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袋生产用膜材传递装置,属于输液袋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和直线模组,直线模组固定在工作台上,直线模组的滑台上安装有膜材夹紧组件,所述膜材夹紧组件包括下支撑杆、侧梁和上支撑杆,其中,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水平设置,侧梁竖直连接在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一个侧端,下支撑杆、侧梁和上支撑杆组成的膜材夹紧组件横截面呈U型且水平放置,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之间为膜材传递区,在膜材传递区的上支撑杆上安装有若干用于压紧膜材的下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实用性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仅仅通过制袋机上的滚轮完成膜材的上料,很多时候膜材向前运动的距离不够,导致制袋不合格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袋生产用膜材传递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液袋生产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输液袋生产用膜材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输液袋是目前最安全的输液包装材料之一,不含任何增塑剂,包材与药液接触无任何反应,无吸附现象,无玻璃瓶的析碱现象,是一种优质的材质。其具有:重量小,不易破碎,减少药液被污染的机会,抗低温性好的优点。输液袋是由膜材制成(大都是多层共挤膜),在生产的过程中,膜材是呈卷放置在旋转料架上,一端在制袋机上制袋,当制袋机上完成一个袋体的制作后,会对膜材进行切割,当需要制作下一个袋体时,膜材是通过制袋机上的两个滚轮相对滚动,将膜材向前拉动,同时膜材卷转动,完成膜材的传递。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料卷由于生产场地等限制原因,很多时候距离制袋机较远,所以仅仅通过制袋机上的滚轮完成上料很多时候膜材向前运动的距离不够,导致制袋不合格,或者制袋机报警,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制袋机在制袋时,仅仅通过制袋机上的滚轮完成膜材的上料,很多时候膜材向前运动的距离不够,导致制袋不合格,或者制袋机报警,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输液袋生产用膜材传递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袋生产用膜材传递装置,包括工作台和直线模组,直线模组固定在工作台上,直线模组的滑台上安装有膜材夹紧组件,所述膜材夹紧组件包括下支撑杆、侧梁和上支撑杆,其中,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水平设置,侧梁竖直连接在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一个侧端,下支撑杆、侧梁和上支撑杆组成的膜材夹紧组件横截面呈U型且水平放置,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之间为膜材传递区,在膜材传递区的上支撑杆上安装有若干用于压紧膜材的下压装置。本技术在使用时,安装在膜材卷和制袋机之间,膜材从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之间的膜材传递区通过,当一个袋体完成制袋需要制下一个袋体时,膜材夹紧组件的下压装置下压,将膜材压紧在下支撑板上表面,然后直线模组带动膜材夹紧组件和制袋机上的滚轮一起运动,带动膜材向前运动,上料完成后开始制袋,下压装置复位,直线模组回位,准备下一次动作。由于在膜材卷和制袋机之间安装了本技术的膜材传递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仅仅通过制袋机上的滚轮完成膜材的上料,很多时候膜材向前运动的距离不够,导致制袋不合格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下压装置包括安装固定套、气缸和压膜盘,安装固定套套设在上支撑杆上且通过螺栓紧固,气缸固定在安装固定套的底部,气缸的伸缩端与压膜盘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杆的横截面呈矩形,安装固定套的中部开设有与上支撑杆相配的矩形槽。进一步的,所述压膜盘的下表面为圆盘形,下支撑杆的宽度大于压膜盘的下表面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压膜盘的下表面和下支撑杆的上表面均包覆有橡胶层。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侧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用于防护直线模组的线缆的拖链。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杆上安装有3个用于压紧膜材的下压装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实用性强,本技术在使用时,安装在膜材卷和制袋机之间,膜材从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之间的膜材传递区通过,当一个袋体完成制袋需要制下一个袋体时,膜材夹紧组件的下压装置下压,将膜材压紧在下支撑板上表面,然后直线模组带动膜材夹紧组件和制袋机上的滚轮一起运动,带动膜材向前运动,上料完成后开始制袋,下压装置复位,直线模组回位,准备下一次动作。由于在膜材卷和制袋机之间安装了本技术的膜材传递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仅仅通过制袋机上的滚轮完成膜材的上料,很多时候膜材向前运动的距离不够,导致制袋不合格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输液袋生产用膜材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侧梁,2-下支撑杆,3-滑台,4-直线模组,5-工作台,6-拖链,7-支撑架,8-压膜盘,9-气缸,10-安装固定套,11-上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输液袋生产用膜材传递装置,包括工作台5和直线模组4,直线模组4固定在工作台5上,直线模组4的滑台3上安装有膜材夹紧组件,所述膜材夹紧组件包括下支撑杆2、侧梁1和上支撑杆11,其中,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2水平设置,侧梁1竖直连接在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2的一个侧端,下支撑杆2、侧梁1和上支撑杆11组成的膜材夹紧组件横截面呈U型且水平放置,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2之间为膜材传递区,在膜材传递区的上支撑杆11上安装有若干用于压紧膜材的下压装置。本技术在使用时,安装在膜材卷和制袋机之间,膜材从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2之间的膜材传递区通过,当一个袋体完成制袋需要制下一个袋体时,膜材夹紧组件的下压装置下压,将膜材压紧在下支撑板上表面,然后直线模组4带动膜材夹紧组件和制袋机上的滚轮一起运动,带动膜材向前运动,上料完成后开始制袋,下压装置复位,直线模组4回位,准备下一次动作。由于在膜材卷和制袋机之间安装了本技术的膜材传递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仅仅通过制袋机上的滚轮完成膜材的上料,很多时候膜材向前运动的距离不够,导致制袋不合格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装置包括安装固定套10、气缸9和压膜盘8,安装固定套10套设在上支撑杆11上且通过螺栓紧固,气缸9固定在安装固定套10的底部,气缸9的伸缩端与压膜盘8连接,所述上支撑杆11的横截面呈矩形,安装固定套10的中部开设有与上支撑杆11相配的矩形槽。矩形槽与横截面呈矩形的支撑杆相配合,定位更加精准。且可在上支撑杆11上滑动,便于根据膜材的宽度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气缸9为费斯托厂家生产的型号为536222_ADN-16-20-A-P-A的气缸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膜盘8的下表面为圆盘形,下支撑杆2的宽度大于压膜盘8的下表面的直径。这样设置是为了压膜盘8在下压时,压膜盘8的下表面整体都有上支撑杆11的上表面做支撑,不会出现压伤膜材的情况出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膜盘8的下表面和下支撑杆2的上表面均包覆有橡胶层。避免压伤膜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5的侧部设有支撑架7,支撑架7上设有用于防护直线模组4的线缆的拖链6。直线模组4的各种线缆都设置在拖链6内,且随着拖链6移动,防止线缆在运动时和设备的其他部位打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杆11上安装有3个用于压紧膜材的下压装置。3个下压装置基本上满足膜材压紧需求,便于传递。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袋生产用膜材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5)和直线模组(4),直线模组(4)固定在工作台(5)上,直线模组(4)的滑台(3)上安装有膜材夹紧组件,所述膜材夹紧组件包括下支撑杆(2)、侧梁(1)和上支撑杆(11),其中,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2)水平设置,侧梁(1)竖直连接在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2)的一个侧端,下支撑杆(2)、侧梁(1)和上支撑杆(11)组成的膜材夹紧组件横截面呈U型且水平放置,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2)之间为膜材传递区,在膜材传递区的上支撑杆(11)上安装有若干用于压紧膜材的下压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袋生产用膜材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5)和直线模组(4),直线模组(4)固定在工作台(5)上,直线模组(4)的滑台(3)上安装有膜材夹紧组件,所述膜材夹紧组件包括下支撑杆(2)、侧梁(1)和上支撑杆(11),其中,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2)水平设置,侧梁(1)竖直连接在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2)的一个侧端,下支撑杆(2)、侧梁(1)和上支撑杆(11)组成的膜材夹紧组件横截面呈U型且水平放置,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2)之间为膜材传递区,在膜材传递区的上支撑杆(11)上安装有若干用于压紧膜材的下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袋生产用膜材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装置包括安装固定套(10)、气缸(9)和压膜盘(8),安装固定套(10)套设在上支撑杆(11)上且通过螺栓紧固,气缸(9)固定在安装固定套(10)的底部,气缸(9)的伸缩端与压膜盘(8)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成鑫,喻强,朱仲强,文剑丹,杨成斌,罗雅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