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其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为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所述里料层为棉麻混纺衬布层,所述功能性夹层包括紧贴胶合在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上的TPU聚酯防水层和设置在TPU聚酯防水层和棉麻混纺衬布层之间的回弹气舱层,所述回弹气舱层为由两层TPU树脂层胶合而成,所述两层TPU树脂层之间设有多道平行的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厚度为0.5~1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以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配合回弹气舱层,使得整个面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折回弹能力,在穿着时即便收到外力压迫形变也能很快恢复,且不会在面料表面留下折痕,大大提高了面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
本技术涉及服装面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
技术介绍
冲锋衣面料一般有两层结构或者三层结构,三层结构的冲锋衣面料防风透气性都不错,但是厚实臃肿,重量大,两层结构的冲锋衣面料薄膜没有保护层容易损坏,如果薄膜损坏,整个冲锋衣的面料的防风透气性就完全丧失;而且传统冲锋衣面料的表层虽然很耐磨,但是恢复性很差,户外运动常常会做一些比较大的动作,很容易使面料产生大的形变,如果表层面料无法恢复原样,会影响整体衣物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一种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包括面料层、里料层和功能性夹层,所述面料层为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所述里料层为棉麻混纺衬布层,所述功能性夹层包括紧贴胶合在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上的TPU聚酯防水层和设置在TPU聚酯防水层和棉麻混纺衬布层之间的回弹气舱层,所述回弹气舱层为由两层TPU树脂层胶合而成,所述两层TPU树脂层之间设有多道平行的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厚度为0.5~1mm。作为优选的,所述空气通道的宽度为1mm,相邻的两道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间距为20~30mm。作为优选的,每道所述空气通道均由多个缓冲气囊纵向收尾相连排列组成,每个所述缓冲气囊之间通过连通口连接,所述连通口的长度为3~5mm,宽度为0.1mm。作为优选的,所述回弹气舱层和TPU聚酯防水层及棉麻混纺衬布层之间填充有PU胶粘合层。作为优选的,所述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相背于TPU聚酯防水层的表面上涂覆有PTFE薄膜层,所述PTFE薄膜层的厚度为0.02~0.03mm。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以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配合回弹气舱层,使得整个面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折回弹能力,在穿着时即便收到外力压迫形变也能很快恢复,且不会在面料表面留下折痕,大大提高了面料的使用寿命;(2)TPU聚酯防水层具有良好的防水和抗老化性能,能够对回弹气舱层和棉麻混纺衬布层起到良好的保护;(3)回弹气舱层和棉麻混纺衬布层可以给该面料提供良好的保温性能,大大提高了穿着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中回弹气舱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2、TPU聚酯防水层;3、回弹气舱层;4、空气通道;5、缓冲气囊;6、连通口;7、棉麻混纺衬布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实施例1:一种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包括面料层、里料层和功能性夹层,面料层为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1,里料层为棉麻混纺衬布层7,功能性夹层包括紧贴胶合在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1上的TPU聚酯防水层2和设置在TPU聚酯防水层2和棉麻混纺衬布层7之间的回弹气舱层3,回弹气舱层3为由两层TPU树脂层胶合而成,两层TPU树脂层之间设有多道平行的空气通道4,空气通道4的厚度为0.5~1mm。空气通道4的宽度为1mm,相邻的两道空气通道4之间的间距为20~30mm。每道空气通道4均由多个缓冲气囊5纵向收尾相连排列组成,每个缓冲气囊5之间通过连通口6连接,连通口6的长度为3~5mm,宽度为0.1mm。回弹气舱层3和TPU聚酯防水层2及棉麻混纺衬布层7之间填充有PU胶粘合层。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1相背于TPU聚酯防水层2的表面上涂覆有PTFE薄膜层,PTFE薄膜层的厚度为0.02~0.03mm。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以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1配合回弹气舱层3,使得整个面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折回弹能力,在穿着时即便收到外力压迫形变也能很快恢复,且不会在面料表面留下折痕,大大提高了面料的使用寿命;(2)TPU聚酯防水层2具有良好的防水和抗老化性能,能够对回弹气舱层3和棉麻混纺衬布层7起到良好的保护;(3)回弹气舱层3和棉麻混纺衬布层7可以给该面料提供良好的保温性能,大大提高了穿着舒适度。具体生产中对于面料中规格的制定,尤其是空气通道4及缓冲气囊5尺寸均经多次比照实验优化所得,经疲劳试验检测该面料在室温环境下单一部位重复弯折23698次后出现无法回弹及面料龟裂情况,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包括面料层、里料层和功能性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为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所述里料层为棉麻混纺衬布层,所述功能性夹层包括紧贴胶合在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上的TPU聚酯防水层和设置在TPU聚酯防水层和棉麻混纺衬布层之间的回弹气舱层,所述回弹气舱层为由两层TPU树脂层胶合而成,所述两层TPU树脂层之间设有多道平行的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厚度为0.5~1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包括面料层、里料层和功能性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为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所述里料层为棉麻混纺衬布层,所述功能性夹层包括紧贴胶合在记忆纤维纺织面料层上的TPU聚酯防水层和设置在TPU聚酯防水层和棉麻混纺衬布层之间的回弹气舱层,所述回弹气舱层为由两层TPU树脂层胶合而成,所述两层TPU树脂层之间设有多道平行的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厚度为0.5~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气可回弹的冲锋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道的宽度为1mm,相邻的两道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间距为20~3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良慧,周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廷晖纺织后整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