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42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54
一种测试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于一自动机的具有收容孔的固定件、收容于收容孔内的与收容孔之间设有间隙的壳体、套设于壳体外的弹簧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线缆连接器,壳体具有收容于收容孔内的与收容孔之间设有所述间隙的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的上下两端的外径大于主体部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下表面位于固定件的上侧,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位于固定件的下侧,弹簧环设于主体部的上下两端且分别抵持于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与固定件的下侧之间,线缆连接器向下突伸出第二端部的下表面,当线缆连接器作为一探测探测信号时,该间隙可使得固定件能左右微调线缆连接器,使得线缆连接器与被探测信号准确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试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试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可自动微调完成与被探测信号准确对接的测试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地区新型专利第TWM328131号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固定测试接头和可调测试接头,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由于用力过度或一些外部因素,并不能精准对上对接连接器,在调试过程中,费时费力,并不能完成多通道的信号测试。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能精准配接被探测信号且能完成多通道信号测试的测试连接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能自动完成精准配接被探测信号的测试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测试连接器组件,所述测试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于一自动机的具有收容孔的固定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的与所述收容孔之间设有间隙的壳体、套设于所述壳体外的弹簧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线缆连接器,所述壳体具有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的与所述收容孔之间设有所述间隙的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端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上侧,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下侧,所述弹簧环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端且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件的下侧之间,所述线缆连接器向下突伸出所述第二端部的下表面。进一步,所述弹簧的内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径。进一步,所述壳体为中空设置的筒状构件。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分离设置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所述第一端部及自所述第一端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突伸部,所述下壳体具有所述第二端部及自所述第二端部向上延伸形成的所述主体部,所述突伸部插设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内侧。进一步,所述线缆连接器具有突伸出所述第一端部的上表面的线缆。进一步,所述线缆连接器外侧包覆有筒状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具有第一外径的第一筒状部、具有第二外径的第二筒状部及具有第三外径的第三筒状部,所述第二筒状部位于所述第一筒状部上端且所述第二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外径,所述第三筒状部位于所述第一筒状部下端且所述第三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外径,所述上壳体具有贯通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突伸部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壳体具有贯通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小于所述主体部内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外径等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径,所述第二外径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三外径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进一步,所述突伸部插设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内壁面与所述第二筒状部外壁面之间。进一步,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径以令所述第二通孔外侧抵持固定于所述第三筒状部与所述第一筒状部交界处设有的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径以令所述突伸部下端抵持固定于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交界处设有的第一台阶部。进一步,所述线缆连接器包括具有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插接部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插接部的若干导电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具有对接腔的金属壳体、插接于所述基部后端以令所述导电端子焊接于一侧的电路板及焊接于所述电路板另一侧的所述线缆,所述插接部具有突伸出所述对接腔的凸肋,所述导电端子固持于所述凸肋,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凸肋的对接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焊接部及连接所述对接部与所述焊接部的连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套设于所述插接部的部分及所述对接部露出于所述第二端部。进一步,所述电路板具有供所述导电端子焊接的第一焊点及供所述线缆焊接的第三焊点及位于所述第三焊点的后侧的横向两侧的第四焊点,所述线缆包括焊接于所述第三焊点的接头、位于所述接头后侧的绝缘部及位于所述绝缘部后端的接地部,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焊接卡持于所述电路板后端的接地件,所述接地件包括焊接于所述第三焊点的第一焊接脚、焊接于所述第四焊点的一对第二焊接脚及位于所述一对第二焊接脚之间的平板部,所述平板部搭接于所述线缆的接地部使所述线缆的所述各个接头成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一焊接脚位于相邻所述接头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线缆连接器设置于壳体中,并且壳体与一安装于自动机的具有收容孔的固定件之间设置有间隙,当线缆连接器作为一探测探测信号时,该间隙可使得固定件能左右微调线缆连接器,使得线缆连接器与被探测信号准确对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测试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测试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器与外壳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测试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从另一方向看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测试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从另一方向看的图。图10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部分放大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测试连接器组件的初始状态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测试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接触时的状态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测试连接器组件下压时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接触时的状态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测试连接器组件100线缆连接器1绝缘本体11基部111插接部112凸肋1121导电端子12对接部121连接部122焊接部123金属壳体13对接腔130焊脚131线缆15接头151绝缘部152接地部153间隙2接地件3平板部30第一焊接脚31第二焊接脚32电路板4第一焊点41第二焊点42第三焊点43第四焊点44外壳5第一筒状部51第一外径D1第二筒状部52第二外径D2第三筒状部53第三外径D3第一台阶部54第二台阶部55下壳体6主体部61第二端部62凸环部63第二通孔64弹簧7固定件8板部81收容孔82套设部83上壳体9突伸部91第一通孔92第一端部93对接连接器200焊板20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4介绍本专利技术测试连接器组件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测试连接器组件100安装于一自动机的具有收容孔82的固定件8、收容于所述收容孔82内的与所述收容孔82之间设有间隙2的壳体、套设于所述壳体外的弹簧7、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线缆连接器1及包覆于所述线缆连接器1外的外壳5。请参照图5至图10所示,所述线缆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若干导电端子12、与所述绝缘本体11一体成型的金属壳体13、插设于所述金属壳体13后端的电路板4、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的线缆15及固持于所述电路板4的接地件3。请参照图8至图9,所述绝缘本体11包括基座111及自所述基座111向一侧延伸的插接部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试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于一自动机的具有收容孔的固定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的与所述收容孔之间设有间隙的壳体、套设于所述壳体外的弹簧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线缆连接器,所述壳体具有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的与所述收容孔之间设有所述间隙的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端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上侧,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下侧,所述弹簧环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端且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件的下侧之间,所述线缆连接器向下突伸出所述第二端部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于一自动机的具有收容孔的固定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的与所述收容孔之间设有间隙的壳体、套设于所述壳体外的弹簧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线缆连接器,所述壳体具有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的与所述收容孔之间设有所述间隙的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端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上侧,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下侧,所述弹簧环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端且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件的下侧之间,所述线缆连接器向下突伸出所述第二端部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内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设置的筒状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分离设置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所述第一端部及自所述第一端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突伸部,所述下壳体具有所述第二端部及自所述第二端部向上延伸形成的所述主体部,所述突伸部插设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具有突伸出所述第一端部的上表面的线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外侧包覆有筒状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具有第一外径的第一筒状部、具有第二外径的第二筒状部及具有第三外径的第三筒状部,所述第二筒状部位于所述第一筒状部上端且所述第二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外径,所述第三筒状部位于所述第一筒状部下端且所述第三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外径,所述上壳体具有贯通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突伸部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壳体具有贯通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小于所述主体部内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外径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顺荣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