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94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通过容置槽深度与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高度的合理设计,使得第一冲头在冲切时不会将冲切位置处板材完全冲压掉,保证了冲切精度,同时也减少了冲切过程中的噪声;通过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与弹性元件的连接,使得冲压时弹性元件发生压缩,而在开模时弹性元件通过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将冲切位置处板材向上顶出,既减少了毛刺,保证了精度,又起到了脱料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二冲头和排料孔,第一冲头完成冲切后,第二冲头向下冲压板材即可将冲切后的废料压入排料孔从而留下所需板材,实现在一个模具上先后完成冲切和排料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机零件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
技术介绍
在汽车和其他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中,冲压件所占的比重较大。冲压件是利用冲压机进行冲压成型的零件,无需焊接或者螺栓连接,零件的结构整体性好,生产效率高。目前,电机支架多为铝合金板、镀锌钢板等钣金件多次冲压拉伸而成,当用较厚的板材来制作电机支架时,冲裁加工过程中噪声大,且冲裁后的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较厚的板材制作电机支架时冲裁加工过程中噪声大且冲裁后的精度不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用以冲切板材,该冲切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与上模组件配合的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垫板和上模板,上模板位于上模板垫板的下方且与上模板垫板连接,上模板垫板、上模板间设置有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第二冲头位于第一冲头的一侧。下模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座,下模板设置在上模板的下方,下模板上设有容置槽,容置槽位于第一冲头的正下方,容置槽内设有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容置槽的深度与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高度的差值小于板材的厚度,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下端连接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置在下模垫板与下模座间,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上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移动杆,移动杆设置在通孔、下模垫板和下模座间,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可沿移动杆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容置槽内,下模板上位于第二冲头的正下方的位置设有排料孔,排料孔自上而下依次贯通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座,弹性元件处于自由状态时,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上表面与下模板的上表面共面或者位于下模板的上表面的上方。较佳地,移动杆包括限位部分和连接部分,限位部分位于连接部分的上方且与连接部分连接,连接部分自上至下依次连接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座,开模状态时限位部分的下表面与通孔的内表面相接触,冲切合模状态时限位部分的下表面与通孔的内表面之间存在第一距离。进一步地,第一距离等于容置槽的深度与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高度的差值。较佳地,移动杆为等高螺丝较佳地,弹性元件为氮气弹簧。较佳地,容置槽的深度与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高度的差值比板材的厚度小5‰。较佳地,通孔的数量为2个,且2个通孔关于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竖直对称面对称设置。较佳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水平截面积小于容置槽的水平截面积。较佳的,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水平截面积不小于第一冲头的水平截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容置槽深度与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高度的合理设计,使得第一冲头在冲切时不会将冲切位置处板材完全冲压掉,保证了冲切精度,同时也减少了冲切过程中的噪声;通过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与弹性元件的连接,使得冲压时弹性元件发生压缩,而在开模时弹性元件通过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将冲切位置处板材向上顶出,既减少了毛刺,保证了精度,又起到了脱料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二冲头和排料孔,第一冲头完成冲切后,第二冲头向下冲压板材即可将冲切后的废料压入排料孔从而留下所需板材,实现在一个模具上先后完成冲切和排料操作;通过在通孔内设置移动杆,引导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上下移动,从而保证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能够平行移动,保证了板材冲切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冲切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排料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的一种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用以冲切板材,该冲切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与上模组件配合的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垫板11和上模板12,上模板12位于上模板垫板11的下方且与上模板垫板11连接,上模板垫板11、上模板12间设有第一冲头13和第二冲头14,第二冲头14位于第一冲头13的一侧。下模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下模板21、下模垫板22和下模座23,下模板21设置在上模板12的下方,下模板21上设有容置槽31,容置槽31位于第一冲头13的正下方,容置槽31内设有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容置槽31的深度与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的高度的差值小于板材的厚度,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的下端连接弹性元件33,弹性元件33设置在下模垫板22与下模座23间,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上设有通孔41,通孔41内穿设移动杆42,移动杆42设置在通孔41、下模垫板22和下模座23间,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可沿移动杆42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容置槽31内,下模板21上位于第二冲头14的正下方的位置设有排料孔34,排料孔34自上而下依次贯通下模板21、下模垫板22和下模座23。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移动杆42包括限位部分51和连接部分52,限位部分51位于连接部分52的上方且与连接部分52连接,连接部分52自上至下依次连接下模板21、下模垫板22和下模座23,开模状态时限位部分51的下表面与通孔41的内表面相接触,冲切合模状态时限位部分51的下表面与通孔41的内表面之间存在第一距离。进一步地,第一距离等于容置槽的深度与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高度的差值。请参照图2,冲切合模状态下,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的下表面与容置槽31的底面相接触,限位部分51的下表面与通孔41的内表面之间分离,弹性元件33处于压缩状态。请参照图3,开模状态下,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的上表面与容置槽31的上表面共面,限位部分51的下表面与通孔41的内表面相接触。在实际使用中,开模状态下,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的上表面也可以位于容置槽31的上表面的上方,只要能达到将冲切位置处板材与板材100分离的目的即可。请参照图4,排料时,第二冲头14向下冲压板材100将冲切后的废料压入排料孔34从而留下所需板材。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附图中仅示出了冲切一个电机外壳所需板材的过程,在实际使用中,合模状态下可以同时完成不同电机外壳所需板材的冲切和排料操作,提高冲切效率。优选地,移动杆42为等高螺丝,以保证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能够平行移动。优选地,弹性元件33为氮气弹簧,以提高冲切模具工作的平稳性。优选地,容置槽31的深度与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的高度的差值比板材的厚度小5‰,以保证冲切精度。优选地,通孔41的数量为2个,且2个通孔关于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的对称面对称设置,以保证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能够平行移动。优选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32的水平截面积小于容置槽31的水平截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用以冲切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与所述上模组件配合的下模组件,/n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垫板和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位于所述上模板垫板的下方且与所述上模板垫板连接,所述上模板垫板、上模板间设置有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所述第二冲头位于所述第一冲头的一侧,/n所述下模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座,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板的下方,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冲头的正下方,所述容置槽内设有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与所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高度的差值小于板材的厚度,所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下端连接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下模垫板与所述下模座间,所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设置在所述通孔、所述下模垫板和所述下模座间,所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可沿所述移动杆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下模板上位于所述第二冲头的正下方的位置设有排料孔,所述排料孔自上而下依次贯通所述下模板、所述下模垫板和所述下模座,所述弹性元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共面或者位于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用以冲切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与所述上模组件配合的下模组件,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垫板和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位于所述上模板垫板的下方且与所述上模板垫板连接,所述上模板垫板、上模板间设置有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所述第二冲头位于所述第一冲头的一侧,
所述下模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座,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板的下方,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冲头的正下方,所述容置槽内设有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与所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高度的差值小于板材的厚度,所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下端连接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下模垫板与所述下模座间,所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设置在所述通孔、所述下模垫板和所述下模座间,所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可沿所述移动杆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下模板上位于所述第二冲头的正下方的位置设有排料孔,所述排料孔自上而下依次贯通所述下模板、所述下模垫板和所述下模座,所述弹性元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下模冲压行程限位与脱料块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共面或者位于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支架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包括限位部分和连接部分,所述限位部分位于所述连接部分的上方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捷尔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