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0259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包括主干电缆、支线电缆和连接装置;所述主干电缆的中段设置有切口部分;所述支线电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线芯,所述连接线芯与所述切口部分的缆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C型夹、其用于紧夹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的连接处;绝缘带,其完全缠绕包裹所述切口部分的缆芯、支线电缆的连接线芯、以及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的连接处及C型夹;保护盒,其内壁设置有氧化铝耐火隔热层,所述保护盒上预留有注塑孔;所述保护盒与所述主干电缆、支线电缆之间的间隙设置有注塑填充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在生产时通过预制连接成一体,高效解决了施工现场连接难度高以及现场连接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物电线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BTTZ电缆,是一种矿物绝缘电缆,是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重载防火电缆。具体地,是一种外层采用无缝铜管护套、中间充填氧化镁晶体粉作绝缘材料,导体是单股铜棒组成的新型电缆。BTTZ电缆具有耐高温、防火、防爆、不燃烧(250℃时可连续长时间运行,1000℃极限状态下也可作30min的短时间运行)且载流量大等特点。为此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冶金、化工、矿井、制窑等危险、恶劣、高温环境。经申请人研究发现,现有矿物绝缘电缆在存在如下技术难题:矿物绝缘电缆在敷设施工时,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的衔接是敷设时的难题,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多通过电缆连接头连接,若处理不当会导致连接处受潮,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的绝缘性能降低。由于受上述现场施工环境的限制和不便,且电缆连接头的连接工艺要求极高,导致传统的现场接线处理难度大,且衔接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矿物绝缘电缆的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干电缆、支线电缆和连接装置;/n所述主干电缆的中段设置有切口部分,所述切口部分仅包含主干电缆的缆芯;/n所述支线电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线芯,所述连接线芯与所述切口部分的缆芯固定连接;/n所述连接装置包括:/nC型夹,其裹覆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的连接处,C型件用于紧夹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的连接处;/n绝缘带,其完全缠绕包裹所述切口部分的缆芯、支线电缆的连接线芯、以及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的连接处及C型夹;/n保护盒,其内壁设置有氧化铝耐火隔热层,所述保护盒上预留有注塑孔;/n其中,所述主干电缆的切口部分及邻近切口部分的缆体、支线电缆的连接线芯及邻近连接线芯的缆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干电缆、支线电缆和连接装置;
所述主干电缆的中段设置有切口部分,所述切口部分仅包含主干电缆的缆芯;
所述支线电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线芯,所述连接线芯与所述切口部分的缆芯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C型夹,其裹覆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的连接处,C型件用于紧夹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的连接处;
绝缘带,其完全缠绕包裹所述切口部分的缆芯、支线电缆的连接线芯、以及主干电缆和支线电缆的连接处及C型夹;
保护盒,其内壁设置有氧化铝耐火隔热层,所述保护盒上预留有注塑孔;
其中,所述主干电缆的切口部分及邻近切口部分的缆体、支线电缆的连接线芯及邻近连接线芯的缆体均置于保护盒内;所述保护盒与所述主干电缆、支线电缆之间的间隙设置有注塑填充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带为云母绝缘带,绝缘带的厚度为3.0mm~6mm,所述绝缘带绕包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塑填充体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填充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盒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相互连接,所述保护盒为铜或铝合金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电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缆芯、氧化镁填充层和无缝的铜管;
所述缆芯为单股铜导体,所述缆芯与铜管同轴心设置;
所述氧化镁填充层密实无缝隙的填充在缆芯与铜管之间,所述氧化镁充层包括沿缆芯轴线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氧化镁粉体和氧化镁管柱,所述氧化镁管柱套接在缆芯上;
所述氧化镁管柱为两个互为对称的半圆柱装配而成,所述半圆柱的矩形侧面上包含有凹设的适配缆芯的凹槽;
所述铜管为管状铜带焊接并轧制而成,所述氧化镁管柱的外径小于管状铜带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电缆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1)预处理:去除铜杆和铜带的表面杂质,以及对氧化镁粉体和氧化镁管柱烘干去湿;所述氧化镁管柱为两个互为对称的半圆柱装配而成;
(2)铜管定型:将铜带送入定型模具中,将铜带卷成管状得到管状铜带,然后将铜杆校直并穿入管状铜带的中间,通过定芯模具使铜杆与铜带同轴心;
其中,所述定型模具和定芯模具倾斜设置,使得管状铜带和铜杆倾斜,两者与水平面的夹角同为40°~70°;
(3)氧化镁灌装:通过灌粉设备将氧化镁粉体填充至铜杆与管状铜带的中间,在填充氧化镁粉体的过程中,利用机械设备按预设距离,依次在铜杆上套接氧化镁管柱,通过焊接设备将管状铜带焊接成铜管;
本步骤在铜管和铜杆之间形成氧化镁填充层,得到电缆半成品;其中,所述氧化镁填充层包括沿电缆半成品轴线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氧化镁粉体和氧化镁管柱;
(4)粗轧:将步骤(3)的带有氧化镁填充层的电缆半成品通过第一道轧机进行粗轧;
(5)退火:采用将粗轧后的电缆半成品由倾斜转为水平,进行退火工序;
(6)精轧和退火:对步骤(5)的电缆半成品经过多道精轧和退火工序,直至电缆半成品的结构尺寸达到要求规格后收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佳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穗羽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