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器走线结构、柜式空调器。其中一种电加热器走线结构,包括换热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换热器的支撑框架,还包括电加热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与所述换热器的通风芯部相对应的立壁,所述电加热器的电源线缆引出端与所述立壁的顶端相对应,所述立壁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上具有第一走线槽,所述电源线缆经由所述立壁的顶端走行至所述第一走线槽处并至少部分地嵌装于所述第一走线槽内。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加热器走线结构、柜式空调器,彻底杜绝了由产生的凝露水产生的安全隐患,降低对电加热器的防护等级的要求,有利于降低空调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加热器走线结构、柜式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器走线结构、柜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电加热器作为空调器的辅热装置,通常安装于空调内部且邻近换热器组件出风一侧设置,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电加热器能够对经由换热器组件加热的空气再次加热升温,而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换热器组件将会产生大量的凝露水,同时电加热器的导线基于布局合理性的需求,其往往通过钣金件等其他固线结构连接于相应的支撑框架靠近电加热器的一侧,而为了防止前述形成的凝露水接触电加热器线缆可能产生的电气安全隐患,要求电加热器的防护等级要尽量高一些,这在空调器的电加热器的类型上受到限制且提升了空调器的整体制造成本,且由凝露水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未能彻底杜绝。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器走线结构、柜式空调器,彻底杜绝了由产生的凝露水产生的安全隐患,降低对电加热器的防护等级的要求,有利于降低空调器的制造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器走线结构,包括换热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换热器的支撑框架,还包括电加热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与所述换热器的通风芯部相对应的立壁,所述电加热器的电源线缆引出端与所述立壁的顶端相对应,所述立壁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上具有第一走线槽,所述电源线缆经由所述立壁的顶端走行至所述第一走线槽处并至少部分地嵌装于所述第一走线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走线槽沿所述立壁的顶端位置延伸至所述立壁的底端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走线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挡线件,多个所述挡线件沿着所述第一走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交错设置。优选地,沿着所述第一走线槽的延伸方向投影,任意相邻的两个挡线件的投影存在重叠区域。优选地,所述第一走线槽具有顶端水平走线段、竖直走线段、底端水平走线段,所述顶端水平走线段、竖直走线段、底端水平走线段依次连通成U形。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处于所述立壁顶端且水平设置的端板,所述电加热器的电源线缆引出端处于所述端板的下方区域,且所述端板上构造有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贯通所述端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电源线缆经由所述第二走线槽走行至所述第一走线槽处。优选地,所述端板与所述立壁相交的位置还设有第三走线槽,所述第三走线槽与所述第一走线槽贯通,所述电源线缆还经由所述第三走线槽走行至所述第一走线槽处。优选地,所述端板远离所述电加热器的一侧上,在所述第二走线槽与所述第三走线槽之间还设有线缆卡勾,所述线缆卡勾处于所述电源线缆的走线路径上。优选地,所述电加热器走线结构还包括接水盘、电器盒,所述接水盘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底端,所述电器盒处于所述接水盘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接水盘的底壁上构造有接水盘走线槽,所述接水盘走线槽与所述第一走线槽贯通,所述电源线缆经由所述接水盘走线槽连接于所述电器盒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走线槽一体成型于所述立壁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电加热器走线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加热器走线结构、柜式空调器,将电加热器的电源线缆由立壁的顶端引出并走行于支撑框架远离电加热器的一侧立壁上,彻底杜绝了由产生的凝露水产生的安全隐患,降低对电加热器的防护等级的要求,有利于降低空调器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加热器走线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支撑框架远离电加热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支撑框架底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中支撑框架与接水盘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换热器;2、支撑框架;21、立壁;211、第一走线槽;2111、顶端水平走线段;2112、竖直走线段;2113、底端水平走线段;212、挡线件;213、过流口;22、端板;221、第二走线槽;222、第三走线槽;223、线缆卡勾;3、电加热器;4、接水盘;41、接水盘走线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加热器走线结构,包括换热器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换热器1的支撑框架2(可以理解的,所述支撑框架2用于将所述换热器1与空调器的框架进行组装连接),还包括电加热器3,所述支撑框架2包括与所述换热器1的通风芯部(也即换热气流所流经的区域)相对应的立壁21,所述电加热器3的电源线缆引出端(此处的电源线缆引出端亦可以定义为电源线缆引入端)与所述立壁21的顶端相对应,也即所述电加热器3的电源线缆引出端朝上,所述立壁21远离所述换热器1的一侧上具有第一走线槽211,所述电源线缆经由所述立壁21的顶端走行至所述第一走线槽211处并至少部分地嵌装于所述第一走线槽211内。该技术方案中,将电加热器的电源线缆由立壁的顶端引出并走行于支撑框架远离电加热器的一侧立壁上,彻底杜绝了由产生的凝露水产生的安全隐患,降低对电加热器的防护等级的要求,有利于降低空调器的制造成本更优的是,所述第一走线槽211一体成型于所述立壁21远离所述换热器1的一侧,例如注塑或者铸模的方式等方式将所述支撑框架2制造形成,如此能够无需再如现有技术中通过组装走线线槽的方式对电加热器的电源线缆走线进行导向、固定,大大减少了线缆走线采用的结构件组装数量,简化了空调器电热器线缆的走线结构及组装工序,提高了空调器的组装效率。所述第一走线槽211可以设置多个断续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但这种方式将至少部分的将所述电源线缆暴露于所述立壁21的外表面,这暴露的部分若不进行固定,将可能会导致处于所述第一走线槽211中的部分电源线缆的脱出,使走线结构的线缆固定可靠性降低,而优选地,所述第一走线槽211沿所述立壁21的顶端位置延伸至所述立壁21的底端位置,此时能够保证所述电源线缆能够在所述立壁21远离所述换热器1的一侧完全嵌装于所述第一走线槽211中,也极大程度上节省了所述支撑框架2与空调器外壳之间的间隙空间,使间隙空间可以更小甚至贴合所述立壁21的外壁面,从而能够保证空调器的外部尺寸更加小巧。优选地,所述第一走线槽21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挡线件212,可以理解的,多个所述挡线件212皆处于所述第一走线槽211内,而不突出于所述立壁21的外壁面,从而在实现多个挡线件212的挡线防脱功能的同时,保证空调器的外部尺寸更加小巧,多个所述挡线件212沿着所述第一走线槽211的延伸方向间隔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沿着所述第一走线槽211的延伸方向投影,任意相邻的两个挡线件212的投影存在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的宽度尺寸(也即交错重叠的尺寸)最好的比所述电源线缆的线径大2mm-5mm,而任意两个相邻的挡线件212之间的间距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150mm-250mm,以保证对线缆固定防脱的同时还能够便于嵌装作业。为了防止对所述换热器1的进风面积的不利影响,所述第一走线槽211最好能够绕行所述立壁21上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加热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换热器(1)的支撑框架(2),还包括电加热器(3),所述支撑框架(2)包括与所述换热器(1)的通风芯部相对应的立壁(21),所述电加热器(3)的电源线缆引出端与所述立壁(21)的顶端相对应,所述立壁(21)远离所述换热器(1)的一侧上具有第一走线槽(211),所述电源线缆经由所述立壁(21)的顶端走行至所述第一走线槽(211)处并至少部分地嵌装于所述第一走线槽(21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换热器(1)的支撑框架(2),还包括电加热器(3),所述支撑框架(2)包括与所述换热器(1)的通风芯部相对应的立壁(21),所述电加热器(3)的电源线缆引出端与所述立壁(21)的顶端相对应,所述立壁(21)远离所述换热器(1)的一侧上具有第一走线槽(211),所述电源线缆经由所述立壁(21)的顶端走行至所述第一走线槽(211)处并至少部分地嵌装于所述第一走线槽(2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槽(211)沿所述立壁(21)的顶端位置延伸至所述立壁(21)的底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槽(21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挡线件(212),多个所述挡线件(212)沿着所述第一走线槽(211)的延伸方向间隔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走线槽(211)的延伸方向投影,任意相邻的两个挡线件(212)的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槽(211)具有顶端水平走线段(2111)、竖直走线段(2112)、底端水平走线段(2113),所述顶端水平走线段(2111)、竖直走线段(2112)、底端水平走线段(2113)依次连通成U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还包括处于所述立壁(21)顶端且水平设置的端板(22),所述电加热器(3)的电源线缆引出端处于所述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先进,陈珠秀,王高敏,杨登明,欧峥,陈荣华,黄江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