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960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处理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烘干装置、供热装置及导热管,供热装置加热导热剂并通过导热管将导热剂输送入烘干装置内对其供热,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与烘干装置的出口连接,接收烘干装置内垃圾受热后生成的蒸汽,且加热装置对蒸汽加热至一裂解温度并维持一裂解时间,以分解蒸汽至裂解气体,其中裂解气体的化学需氧量低于一设定阈值;冷凝装置,通过管道与加热装置连接,接收裂解气体并冷凝裂解气体形成废水,冷凝装置经排出口排出废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每千克厨余垃圾产生的热蒸汽通过高温裂解后只会产生5~10g的炭尘,对环境危害小,且废水就地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处理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处理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目前,厨余垃圾、污泥、医疗废弃物等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填埋、堆肥、焚烧和粉碎直排等。填埋法占地面积大,而且还会产生CH4、渗沥液等污染物;堆肥处理周期长,会产生NH3和温室气体、且肥料质量不高,因而推广困难;生活垃圾含水率高,与其他生活垃圾一起焚烧处理时,会降低焚烧炉效能,并且会产生有毒的二噁英气体;而粉碎直排则易产生污水和臭气,滋生细菌、蚊蝇,且不适合我国的下水管道国情。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提出了将生活垃圾堆砌到密闭的容器内后进行烘干,烘干后产生的蒸汽通入酸碱液喷淋塔装置达到冷凝和除臭的目的。具体地,现有的餐厨垃圾烘干设备将烘干后产生的热蒸汽通入酸碱液喷淋塔装置,来达到冷凝和除臭的目的。这种热蒸汽冷凝后会变成两类物质:一种是PH3-4.左右的含COD废水,COD的含量在2000~8000mg/L左右;另一种是少量无法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2S、胺类等)。现有技术在喷淋塔中加入碱液(NaOH溶液),从塔顶部喷淋而下,一方面可以把热蒸汽冷凝成废水,另一方面可以将酸性气体中和。沉降于塔底部的水将被循环利用。这种方式虽然有效地对生活垃圾处理,但仅烘干和冷凝的程序无法消除蒸馏液中的高化学需氧量(COD)的污染成分(COD数值反映了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我国根据地域不同,废水纳入市政管网的标准在300~500mg/L,由于无法直接纳入市政管网,因此大量的废水要被储存起来,通过车辆送到相关处理单位妥善处置,处置时,污水厂通常采用微生物好氧或厌氧的方式消除,用碱液只能起到中和其中酸性物质的目的,并不能去除有机物、降低COD。此外,此种冷凝的方式所产生的废水量大,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设备每天处理1t含水率为80%生活垃圾,则每天会有800kg的水蒸气进入到喷淋塔装置之内。然而,喷淋塔的盛水容量有限,废水又无法纳管排放,带来许多处理上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有效降低垃圾形成的蒸汽的COD成分,可直接纳入市政管网,降低后端垃圾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处理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每千克厨余垃圾产生的热蒸汽通过高温裂解后只会产生5~10g的炭尘,对环境危害小,且废水就地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接收垃圾的烘干装置、供热装置及与烘干装置和供热装置连接的导热管,供热装置加热导热剂并通过导热管将导热剂输送入烘干装置内对其供热,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与烘干装置的出口连接,接收烘干装置内垃圾受热后生成的蒸汽,且加热装置对蒸汽加热,以分解蒸汽至裂解气体;冷凝装置,通过管道与加热装置连接,接收裂解气体并冷凝裂解气体形成废水,冷凝装置经排出口排出废水。优选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电加热管包括:壳体,形成电加热管的轮廓;输入口,设于壳体的一端,与烘干装置的出口连接,接收蒸汽;至少一块折流板,沿电加热管的径向排列于壳体的内部,形成蒸汽的流动路径,且流动路径由折流板的自由端确定;电阻丝,与电源连接,并伸入壳体内以加热裂解蒸汽;输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凝装置连接,向冷凝装置输送裂解气体。优选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换热装置,换热装置设于加热装置及冷凝装置间,包括第一换热单元,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管,与烘干装置的导热剂排出口连接,接收自烘干装置排出的导热剂;第一外壳,与第一输入管连接,且第一外壳内设有第一换热空间以容纳导热剂;第一内壳,设于第一换热空间内,且第一内壳与加热装置连接,接收裂解气体;第一输出管,分别与第一内壳及冷凝装置连接,第一内壳内的裂解气体与第一外壳内的导热剂换热并加热导热剂后,输送裂解气体至冷凝装置;第二输出管,分别与第一外壳及供热装置连接,输送加热后的导热剂至供热装置。优选地,换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换热单元,每一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输入管,与第二输出管连接,接收导热剂;第二外壳,与第二输入管连接,且第二外壳内设有第二换热空间以容纳导热剂;第二内壳,设于第二换热空间内,且第二内壳与第一输出管连接,接收裂解气体;第三输出管,分别与第二内壳及冷凝装置连接,第二内壳内的裂解气体与第二外壳内的导热剂换热并加热导热剂后,输送裂解气体至冷凝装置;第四输出管,分别与第二外壳及供热装置连接,输送加热后的导热剂至供热装置。优选地,换热装置还包括与每一第二换热单元对应设置的阀门组件;每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体,设于第二输出管及供热装置间,第一阀体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及第三阀口,第一阀口与第二输出管连接,第二阀口与供热装置连接,第三阀口与第二输入管连接,以控制导热剂流动至第二换热单元或供热装置;第二阀体,设于第一输出管、第二内壳及冷凝装置间,以控制裂解气体流动至第二换热单元或冷凝装置。优选地,第二输出管与第一阀体间设有第一温度计,以检测第一容纳空间内的导热剂的温度;当导热剂的温度低于期望温度区间时,第一阀口开启,第二阀口关闭,第三阀口开启,以将导热剂输送至第二输入管,第二阀体关闭,以将裂解气体输送至第二换热单元;当导热剂的温度位于期望温度区间内时,第一阀口开启,第二阀口开启、第三阀口关闭,以将导热剂输送至供热装置,第二阀体开启,以将裂解气体输送至冷凝装置;当导热剂的温度高于期望温度区间时,第一阀口开启,第二阀口开启、第三阀口关闭,以将导热剂输送至供热装置,第二阀体开启,以将裂解气体输送至冷凝装置,且第一内壳与加热装置间设有一流量计,流量计降低裂解气体的流量。优选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壳,与加热装置连接以接收裂解气体;冷凝管,内流有冷凝介质,将裂解气体中的水分冷凝;排出口,与冷凝壳连接,排出冷凝后的废水。优选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设备,设于烘干装置与加热装置间,以阻隔蒸汽内的粉尘;清洗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向加热装置注水以清洗加热装置内的碳尘;第二温度计,设于加热装置的出口管道,以检测裂解气体的温度;出水阀,设于出口管道的分支出口,以排出清洗装置向加热装置注入的废水;第二过滤设备,设于加热装置与冷凝装置间,以阻隔裂解气体内的盐类物质和/或碳尘;风机,设于加热装置与冷凝装置间,以抽取裂解气体至冷凝装置;净化设备,设于与排出口的连接的管道处,以吸附裂解气体中的废气。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烘干装置接收垃圾,并接收供热装置的热量以烘干垃圾形成蒸汽;与烘干装置的出口连接的加热装置接收蒸汽,且加热装置对蒸汽加热,以分解蒸汽至裂解气体;加热装置输送裂解气体至换热装置,且换热装置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接收垃圾的烘干装置、供热装置及与所述烘干装置和供热装置连接的导热管,所述供热装置加热导热剂并通过所述导热管将所述导热剂输送入所述烘干装置内对其供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n加热装置,与所述烘干装置的出口连接,接收所述烘干装置内垃圾受热后生成的蒸汽,且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蒸汽加热,以分解所述蒸汽至裂解气体;/n冷凝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接收所述裂解气体并冷凝所述裂解气体形成废水,所述冷凝装置经排出口排出所述废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接收垃圾的烘干装置、供热装置及与所述烘干装置和供热装置连接的导热管,所述供热装置加热导热剂并通过所述导热管将所述导热剂输送入所述烘干装置内对其供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
加热装置,与所述烘干装置的出口连接,接收所述烘干装置内垃圾受热后生成的蒸汽,且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蒸汽加热,以分解所述蒸汽至裂解气体;
冷凝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接收所述裂解气体并冷凝所述裂解气体形成废水,所述冷凝装置经排出口排出所述废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包括:
壳体,形成所述电加热管的轮廓;
输入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烘干装置的出口连接,接收所述蒸汽;
至少一块折流板,沿所述电加热管的径向排列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蒸汽的流动路径,且所述流动路径由所述折流板的自由端确定;
电阻丝,与电源连接,并伸入所述壳体内以加热裂解所述蒸汽;
输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装置连接,向所述冷凝装置输送裂解气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装置及冷凝装置间,包括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
第一输入管,与所述烘干装置的导热剂排出口连接,接收自烘干装置排出的导热剂;
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输入管连接,且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第一换热空间以容纳所述导热剂;
第一内壳,设于所述第一换热空间内,且所述第一内壳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接收所述裂解气体;
第一输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壳及所述冷凝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内壳内的裂解气体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导热剂换热并加热所述导热剂后,输送所述裂解气体至所述冷凝装置;
第二输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及所述供热装置连接,输送加热后的导热剂至所述供热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换热单元,每一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
第二输入管,与所述第二输出管连接,接收导热剂;
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二输入管连接,且所述第二外壳内设有第二换热空间以容纳所述导热剂;
第二内壳,设于所述第二换热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一输出管连接,接收所述裂解气体;
第三输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内壳及所述冷凝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内壳内的裂解气体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导热剂换热并加热所述导热剂后,输送所述裂解气体至所述冷凝装置;
第四输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外壳及所述供热装置连接,输送加热后的导热剂至所述供热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与每一第二换热单元对应设置的阀门组件;
每一所述阀门组件包括:
第一阀体,设于所述第二输出管及供热装置间,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及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输出管连接,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供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管连接,以控制所述导热剂流动至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或所述供热装置;
第二阀体,设于所述第一输出管、第二内壳及冷凝装置间,以控制所述裂解气体流动至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或所述冷凝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出管与所述第一阀体间设有第一温度计,以检测所述第一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罗丹顾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碳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