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冷却液清理装置,包括冷却液管路以及冷却液管路顶部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中心处开设有隔离板,且隔离板两侧壳体开口部位分别连通有两个软管,且两个软管外侧壁均与冷却液管路内表壁贴合,所述隔离板内部中心处均开设有夹槽,所述壳体顶部开口处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远离框形架的一侧下端面开设有螺旋线圈,且螺旋线圈下端面电性连接有电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采用了活动式滤芯过滤机构,实现了将过滤后的杂质落到框形架上,又由于采用了电磁铁吸附机构,实现了电磁铁对于拐角处的磁性碎屑进行吸附后取出,以减少冷却液管路拐角处密度较大的金属碎屑的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冷却液清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数控加工中心
,尤其涉及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冷却液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数控加工中心是由机械设备与数控系统组成的适用于加工复杂零件的高效率自动化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对形状较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单件加工或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更为适用。数控加工中心在现代工业中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数控加工中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的一些使用上的缺陷,首先,现有的数控加工中心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使用冷却液进行冷却保护,然而冷却液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加工过程中的碎屑污染,从而使得冷却液循环管路受到堵塞,影响数控加工中心的正常使用;其次。现有的碎屑较难处理的主要是密度较大的金属碎屑沉入管道拐角处底部,在循环管路出现堵塞的过程中较难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冷却液管路受污染逐渐堵塞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冷却液清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冷却液清理装置,包括冷却液管路以及冷却液管路顶部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中心处开设有隔离板,且隔离板两侧壳体开口部位分别连通有两个软管,且两个软管外侧壁均与冷却液管路内表壁贴合,所述隔离板内部中心处均开设有夹槽,且夹槽内腔中心处卡接有左侧夹板与右侧夹板,所述左侧夹板与右侧夹板之间中心处设置有滤网,所述右侧夹板右侧固定连接有框形架,所述壳体顶部开口处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远离框形架的一侧下端面开设有螺旋线圈,且螺旋线圈下端面电性连接有电磁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左侧夹板与右侧夹板互相靠近的一侧四周拐角处均开设有卡槽口,且卡槽口与滤网四个拐角处卡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底部开口外侧套设有活塞垫,且活塞垫外侧壁与冷却液管路开口处贴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左侧夹板与右侧夹板互相贴合,所述左侧夹板与右侧夹板互相远离的一侧均与夹槽贴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顶盖下端面与夹槽上端面贴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螺旋线圈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采用了活动式滤芯过滤机构,由于采用了冷却液管路自身的循环流动系统,以及两个软管与冷却液管路内表壁之间的贴合,实现了冷却液管路内部的冷却液主要经过软管进入壳体内腔中,又由于采用了隔离板对于壳体两侧之间的隔离,实现了冷却液通过隔离板内部夹槽穿过隔离板,同时由于采用了左侧夹板与右侧夹板拐角处开设的卡槽口,以及滤网与卡槽口之间的卡接,以及右侧夹板一侧固定连接的框形架,实现了冷却液从壳体右侧流到左侧的过程中受到滤网的过滤,从而实现了将过滤后的杂质落到框形架上,以便于减少冷却液管路的杂质堵塞问题。2、本技术中,采用了电磁铁吸附机构,由于采用了螺旋线圈与电磁铁之间的电性连接,以及螺旋线圈与外部市电之间的电性连接,实现了螺旋线圈对于冷却液中的磁性金属碎屑进行吸附,又由于采用了螺旋线圈的螺旋状结构,实现了螺旋线圈打开后将电磁铁放入冷却液管路内部,直到电磁铁落到冷却液管路拐角处,从而实现了电磁铁对于拐角处的磁性碎屑进行吸附后取出,以减少冷却液管路拐角处密度较大的金属碎屑的堵塞问题。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图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A截面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框形架;2、顶盖;3、滤网;4、夹槽;5、螺旋线圈;6、壳体;7、冷却液管路;8、活塞垫;9、电磁铁;10、软管;11、卡槽口;12、隔离板;13、左侧夹板;14、右侧夹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冷却液清理装置,包括冷却液管路7以及冷却液管路7顶部设置的壳体6,壳体6中心处开设有隔离板12,且隔离板12两侧壳体6开口部位分别连通有两个软管10,且两个软管10外侧壁均与冷却液管路7内表壁贴合,隔离板12内部中心处均开设有夹槽4,且夹槽4内腔中心处卡接有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之间中心处设置有滤网3,右侧夹板14右侧焊接有框形架1,壳体6顶部开口处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顶盖2,顶盖2远离框形架1的一侧下端面开设有螺旋线圈5,且螺旋线圈5下端面电性连接有电磁铁9,以便于通过电磁铁9对于冷却液管路7中的磁性杂质进行吸附,以减少冷却液管路7中杂质的积累堵塞问题。具体的,如图2所示,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互相靠近的一侧四周拐角处均开设有卡槽口11,且卡槽口11与滤网3四个拐角处卡接,以便于对于滤网3的夹持固定,减少滤网3的倾斜卷曲的问题。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壳体6底部开口外侧套设有活塞垫8,且活塞垫8外侧壁与冷却液管路7开口处贴合,以便于将壳体6与冷却液管路7密封连通使用。具体的,如图1和3所示,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互相贴合,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互相远离的一侧均与夹槽4贴合,以便于将滤网3安装后使得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被夹槽4夹住使用,避免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的活动松脱。具体的,如图1所示,顶盖2下端面与夹槽4上端面贴合,以便于将隔离板12顶部封住,减少冷却液不经过滤网3通过壳体6的可能性。具体的,如图1所示,螺旋线圈5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以便于电磁铁9工作,将磁性物质吸附住。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冷却液管路7自身的循环流动系统,以及两个软管10与冷却液管路7内表壁之间的贴合,使得冷却液管路7内部的冷却液主要经过软管10进入壳体6内腔中,再通过隔离板12对于壳体6两侧之间的隔离,使得冷却液通过隔离板12内部夹槽4穿过隔离板12,再通过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拐角处开设的卡槽口11,以及滤网3与卡槽口11之间的卡接,以及右侧夹板14一侧固定连接的框形架1,使得冷却液从壳体6右侧流到左侧的过程中受到滤网3的过滤,同时将过滤后的杂质落到框形架1上,以便于减少冷却液管路7的杂质堵塞问题;其次,通过螺旋线圈5与电磁铁9之间的电性连接,以及螺旋线圈5与外部市电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螺旋线圈5对于冷却液中的磁性金属碎屑进行吸附,再通过螺旋线圈5的螺旋状结构,使得螺旋线圈5打开后将电磁铁9放入冷却液管路7内部,直到电磁铁9落到冷却液管路7拐角处,以便于电磁铁9对于拐角处的磁性碎屑进行吸附后取出,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冷却液清理装置,包括冷却液管路(7)以及冷却液管路(7)顶部设置的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中心处开设有隔离板(12),且隔离板(12)两侧壳体(6)开口部位分别连通有两个软管(10),且两个软管(10)外侧壁均与冷却液管路(7)内表壁贴合,所述隔离板(12)内部中心处均开设有夹槽(4),且夹槽(4)内腔中心处卡接有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所述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之间中心处设置有滤网(3),所述右侧夹板(14)右侧固定连接有框形架(1),所述壳体(6)顶部开口处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远离框形架(1)的一侧下端面开设有螺旋线圈(5),且螺旋线圈(5)下端面电性连接有电磁铁(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冷却液清理装置,包括冷却液管路(7)以及冷却液管路(7)顶部设置的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中心处开设有隔离板(12),且隔离板(12)两侧壳体(6)开口部位分别连通有两个软管(10),且两个软管(10)外侧壁均与冷却液管路(7)内表壁贴合,所述隔离板(12)内部中心处均开设有夹槽(4),且夹槽(4)内腔中心处卡接有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所述左侧夹板(13)与右侧夹板(14)之间中心处设置有滤网(3),所述右侧夹板(14)右侧固定连接有框形架(1),所述壳体(6)顶部开口处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远离框形架(1)的一侧下端面开设有螺旋线圈(5),且螺旋线圈(5)下端面电性连接有电磁铁(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冷却液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夹板(1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乐坤,袁靖楠,杨松霖,曹涵,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楠鑫玻璃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