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及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及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碳化硅(SiC)由于带隙比硅(Si)宽,所以最大电场强度比硅大,因此作为能够充分减小通态电阻的半导体材料备受期待。另外,在将碳化硅用作半导体材料的半导体装置(以下记为碳化硅半导体装置)中,寻求低通态电阻化,采用了在垂直型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中容易结构性地得到低通态电阻特性的沟槽栅极结构。沟槽栅极结构是在形成于半导体基板的正面的沟槽内埋入了MOS栅极的MOS栅极结构。在沟槽栅极结构中,在p型基区的沿着沟槽侧壁的部分沿纵向(深度方向)形成沟道(n型的反转层)。通过使p型基区的厚度变薄,从而沟道长度变短,能够因短沟道化而实现低通态电阻化,但是由于短沟道效应增加而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提出了用于对因短沟道效应增加而产生的问题进行改善的结构(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n++型源区的正下方设置有与沟槽侧壁相距预定距离且与p型基区的形成了沟道的部分邻接,并且杂质浓度比p型基区高的p+型区。该p+型区是抑制分别从p型基区与n++型源区的pn结以及p型基区与n型电流扩散区的pn结向p型基区内延伸的耗尽层,即所谓的晕状(HALO)区域。晕状区域通过向沟槽的侧壁从倾斜方向以离子方式注入p型杂质(以下记为倾斜离子注入)而形成。将不具备晕状区域的现有的碳化硅半导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半导体基板,其由碳化硅构成;/n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层,其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侧;/n第2半导体层,其设置于比所述第1半导体层靠近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侧的位置,形成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n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其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表面;/n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区,其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表面;/n第2导电型的第3半导体区,其是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除了所述第1半导体区和所述第2半导体区以外的部分,且杂质浓度比所述第2半导体区的杂质浓度低;/n第2导电型的高浓度区,其是所述第3半导体区的一部分,且在深度方向上与所述第2半导体区对置;/n第2导电型的低浓度区,其是所述第3半导体区的除了所述高浓度区以外的部分,在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高浓度区对置,且在深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半导体区和所述第1半导体层对置;/n沟槽,其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贯穿所述第1半导体区和所述低浓度区而到达所述第1半导体层;/n栅电极,其隔着栅极绝缘膜设置于所述沟槽的内部;/n第1电极,其与所述第1半导体区和所述第2半导体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20181227 JP 2018-2444711.一种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半导体基板,其由碳化硅构成;
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层,其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侧;
第2半导体层,其设置于比所述第1半导体层靠近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侧的位置,形成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
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其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表面;
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区,其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表面;
第2导电型的第3半导体区,其是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除了所述第1半导体区和所述第2半导体区以外的部分,且杂质浓度比所述第2半导体区的杂质浓度低;
第2导电型的高浓度区,其是所述第3半导体区的一部分,且在深度方向上与所述第2半导体区对置;
第2导电型的低浓度区,其是所述第3半导体区的除了所述高浓度区以外的部分,在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高浓度区对置,且在深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半导体区和所述第1半导体层对置;
沟槽,其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贯穿所述第1半导体区和所述低浓度区而到达所述第1半导体层;
栅电极,其隔着栅极绝缘膜设置于所述沟槽的内部;
第1电极,其与所述第1半导体区和所述第2半导体区电连接;以及
第2电极,其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背面,
所述高浓度区的杂质浓度沿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平行的方向随着接近所述低浓度区而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区的宽度比所述第2半导体区的宽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区在深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半导体区和所述第2半导体区对置,
所述高浓度区的杂质浓度随着从杂质浓度最大的深度位置分别朝向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侧和背面侧而变低,
所述高浓度区的杂质浓度最大的深度位置在深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半导体区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高浓度区到所述沟槽的距离为0.04μm以上且0.2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高浓度区到所述沟槽的距离为0.06μm以上且0.1μm以下。
6.一种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工序,在由碳化硅构成的第1导电型的起始基板的表面堆积由碳化硅构成的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层,所述第1半导体层的杂质浓度比所述起始基板的杂质浓度低;
第2工序,在所述第1半导体层的表面形成由碳化硅构成的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层,形成背面为所述起始基板且正面为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半导体基板;
第3工序,在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表面选择性地形成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
技术研发人员:内海诚,荒冈干,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