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减少飞边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中模和下模合模形成模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中模上部、中模中部和中模下部,所述中模上部和所述中模下部的内壁竖直,所述中模中部的四个内壁合围形成一个顶端面尺寸小于底端面尺寸的锥台型空腔;所述上模的外周壁竖直设置且所述上模的形状大小与所述锥台型空腔的顶端面形状大小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壁竖直的中模上部,使得上模在进入中模下压的时候上模的外周壁能够始终的贴合在所述中模上部的内壁上,减小了上模的外周壁与中模上部内壁之间的缝隙,从而减少了飞边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减少飞边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
本技术属于碳素电极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可减少飞边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飞边又称溢边、披锋、毛刺等,大多发生在模具的分合位置上,如动模和静模的分型面,滑块的滑配部位、镶件的绝隙、顶杆孔隙等处。铝电解用碳阳极,简称铝用碳阳极,是指铝电解槽中与电源正极相联的碳质电极,为铝电解槽的重要组成部分。铝用碳阳极为汤块型碳素块,通常,参见图1,生产铝用碳阳极的模具分为上模,中模和下模,在中模的外周设置有加热仓,加热仓中通有150摄氏度的热导油,在生产铝用碳阳极时,将中模放置在下模上,将碳素原料注入到中模中,在注料的同时模具震动,碳素原料均匀后再盖以上模,上模在具有下压力的油压机的推动下向下运动将碳素电极接头挤压成型。其中,为了产生铝用碳阳极的倾斜侧面,这就要求中模的内壁必须是倾斜的,即,中模的上半部分尺寸从上至下尺寸是逐渐减小的,但是,上模为了确保能够进入到中模中,因而,上摸的外径必须是小于中模最上端的内径的,这样,就导致,在上模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上模的外周壁与中模的入口内壁之间的间隙随着上模的下移逐渐增大,这样就会在铝用碳阳极的上表面上产生很多的飞边,图1中的A处指示出了飞边的生产位置,飞边产生后还需要其他工艺对飞边进行处理,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因而飞边的生产降低了铝用碳阳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减小上模外周与中模内壁之间的间隙的方式从而减少飞边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减少飞边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中模和下模合模形成模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中模上部、中模中部和中模下部,所述中模上部和所述中模下部的内壁竖直,所述中模中部的四个内壁合围形成一个顶端面尺寸小于底端面尺寸的锥台型空腔;所述上模的外周壁竖直设置且所述上模的形状大小与所述锥台型空腔的顶端面形状大小适配。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的下端面的边缘处具有一圈与所述上模同中心设置的上模凸环,上模凸环的俯视形状与上模1的俯视形状相同,均为矩形。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凸环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或矩形。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凸环的高度为70至75mm。进一步的,所述中模的底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凹环,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定位凹环适配的定位凸环。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下模凸台,在合模状态下,所述下模凸台伸入所述中模内,所述中模下部抵靠在下模凸台的外周形成模具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上模下压的最终位置是在中模上部与中模中部的交接处,本技术通过设置内壁竖直的中模上部,使得上模在进入中模下压的时候上模的外周壁能够始终的贴合在所述中模上部的内壁上,减小了上模的外周壁与中模上部内壁之间的缝隙,从而减少了飞边的产生;通过设置上模凸环使得本技术的上模在下压的过程中对碳素电极原料施加了一个偏向中模轴线的分力,可有效地控制上模边缘物料颗粒沿径向的运动,从而减少堆积在上模与中模之间缝隙的碳素电极原料的颗粒量,也有利于减弱对上模与中模之间缝隙处碳素电极原料颗粒的挤压力,因此尽管本技术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在上模与中模之间仍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间隙,但是通过该结构的作用也可以达到有效地控制铝用碳阳极飞边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中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合模时中模上部与上模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合模时中模下部与下模的位置示意图。图中,上模1、上模凸环11、中模上部21、中模中部22、中模下部23、定位凹环24、下模3、下模凸台31、定位凸环33、铝用碳阳极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中显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是在如图1所示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的基础上做出,因而仅在图1、图2和图3中示出了本技术改进了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可减少飞边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和下模3,上模1、中模和下模3合模形成模具腔,其特征在于:中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中模上部21、中模中部22和中模下部23,中模上部21和中模下部23的内壁竖直,中模中部22的四个内壁合围形成一个顶端面尺寸小于底端面尺寸的锥台型空腔;上模1的外周壁竖直设置且上模1的形状大小与锥台型空腔的顶端面形状大小适配;由于中模上部21的内壁直径向下相同,同时,上模1的形状大小与中部上模腔的形状适配,这样在上模1合模时,上模1的外周壁能够始终与中模上部21的内壁贴合,减小甚至避免了缝隙的产生,从而减少了飞边的产生。优选的,如图2所示,上模1的下端面的边缘处具有一圈与上模1同中心设置的上模凸环11,上模凸环11的俯视形状与上模1的俯视形状相同,均为矩形,上模凸环11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或矩形;优选的,上模凸环11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直角边与上模1的外周壁齐平,直角梯形的斜边沿上下方向朝远离中模轴线的方向倾斜;通过设置上模凸环11,本技术的上模1在下压的过程中对碳素电极原料施加了一个偏向中模轴线的分力,可有效地控制上模1边缘物料颗粒沿径向的运动,从而减少堆积在上模1与中模之间缝隙的碳素电极原料的颗粒量,也有利于减弱对上模1与中模之间缝隙处碳素电极原料颗粒的挤压力,从而减少了飞边的产生以及减少了产生的飞边的厚度。优选的,如图2所示,具有直角梯形截面的上模凸环11的斜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至75度,优选的,具有直角梯形截面的上模凸环11的斜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至60度。本碳素生产模具生产的铝用碳阳极的高度大致在1米,相应的上模凸环11的高度为70至75mm。优选的,如图3所示,为了快速实现中模和下模3之间的定位配合,同时切断和减少底部飞边的产生,中模的底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凹环24,下模3上设置有与定位凹环24适配的定位凸环33,从中模和下模3之间的缝隙溢出的碳素电极原料较难以爬升越过定位凸环33,从而减少了飞边的产生。优选的,如图3所示,下模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下模凸台31,在合模状态下,下模凸台31伸入中模内,中模下部23抵靠在下模凸台31的外周形成模具腔,在中模下部23与下模凸台31合模时,中模下部23的外周壁始终贴合在下模凸台31的外周,减小了中模下部23外周壁与下模凸台31内壁之间的缝隙,从而减少了飞边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改进点之一是在于中模的入口部分,本申请的该改进的技术手段也可同样适用于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减少飞边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和下模(3),所述上模(1)、中模和下模(3)合模形成模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中模上部(21)、中模中部(22)和中模下部(23),所述中模上部(21)和所述中模下部(23)的内壁竖直,所述中模中部(22)的四个内壁合围形成一个顶端面尺寸小于底端面尺寸的锥台型空腔;所述上模(1)的外周壁竖直设置且所述上模(1)的形状大小与所述锥台型空腔的顶端面形状大小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减少飞边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和下模(3),所述上模(1)、中模和下模(3)合模形成模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中模上部(21)、中模中部(22)和中模下部(23),所述中模上部(21)和所述中模下部(23)的内壁竖直,所述中模中部(22)的四个内壁合围形成一个顶端面尺寸小于底端面尺寸的锥台型空腔;所述上模(1)的外周壁竖直设置且所述上模(1)的形状大小与所述锥台型空腔的顶端面形状大小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飞边的铝用碳阳极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下端面的边缘处具有一圈与所述上模(1)同中心设置的上模凸环(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减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永鑫,李念周,付金玉,李荣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