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及含有极性基的烯烃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0759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通式(C1)所示的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使用上述金属配位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来制造聚乙烯、乙烯与通式(1)所示的具有极性基的烯烃的共聚物、或乙烯与通式(1)所示的具有极性基的烯烃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的方法。(式中的符号如说明书中所记载的那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配位化合物催化剂具有高的耐热性和催化活性。通过使用该催化剂来使非极性烯烃(乙烯)与具有极性基的烯烃在高温下共聚,从而可以效率好地制造能够进行各种应用的具有极性基的烯烃系聚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及含有极性基的烯烃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烯烃系聚合物,特别是具有极性基的烯丙基化合物等含有极性基的单体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非极性单体的乙烯、丙烯等烯烃与具有极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具有作为非极性的聚乙烯、聚丙烯所没有的功能性、特性,在广泛的领域中被使用。特别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由乙烯单体结构单元和乙烯醇单体结构单元形成的共聚物,通过将通过乙烯与乙酸乙烯酯的自由基共聚而获得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进行皂化来制造。EVOH发挥其优异的阻气性,在食品包装用途等广泛的领域中被使用。另一方面,具有烯丙基的单体的聚合比通常的乙烯基单体难,几乎未知其聚合物。其主要理由是,在使具有烯丙基的单体进行了自由基聚合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于烯丙基位碳上的氢原子夺取引起的对单体的退化链移动反应,因此聚合物的生长反应极其慢,只能获得聚合度低的低聚物(Chem.Rev.58,808(1958);非专利文献1)。在日本特开2011-68881号公报(美国专利第8916663号;专利文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包含通式(C1)所示的金属配位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09 JP 2017-2165851.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包含通式(C1)所示的金属配位化合物,



式中,M表示周期表第Ⅷ族中的第3列的元素,X表示磷原子P或砷原子As,Y表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CH2-、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氨基-NH-、氧基-O-、或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硅基-SiH2-中的二价基团;R5表示选自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30的烃基、被卤原子取代了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被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取代了的碳原子数2~30的烃基、被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氧基取代了的碳原子数7~30的烃基、被碳原子数2~10的酰胺基即amido基取代了的碳原子数3~30的烃基、碳原子数1~3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6~30的芳基氧基、和碳原子数2~10的酰氧基中的取代基;R6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烷氧基、芳基氧基、甲硅烷基、氨基、或可以被选自卤原子、烷氧基和芳基氧基中的1种以上基团取代的碳原子数1~120的烃基,R6和R7中的至少一者为通式(2)所示的叔烷基;此外,R6和R7可以彼此结合而形成环结构;L表示给电子性配位体,q为0、1/2、1或2;



式中,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R8、R9和R10可以彼此结合而形成环结构;另外,式中也标出了碳原子与通式(C1)中的X结合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R6和R7各自独立地为通式(2)所示的叔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通式(2)所示的叔烷基为叔丁基、1-金刚烷基、2-甲基-2-丁基、2-甲基-2-戊基、2-苄基-2-丙基、2,5-二甲基-2-己基、3-甲基-3-戊基、或2,3,3-三甲基-2-丁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通式(C1)中的Y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崎京子伊藤慎库黑田润一奥村吉邦林慎也南由美子小林稔安川雄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