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034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该发光二极管包括p‑InGaN衬底、ZnO:Ga微米线,p‑InGaN衬底上制备有合金薄膜电极,ZnO:Ga微米线紧贴在p‑InGaN衬底上,且不接触合金薄膜电极,ZnO:Ga微米线与p‑InGaN衬底构成n‑ZnO:Ga/p‑InGaN异质结构,ZnO:Ga微米线远离合金薄膜电极的一端附着有Ag薄膜电极;该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p‑InGaN衬底上沉积合金薄膜电极;(S2)在n‑ZnO:Ga微米线一端的侧面上沉积Ag薄膜电极;(S3)将镀有Ag薄膜电极的单根n‑ZnO:Ga微米线的面向上紧贴在p‑InGaN衬底上,确保n‑ZnO:Ga微米线不和合金薄膜电极接触,即得到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能够发出高效率高强度的黄绿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LED产业发展迅速,全色系LED产品均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存的波长为530nm-570nm绿光波段LED存在着发光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就是“GreenGap”现象,该波段的缺失对高显色指数白光LED的实现、全彩显示等都造成了很大影响。InGaN材料体系以其大范围连续可调的禁带宽度、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超长理论使用寿命等优越性,被大量应用于蓝光、绿光以及白光LED中。时至今日,InGaN广泛存在于信号指示灯、景观照明、屏下显示等领域。但是In组分增加会导致量子限制Stark效应增强,同时导致InGaN晶体质量变差,使得制备高效率高亮度InGaN绿光LED极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率高亮度、发光稳定的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二极管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包括p-InGaN衬底、ZnO:Ga微米线,p-InGaN衬底上制备有合金薄膜电极,ZnO:Ga微米线紧贴在p-InGaN衬底上,且不接触合金薄膜电极,ZnO:Ga微米线与p-InGaN衬底构成n-ZnO:Ga/p-InGaN异质结构,ZnO:Ga微米线远离合金薄膜电极的一端附着有Ag薄膜电极。其中,合金薄膜电极占p-InGaN衬底面积的1/5~1/4,合金薄膜电极为Ni/Au电极,厚度为40~50nm,合金薄膜电极上粘附有金属颗粒电极,金属颗粒电极为In电极,能够防止探针划伤合金薄膜电极;p-InGaN衬底厚度为635~665μm,空穴浓度为1017~1019个/cm3,n-ZnO:Ga微米线的电子浓度为1017~1019个/cm3,电子迁移率为5~100cm2/V·s,Ag薄膜电极厚度为30~40n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电子束蒸镀法在p-InGaN衬底上沉积合金薄膜电极;(S2)利用电子束蒸镀法在n-ZnO:Ga微米线一端的侧面上沉积Ag薄膜电极;(S3)将镀有Ag薄膜电极的单根n-ZnO:Ga微米线的面向上紧贴在p-InGaN衬底上,确保金属Ag不与p-InGaN衬底表面接触,n-ZnO:Ga微米线也不和合金薄膜电极接触,即得到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其中,步骤S3中,在合金薄膜电极上再按压一个金属颗粒电极。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实现了黄绿光的发光,发光中心波长为545nm,且半高宽仅为40nm;2、黄绿光输出效率增加数倍,发光稳定,强度大,其对工作电流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在更高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3、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为一维发光器件,器件尺寸大大缩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I-V曲线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致发光光谱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光致发光光谱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致发光效果图;图7是显微镜下本专利技术电致发光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将p-InGaN衬底2置于高温管式炉中,温度设定为800℃,保温2h后,关闭电源使其随炉冷却至室温,达到退火的目的;然后将退火后的p-InGaN衬底2置入三氯乙烯溶液中使用超声清洗仪器清洗15分钟,然后分别使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中,再使用超声清仪清洗15分钟,接着使用氮气吹掉衬底表面水分,最后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备用,p-InGaN衬底2厚度为665μm,尺寸为1cm×0.5cm,空穴浓度为1.7×1018个/cm3;将干燥洁净的p-InGaN衬底1用掩模板遮挡4/5面积,然后使用电子束蒸镀仪,在p-InGaN衬底裸露的部分沉积合金薄膜电极1,先沉积厚度为20nm的Ni薄膜,然后在Ni薄膜的表面,继续沉积厚度为20nm的Au薄膜,该电极为欧姆接触;取直径为10μm,长度为0.3cm的n-ZnO:Ga微米线3,掺Ga浓度小于1%,将其用掩模板遮挡3/4长度,然后使用电子束蒸镀仪,在n-ZnO:Ga微米线3裸露的部分沉积Ag薄膜电极4,厚度为40nm,该电极为欧姆接触电极;在光学显微镜下,将制备有Ag薄膜电极4的n-ZnO:Ga微米线3紧贴在p-InGaN衬底2表面,镀有Ag薄膜电极4的面朝上,然后将In粒作为金属颗粒电极5按压在Ni/Au合金电极表面,即得到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结构如图1、图2所示。对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进行光电性能测试,I-V特性曲线图如图3所示,开启电压为12V,说明该发光二极管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该发光二极管电致发光图图谱如图4所示,在3.5mA电流下,ZnO微米线上发出黄绿光,中心波长为545nm,半高宽仅为38nm,说明该发光二极管为黄绿光发光,并且单色性强,发光效果如图6所示,该发光二极管的InGaN衬底的光致发光光谱如图5所示,在400nm光的激发下,InGaN衬底发出中心波长为548.8nm的黄绿光,半高宽仅为40nm,说明该发光二极管的InGaN衬底的禁带宽度为2.26eV,为宽禁带半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p-InGaN衬底(2)、ZnO:Ga微米线(3),所述p-InGaN衬底(2)上制备有合金薄膜电极(1),所述ZnO:Ga微米线(3)紧贴在p-InGaN衬底(2)上,且不接触合金薄膜电极(1),ZnO:Ga微米线(3)与p-InGaN衬底(2)构成n-ZnO:Ga/p-InGaN异质结构,所述ZnO:Ga微米线(3)远离合金薄膜电极(1)的一端附着有Ag薄膜电极(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p-InGaN衬底(2)、ZnO:Ga微米线(3),所述p-InGaN衬底(2)上制备有合金薄膜电极(1),所述ZnO:Ga微米线(3)紧贴在p-InGaN衬底(2)上,且不接触合金薄膜电极(1),ZnO:Ga微米线(3)与p-InGaN衬底(2)构成n-ZnO:Ga/p-InGaN异质结构,所述ZnO:Ga微米线(3)远离合金薄膜电极(1)的一端附着有Ag薄膜电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薄膜电极(1)占p-InGaN衬底(2)面积的1/5~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薄膜电极(1)为Ni/Au电极,厚度为40~5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薄膜电极(1)上粘附有金属颗粒电极(5)。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电极(5)为In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nO/InGaN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InGaN衬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明唐楷阚彩侠刘洋马琨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