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59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包括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底端连通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软管,所述连接管道的底端贯穿调节腔的顶部并延伸至调节腔的内腔,所述连接管道的底端与软管的顶端连通,所述调节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囊固定架,并且气囊固定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弹性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滴管技术领域。该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在不使用时,通过密封塞和S型管道连接管道的配合,可以有效防止细菌进入滴管内部滋生,并且在使用完毕以后,清洗结束的残留水珠通过弹性气囊的挤压被空气吹出,使得滴管内部能一直处于一个干燥的环境,有效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使得滴管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滴管
,具体为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
技术介绍
凝胶为溶胶或溶液中的胶体粒子或高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连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结构空隙中充满了作为分散介质的液体(在干凝胶中也可以是气体,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这样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称作凝胶,没有流动性,内部常含有大量液体,例如血凝胶、琼脂的含水量都可达99%以上,可分为弹性凝胶和脆性凝胶,弹性凝胶失去分散介质后,体积显著缩小,而当重新吸收分散介质时,体积又重新膨胀,例如明胶等,脆性凝胶失去或重新吸收分散介质时,形状和体积都不改变,例如硅胶等,由溶液或溶胶形成凝胶的过程称为胶凝作用。现有的凝胶滴管在使用时,往往没有抑菌功能,使用时间长了,因为密封和清洗不便的原因,滴管内部会繁殖大量的细菌,在继续使用滴管时,内部大量的细菌会对凝胶进行污染,使得滴落的凝胶无法正常使用,降低了凝胶滴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解决了凝胶滴管在使用时,往往没有抑菌功能,使用时间长了,因为密封和清洗不便的原因,滴管内部会繁殖大量的细菌,在继续使用滴管时,内部大量的细菌会对凝胶进行污染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包括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底端连通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软管,所述连接管道的底端贯穿调节腔的顶部并延伸至调节腔的内腔,所述连接管道的底端与软管的顶端连通,所述调节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囊固定架,并且气囊固定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的顶端连通有第一细管,并且第一细管的一端与连接管道的表面连通,所述第一细管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过滤腔,所述第一细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道为S型弯曲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密封塞,并且密封塞位于连接管道内腔的表面套设有密封垫圈。优选的,所述密封垫圈设置有多个,且在密封塞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密封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套圈,并且密封套圈的内腔与连接管道的表面相互抵触。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道的表面连通有排液管道,并且排液管道通过排液塞进行密封。优选的,所述软管的底部连通有滴液管道,所述滴液管道的底端贯穿调节腔的内腔并延伸至调节腔的下方。优选的,所述调节腔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表面和软管的表面相互抵触。优选的,所述调节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架,并且调节块的表面与限位架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通过在连接管道的底端连通有调节腔,调节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软管,连接管道的底端贯穿调节腔的顶部并延伸至调节腔的内腔,连接管道的底端与软管的顶端连通,调节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囊固定架,并且气囊固定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弹性气囊,弹性气囊的顶端连通有第一细管,并且第一细管的一端与连接管道的表面连通,第一细管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过滤腔,第一细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在不使用时,通过密封塞和S型管道连接管道的配合,可以有效防止细菌进入滴管内部滋生,并且在使用完毕以后,清洗结束的残留水珠通过弹性气囊的挤压被空气吹出,使得滴管内部能一直处于一个干燥的环境,有效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使得滴管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2)、该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通过在调节腔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调节块,调节块的表面和软管的表面相互抵触,调节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架,并且调节块的表面与限位架的内腔转动连接,在滴出凝胶时,通过转动调节块抵触在软管的表面,通过软管的伸缩程度来调节滴落的速度,并且限位架内腔与调节块的表面为硬摩擦,可以对调节块进行限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密封塞结构的主视图。图中:1-连接管道、2-调节腔、3-软管、4-气囊固定架、5-弹性气囊、6-第一细管、7-进气管道、8-第一单向阀、9-过滤腔、10-第二单向阀、11-密封塞、12-密封垫圈、13-密封套圈、14-排液管道、15-排液塞、16-调节块、17-限位架、18-滴液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包括连接管道1,连接管道1的表面连通有排液管道14,并且排液管道14通过排液塞15进行密封,连接管道1为S型弯曲管道,连接管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密封塞11,并且密封塞11位于连接管道1内腔的表面套设有密封垫圈12,密封垫圈12设置有多个,且在密封塞11的表面均匀分布,密封塞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套圈13,并且密封套圈13的内腔与连接管道1的表面相互抵触,连接管道1的底端连通有调节腔2,调节腔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架17,并且调节块16的表面与限位架17的内腔转动连接,调节腔2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调节块16,调节块16的表面和软管3的表面相互抵触,在滴出凝胶时,通过转动调节块16抵触在软管3的表面,通过软管3的伸缩程度来调节滴落的速度,并且限位架17内腔与调节块16的表面为硬摩擦,可以对调节块16进行限位,调节腔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软管3,软管3的底部连通有滴液管道15,滴液管道15的底端贯穿调节腔2的内腔并延伸至调节腔2的下方,连接管道1的底端贯穿调节腔2的顶部并延伸至调节腔2的内腔,连接管道1的底端与软管3的顶端连通,调节腔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囊固定架4,并且气囊固定架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弹性气囊5,弹性气囊5的顶端连通有第一细管6,并且第一细管6的一端与连接管道1的表面连通,第一细管6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道7,进气管道7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8和过滤腔9,第一细管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0,通过第一单向阀8和第二单向阀10的配合防止空气逆流,在不使用时,通过密封塞11和S型管道连接管道1的配合,可以有效防止细菌进入滴管内部滋生,并且在使用完毕以后,清洗结束的残留水珠通过弹性气囊5的挤压被空气吹出,使得滴管内部能一直处于一个干燥的环境,有效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使得滴管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使用时,取出密封塞11,通过连接管道1通入凝胶,经过软管3,通过转动调节块16调整软管3的口径调节滴落速度,在使用完毕后,通过密封塞11可以快速对连接管道1进行密封,并且连接管道1为S型弯管,残留液会流动到最低点,此时可以将排液塞15取出,将残液顺着排液管道14排干净,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包括连接管道(1),所述连接管道(1)的底端连通有调节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软管(3),所述连接管道(1)的底端贯穿调节腔(2)的顶部并延伸至调节腔(2)的内腔,所述连接管道(1)的底端与软管(3)的顶端连通,所述调节腔(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囊固定架(4),并且气囊固定架(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弹性气囊(5),所述弹性气囊(5)的顶端连通有第一细管(6),并且第一细管(6)的一端与连接管道(1)的表面连通,所述第一细管(6)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道(7),所述进气管道(7)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8)和过滤腔(9),所述第一细管(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包括连接管道(1),所述连接管道(1)的底端连通有调节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软管(3),所述连接管道(1)的底端贯穿调节腔(2)的顶部并延伸至调节腔(2)的内腔,所述连接管道(1)的底端与软管(3)的顶端连通,所述调节腔(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囊固定架(4),并且气囊固定架(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弹性气囊(5),所述弹性气囊(5)的顶端连通有第一细管(6),并且第一细管(6)的一端与连接管道(1)的表面连通,所述第一细管(6)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道(7),所述进气管道(7)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8)和过滤腔(9),所述第一细管(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1)为S型弯曲管道,所述连接管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密封塞(11),并且密封塞(11)位于连接管道(1)内腔的表面套设有密封垫圈(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菌型凝胶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梦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赛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