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茶叶摊筛机
本技术属于茶叶摊筛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茶叶摊筛机。
技术介绍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源于中国,最早被作为祭品使用,在春秋后期时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稀罕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在西晋以后作为普通饮料在民间得到普及,茶叶中含有儿茶素、叶酸、肌醇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茶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茶叶采摘后,制作成茶叶的工艺流程中需要对其尽心筛选摊茶等工序,为后续制作奠定基础,因此茶叶筛选与摊茶装置是茶叶制作工序中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但是现有茶叶摊筛机依然存在着用途单一,无法实现一机多用,因此形成时间消耗,拉低工作效率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效茶叶摊筛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茶叶摊筛机,以解决现有茶叶摊筛机依然存在着用途单一,无法实现一机多用,因此形成时间消耗,拉低工作效率的问题。一种高效茶叶摊筛机,包括摊筛机,调控区,旋转钮,工作区,筛网,摆动轴,连动区和接脏腔,所述摊筛机的表面设置有调控区,且调控区的表面设置有旋转钮,该摊筛机的内围设置有工作区;所述工作区的内围表面设置有筛网,且工作区的两侧均设置有摆动轴,该摆动轴的一端外围设置有连动区,其中摊筛机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接脏腔;所述连动区包括动力源,曲柄,滑槽和滑块,且连动区的内部安装有动力源,该动力源的一端通过滑块连接有滑槽,其中滑块的表面设置有曲柄;所述接脏腔包括封闭门和吸附柱,且接脏腔的底端设置有封闭门,该接脏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茶叶摊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摊筛机(1),调控区(2),旋转钮(3),工作区(4),筛网(5),摆动轴(6),连动区(7)和接脏腔(8),所述摊筛机(1)的表面设置有调控区(2),且调控区(2)的表面设置有旋转钮(3),该摊筛机(1)的内围设置有工作区(4);所述工作区(4)的内围表面设置有筛网(5),且工作区(4)的两侧均设置有摆动轴(6),该摆动轴(6)的一端外围设置有连动区(7),其中摊筛机(1)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接脏腔(8);所述连动区(7)包括动力源(71),曲柄(72),滑槽(73)和滑块(74),且连动区(7)的内部安装有动力源(71),该动力源(71)的一端通过滑块(74)连接有滑槽(73),其中滑块(74)的表面设置有曲柄(72);所述接脏腔(8)包括封闭门(81)和吸附柱(82),且接脏腔(8)的底端设置有封闭门(81),该接脏腔(8)的内壁设置有吸附柱(82);所述摊筛机(1)采用圆形结构的不锈钢,且摊筛机(1)的表面上端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连动区(7)的底端表面,该连动区(7)采用矩形一边圆弧结构的不锈钢;所述工作区(4)采用环形结构的不锈钢,且工作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茶叶摊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摊筛机(1),调控区(2),旋转钮(3),工作区(4),筛网(5),摆动轴(6),连动区(7)和接脏腔(8),所述摊筛机(1)的表面设置有调控区(2),且调控区(2)的表面设置有旋转钮(3),该摊筛机(1)的内围设置有工作区(4);所述工作区(4)的内围表面设置有筛网(5),且工作区(4)的两侧均设置有摆动轴(6),该摆动轴(6)的一端外围设置有连动区(7),其中摊筛机(1)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接脏腔(8);所述连动区(7)包括动力源(71),曲柄(72),滑槽(73)和滑块(74),且连动区(7)的内部安装有动力源(71),该动力源(71)的一端通过滑块(74)连接有滑槽(73),其中滑块(74)的表面设置有曲柄(72);所述接脏腔(8)包括封闭门(81)和吸附柱(82),且接脏腔(8)的底端设置有封闭门(81),该接脏腔(8)的内壁设置有吸附柱(82);所述摊筛机(1)采用圆形结构的不锈钢,且摊筛机(1)的表面上端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连动区(7)的底端表面,该连动区(7)采用矩形一边圆弧结构的不锈钢;所述工作区(4)采用环形结构的不锈钢,且工作区(4)的两侧均通过焊接固定有摆动轴(6),该摆动轴(6)采用对称结构分布;所述摆动轴(6)采用板状结构的不锈钢,且摆动轴(6)的另一端通过转柱结构固定在曲柄(72)的连接处,该摆动轴(6)用于传送做工进行摆动作业;所述曲柄(72)采用类“L”抓状结构的优质中碳合金钢,且曲柄(72)有两端不等长结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军,杨斌华,
申请(专利权)人:松阳县万和茶叶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