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循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91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节能循环泵,包括:泵壳体、设置于泵壳体下方的下腔体、分别设置于下腔体两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下腔体内的叶轮和设置与下腔体上的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中空的第一腔体和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第二腔体;下腔体上设有两个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配合的通孔,通孔与下腔体内部连通;第一腔体内设有水平的第一弹性杆,第一弹性杆上远离第二腔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喷头;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弹性杆,第二弹性杆上设有第二喷头;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部连接处还设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腔体内的转动轴、设置于转动轴上的转动盘、两个设置于转动盘上的按压块和设置于所属转动盘中心的转动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循环泵
本公开一般涉及化工用泵
,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循环泵。
技术介绍
循环泵指装置中输送反应、吸收、分离、吸收液再生的循环液用泵,一般采用单级离心泵,例如水暖供热管道中的热水是靠循环泵循环起来的。循环泵的流量中等大小,在稳定工作条件下,泵的流量变化比较小。它的扬程较低,只是用来克服循环系统的压力降。循环泵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就经常用到循环泵对介质进行输送或循环,因此会发生介质中的物质附着在叶轮和流道上、水质中杂质较多等;若长期使用,容易对泵体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叶轮的运行和寿命,但是现有的循环泵,只能将各部件拆解后进行清洁,不太方便操作,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节能循环泵。一种节能循环泵,包括:泵壳体、设置于所述泵壳体下方的下腔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腔体两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下腔体内的叶轮和设置与所述下腔体上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中空的第一腔体和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接呈L型;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入水口;所述下腔体上设有两个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与下腔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水平的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一弹性杆上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喷头;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弹性杆,所述第二弹性杆上靠近下腔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一弹性杆和第二弹性杆均可伸缩且内部中空;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部连接处还设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转动轴、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转动盘、两个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的按压块和设置于所属转动盘中心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水平穿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转动盘通过转动杆带动转动轴转动、且带动按压块同时按压或离开第一弹性杆和第二弹性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按压块为圆锥形,所述两个按压块之间夹角为4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为可转向喷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内相对靠近下腔体内部的一端设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中心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的开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性杆和第二弹性杆上均设有弹簧。综上所述,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清洁组件,能同时清洁循环泵的叶轮和下腔体内部;操作人员通过旋转转动杆,使按压块跟随其转动,两个按压块能够同时按压第一弹性杆和第二弹性杆,使第一弹性杆带动第一喷头、第二弹性杆带动第二喷头移动,其中,第一喷头伸入下腔体内部后恰好对准叶轮,而第二喷头伸入下腔体内部后对准进水口,此时通过第一腔体上的入水口连接外部的清洁液和驱动装置,为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供水,使其清洗叶轮和进水口,同时可以启动循环泵,配合转动的叶轮,将叶轮上附着的杂质以及出水口上的杂物冲洗干净;本装置能够方便快速的清洗循环泵内部,延长循环泵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拆装循环泵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申请的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泵壳体;2、下腔体;3、进水口;4、出水口;5、叶轮;6、第一腔体;7、第二腔体;8、第一弹性杆;9、第一喷头;10、第二弹性杆;11、第二喷头;12、转动盘;13、按压块;15、硅胶层;1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一一种节能循环泵,包括:泵壳体1、设置于所述泵壳体1下方的下腔体2、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腔体2两端的进水口3和出水口4、设置于所述下腔体2内的叶轮5和设置与所述下腔体2上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中空的第一腔体6和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第二腔体7,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连接呈L型;所述第一腔体6上设有入水口;所述下腔体2上设有两个与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与下腔体2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腔体6内设有水平的第一弹性杆8,所述第一弹性杆8上远离所述第二腔体7的一端设有第一喷头9;所述第二腔体7内设有第二弹性杆10,所述第二弹性杆10上靠近下腔体2的一端设有第二喷头11;所述第一弹性杆8和第二弹性杆10均可伸缩且内部中空;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的内部连接处还设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6内的转动轴、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转动盘12、两个设置于所述转动盘12上的按压块13和设置于所属转动盘12中心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水平穿出所述第一腔体6;所述转动盘12通过转动杆带动转动轴转动、且带动按压块13同时按压或离开第一弹性杆8和第二弹性杆10。在使用本装置时,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人员可通过旋转转动杆,使转动杆上的按压块13跟随其转动,两个按压块13能够同时按压第一弹性杆8和第二弹性杆10,使第一弹性杆8带动第一喷头9、第二弹性杆10带动第二喷头11移动,其中,第一喷头9伸入下腔体2内部后恰好对准叶轮5,而第二喷头11伸入下腔体2内部后对准进水口3,此时通过第一腔体6上的入水口连接外部的清洁液和驱动装置,为第一喷头9和第二喷头11供水,使其清洗叶轮5和进水口3,同时可以启动循环泵,配合转动的叶轮5,将叶轮5上附着的杂质以及出水口4上的杂物冲洗干净;同时,在不使用本装置时,第一喷头9和第二喷头11收回下腔体2内部的通孔中,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的密封性不影响循环泵的使用;本装置能够方便快速的清洗循环泵内部,延长循环泵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拆装循环泵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按压块13为圆锥形,所述两个按压块13之间夹角为45°。当两个按压块13之间具有45°夹角时,能够同时压紧或者离开第一弹性杆8和第二弹性杆10,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第一喷头9和第二喷头11为可转向喷头。可转向喷头能够对下腔体2内部进行更加多角度的清洗。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通孔内相对靠近下腔体2内部的一端设有硅胶层15,所述硅胶层15中心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喷头9和第二喷头11的开口。当第一喷头9和第二喷头11进入下腔体2内部时,可以通过硅胶层15中心的开口进入,当不使用本装置时,硅胶层15可以进一步防止外界杂质进入下腔体2。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体(1)、设置于所述泵壳体(1)下方的下腔体(2)、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腔体(2)两端的进水口(3)和出水口(4)、设置于所述下腔体(2)内的叶轮(5)和设置与所述下腔体(2)上的清洁组件;/n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中空的第一腔体(6)和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第二腔体(7),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连接呈L型;所述第一腔体(6)上设有入水口;所述下腔体(2)上设有两个与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与下腔体(2)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腔体(6)内设有水平的第一弹性杆(8),所述第一弹性杆(8)上远离所述第二腔体(7)的一端设有第一喷头(9);所述第二腔体(7)内设有第二弹性杆(10),所述第二弹性杆(10)上靠近下腔体(2)的一端设有第二喷头(11);所述第一弹性杆(8)和第二弹性杆(10)均可伸缩且内部中空;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的内部连接处还设有传动组件;/n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6)内的转动轴、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转动盘(12)、两个设置于所述转动盘(12)上的按压块(13)和设置于所属转动盘(12)中心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水平穿出所述第一腔体(6);所述转动盘(12)通过转动杆带动转动轴转动、且带动按压块(13)同时按压或离开第一弹性杆(8)和第二弹性杆(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体(1)、设置于所述泵壳体(1)下方的下腔体(2)、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腔体(2)两端的进水口(3)和出水口(4)、设置于所述下腔体(2)内的叶轮(5)和设置与所述下腔体(2)上的清洁组件;
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中空的第一腔体(6)和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第二腔体(7),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连接呈L型;所述第一腔体(6)上设有入水口;所述下腔体(2)上设有两个与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与下腔体(2)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腔体(6)内设有水平的第一弹性杆(8),所述第一弹性杆(8)上远离所述第二腔体(7)的一端设有第一喷头(9);所述第二腔体(7)内设有第二弹性杆(10),所述第二弹性杆(10)上靠近下腔体(2)的一端设有第二喷头(11);所述第一弹性杆(8)和第二弹性杆(10)均可伸缩且内部中空;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的内部连接处还设有传动组件;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映蔚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