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乳液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传动杆组件的一端伸入反应釜体内;传动杆组件包括转轴以及一对螺杆,反应釜体外部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连接在转轴的端部;转轴上固定有第一转台,螺杆卡接在第一转台内,第一转台上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连接在螺杆的端部;反应釜体内部设有第二转台,第二转台套设固定在转轴上,螺杆的端部卡接在第二转台内;反应釜体内侧底端设置卡槽,第二转台可转动地卡接在卡槽内;转轴上设置有搅拌组件;螺杆上套设有滑块,滑块上设置柔性刮片。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转轴旋转带动搅拌组件旋转从而对反应釜体内的乳液进行搅拌,刮片在搅拌过程中对釜体内壁乳液进行同步刮除,节省资源且搅拌的更加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乳液聚合反应釜
本公开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乳液聚合反应釜。
技术介绍
乳液聚合是单体借助乳化剂和机械搅拌,使单体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再加入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反应釜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现有的反应釜在使用时反应器容易出现挂壁现象从而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容易造成搅拌不均匀不充分的问题;另外乳液聚合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反应釜内的原料进行加热,在反应釜外部设置加热套,反应釜与加热套的相对位置不变,灵活性差不能针对反应釜的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加热,而且当反应釜内原料较少时,加热套内全部充盈热水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乳液聚合反应釜。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乳液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反应釜体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体顶端中部设有第一开口,传动杆组件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并伸入所述反应釜体内;所述传动杆组件包括转轴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转轴两侧的一对螺杆,所述反应釜体外部对应所述转轴的端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支架下方的位于所述反应釜体外部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一转台,所述第一转台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转台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分别设置第一通孔,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一开口后伸入所述反应釜体内,所述螺杆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转台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分别设置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螺杆的端部;所述反应釜体内部对应所述转轴的端部设有第二转台,所述第二转台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转台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分别设置第二通孔,所述螺杆的端部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反应釜体内侧底端对应所述第二转台设置卡槽,所述第二转台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位于所述第一转台与第二转台之间的所述反应釜体内部的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螺杆上螺纹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对应所述反应釜体内壁设置扇形柔性刮片,所述刮片远离所述滑块的一侧边缘与所述反应釜体的内壁抵接接触。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应釜体顶端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中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传动杆组件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后伸入所述反应釜体内,所述密封盖边缘扣合在所述密封盖上。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一对搅拌叶,一对所述搅拌叶相对设置分别铰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上对应一对所述搅拌叶分别设置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连接在所述搅拌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应釜体外部设有水浴缸,所述水浴缸内侧底部对应所述反应釜体的底部设有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输出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所述反应釜体的底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浴缸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水浴缸相连通的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电加热器,所述水箱上设有用于水循环的泵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乳液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传动杆组件的一端伸入反应釜体内;传动杆组件包括转轴以及一对螺杆,反应釜体外部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连接在转轴的端部;转轴上固定有第一转台,螺杆卡接在第一转台内,第一转台上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连接在螺杆的端部;反应釜体内部设有第二转台,第二转台套设固定在转轴上,螺杆的端部卡接在第二转台内;反应釜体内侧底端设置卡槽,第二转台可转动地卡接在卡槽内;转轴上设置有搅拌组件;螺杆上套设有滑块,滑块上设置柔性刮片。第一电机驱动转轴旋转带动搅拌组件旋转从而对反应釜体内的乳液进行搅拌,螺杆随着转轴旋转的同时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还进行自传,螺纹套设在螺杆上的滑块在螺杆上移动带动柔性刮片在反应釜体内壁上进行上下方向的刮除,实现对反应釜体内壁上的乳液的刮除,最终实现边搅拌边刮除,节约原料且搅拌地更加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水平旋转9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传动杆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中增加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0、反应釜体;110、进料口;120、出料口;130、密封盖;200、转轴;210、搅拌叶;220、电动伸缩杆;300、螺杆;310、滑块;320、刮片;400、支架;510、第一电机;520、第二电机;610、第一转台;620、第二转台;700、水浴缸;710、顶升气缸;720、水箱;730、泵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1至3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包括反应釜体100,所述反应釜体100底部设有出料口120,所述反应釜体100顶部设有进料口110,本实施例中,反应釜体100作为乳液聚合反应容器,进料口110及出料口120用于乳液的聚合反应。所述反应釜体100顶端中部设有第一开口,传动杆组件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并伸入所述反应釜体100内;所述传动杆组件包括转轴200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转轴200两侧的一对螺杆300,所述反应釜体100外部对应所述转轴200的端部设有支架400,所述支架400上固定有第一电机510,所述第一电机51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转轴200的端部。第一电机510驱动转轴200进行水平旋转。所述支架400下方的位于所述反应釜体100外部的转轴200上固定有第一转台610,所述第一转台610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200上,所述第一转台610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300分别设置第一通孔,所述螺杆300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一开口后伸入所述反应釜体100内,所述螺杆300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转台610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300分别设置第二电机520,所述第二电机52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螺杆300的端部。转轴200旋转带动固定在转轴200上的第一转台610同步旋转,由于一对螺杆300卡接在第一转台610上因此一对螺杆300与转轴200同步旋转。另外每个螺杆300还对应设置第二电机520,第二电机520驱动螺杆300在第一通孔内旋转也即第二电机520驱动螺杆300相对于第一转台610旋转。所述反应釜体100内部对应所述转轴200的端部设有第二转台620,所述第二转台620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200上,所述第二转台620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300分别设置第二通孔,所述螺杆300的端部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反应釜体100内侧底端对应所述第二转台620设置卡槽,所述第二转台620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转台620并将第二转台620可转动地固定在反应釜体100底部是为转轴200及螺杆300提供支撑。由于第二转台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乳液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100),所述反应釜体(100)底部设有出料口(120),所述反应釜体(100)顶部设有进料口(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00)顶端中部设有第一开口,传动杆组件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并伸入所述反应釜体(100)内;/n所述传动杆组件包括转轴(200)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转轴(200)两侧的一对螺杆(300),所述反应釜体(100)外部对应所述转轴(200)的端部设有支架(400),所述支架(400)上固定有第一电机(510),所述第一电机(51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转轴(200)的端部;/n所述支架(400)下方的位于所述反应釜体(100)外部的转轴(200)上固定有第一转台(610),所述第一转台(610)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200)上,所述第一转台(610)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300)分别设置第一通孔,所述螺杆(300)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一开口后伸入所述反应釜体(100)内,所述螺杆(300)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转台(610)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300)分别设置第二电机(520),所述第二电机(52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螺杆(300)的端部;/n所述反应釜体(100)内部对应所述转轴(200)的端部设有第二转台(620),所述第二转台(620)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200)上,所述第二转台(620)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300)分别设置第二通孔,所述螺杆(300)的端部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反应釜体(100)内侧底端对应所述第二转台(620)设置卡槽,所述第二转台(620)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卡槽内;/n位于所述第一转台(610)与第二转台(620)之间的所述反应釜体(100)内部的所述转轴(200)上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螺杆(300)上螺纹套设有滑块(310),所述滑块(310)上对应所述反应釜体(100)内壁设置扇形柔性刮片(320),所述刮片(320)远离所述滑块(310)的一侧边缘与所述反应釜体(100)的内壁抵接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乳液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100),所述反应釜体(100)底部设有出料口(120),所述反应釜体(100)顶部设有进料口(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00)顶端中部设有第一开口,传动杆组件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并伸入所述反应釜体(100)内;
所述传动杆组件包括转轴(200)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转轴(200)两侧的一对螺杆(300),所述反应釜体(100)外部对应所述转轴(200)的端部设有支架(400),所述支架(400)上固定有第一电机(510),所述第一电机(51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转轴(200)的端部;
所述支架(400)下方的位于所述反应釜体(100)外部的转轴(200)上固定有第一转台(610),所述第一转台(610)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200)上,所述第一转台(610)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300)分别设置第一通孔,所述螺杆(300)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一开口后伸入所述反应釜体(100)内,所述螺杆(300)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转台(610)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300)分别设置第二电机(520),所述第二电机(52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螺杆(300)的端部;
所述反应釜体(100)内部对应所述转轴(200)的端部设有第二转台(620),所述第二转台(620)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200)上,所述第二转台(620)上对应一对所述螺杆(300)分别设置第二通孔,所述螺杆(300)的端部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反应釜体(100)内侧底端对应所述第二转台(620)设置卡槽,所述第二转台(620)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位于所述第一转台(610)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映蔚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