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液中金属侵蚀性离子临界浓度的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腐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液中金属侵蚀性离子临界浓度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实际工况中许多金属,例如不锈钢、碱性环境下的碳钢、涂层金属等暴露在氯盐、硫酸盐等单一或复合腐蚀环境中,其发生腐蚀或腐蚀达到一定发展速率时侵蚀性离子需要积累到一定浓度,这个浓度即为金属侵蚀性离子的临界浓度。通过室内模拟金属侵蚀性离子在金属表面的累积,并评价金属对侵蚀性离子腐蚀敏感性对实际工况下金属腐蚀防护能力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现有的临界离子浓度测试装置一般仅针对单一试样,另一方面也无法实时反馈金属所在的模拟环境的参数,测试极大借助人力完成,使得临界离子浓度这种定时的长周期试验难度及成本增大;而且为提高试验精度,多平行试样同步测试也为该项测试提出了更高的维护要求。中国专利CN103983559B钢筋起锈及氯离子浓度极限状态的提示装置和提示方法,公开了一种通过钢弦断裂、弓架弹开来提示钢筋起锈及氯离子极限状态的装置和方法,该方法添加张力的方式不适用于常规环境下实验室内对模拟液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液中金属侵蚀性离子临界浓度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模块(1)、环境模拟模块(5)及监测模块(8);/n所述主控制模块(1)包括处理器(2)、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4)及数据采集装置(3);所述处理器(2)、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4)、数据采集装置(3)各自连接电源,其中处理器(2)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装置上设置的总端口(36)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3)通过数据线与多通道化学工作站上设置的工作站输出端(45)连接;/n所述监测模块(8)包括pH监测装置、氧浓度监测装置及温度监测装置;其中pH监测装置包括pH监测中心(9)和pH探头(31),氧浓度监测装置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液中金属侵蚀性离子临界浓度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模块(1)、环境模拟模块(5)及监测模块(8);
所述主控制模块(1)包括处理器(2)、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4)及数据采集装置(3);所述处理器(2)、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4)、数据采集装置(3)各自连接电源,其中处理器(2)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装置上设置的总端口(36)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3)通过数据线与多通道化学工作站上设置的工作站输出端(45)连接;
所述监测模块(8)包括pH监测装置、氧浓度监测装置及温度监测装置;其中pH监测装置包括pH监测中心(9)和pH探头(31),氧浓度监测装置包括氧浓度监测中心(10)和氧浓度探头(32),温度监测装置包括温度监测中心(11)和温度探头(33);所述pH探头(31)、氧浓度探头(32)、温度探头(33)分别通过数据线连接在pH监测中心上设置的pH输入口(50)、氧浓度监测中心上设置的氧浓度输入口(52)、温度监测中心上设置的温度输入口(54)上;
所述环境模拟模块(5)由多个环境模拟装置并联组成,所述环境模拟装置包括电化学池(6)、自动加料装置(7)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由电磁发生装置(17)和磁子(18)组成;
所述电化学池(6)包含池体(15)、盖体(14)、封装好的工作电极(19)、参比电极(22)、辅助电极(16)、密封盖(21)、密封圈(20)、限位装置(13);其中,所述池体(15)侧面设有工作电极孔(44),先将封装好的工作电极(19)安装于密封圈(20)内,使封装好的工作电极(19)测试面及侧面贴紧密封圈(20)内表面,然后将密封圈(20)和封装好的工作电极(19)一起从电化学池内侧安装在工作电极孔(44)内,使密封圈(20)贴紧电化学池内壁;将密封盖(21)内侧安装在密封圈(20)外侧,使两侧密封、贴紧连接;所述盖体(14)上设有进料口(43)、参比电极口(42)、辅助电极口(41)和至少三个监测电极口,其中监测电极口包括用于放置pH探头的pH探头口(38)、用于放置氧浓度探头的氧浓度探头口(39)及用于放置温度探头的温度探头口(40),并以限位装置(13)对pH探头(31)、氧浓度探头(32)、温度探头(33)进行限位;所述参比电极口(42)用于放置参比电极(22),所述辅助电极口(41)用于放置辅助电极(16);
所述自动加料装置(7)包括料盒(34)、料盒盖(35)、质量控制中心(12)、进料阀(30)、重量感应装置(29)、流量阀(28)、支撑上臂(25)、支撑臂(24)、支撑体(23)及支架(27);所述进料阀(30)、流量阀(28)、重量感应装置(29)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在质量控制中心(12)的各质量端口(46)上,进料阀(30)、流量阀(28)、重量感应装置(29)的数据通过质量总端口(49)、质量输入口(56)传输至质量控制中心(12),质量控制中心(12)通过质量输出口(57)与数据采集装置上的端口(48)连接。将测试用的物料(26)放入料盒(34),盖上料盒盖(35),并将料盒(34)安装在支撑上臂(25)上的支架(27)上,调整支撑上臂(25)位置使物料(26)经进料阀(30)、进料口(43)进入电化学池(6)。处理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霄骋,石亮,蔡景顺,穆松,马麒,秦晓川,周莹,谢德擎,刘凯,吴贞杰,姜骞,刘建忠,洪锦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