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照明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隧道照明反光环,其包括设置在隧道内的反光件,相邻所述反光件之间设有光源,所述反光件设有反光层,所述光源光线照射在反光件一侧的光源两侧的反光层上向周边扩散。邻两反光件中间设有柔性灯条或其它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发光后通过相邻的圆弧形反光结构向四周柔和扩散光源,在行车人视线内看不到直接光源点的情况下增加了隧道的光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照明反光环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照明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隧道照明反光环。
技术介绍
现有的隧道照明中,反光件安装在隧道内壁上,反光件能有效对汽车车灯照射的光进行反射,起标识轮廓指引和隧道增亮的作用。为了减少电量消耗,采用间隔式的充放电模式,比如亮1秒间隔13秒再亮一秒对发光装置中的蓄能发光层进行充能,起到照明的作用。如中国专利技术专:一种隧道照明警示系统CN106168357A公开了利用呈V形结构反光片对源光进行大量反射,提升隧道内亮度,并在壳体上设有蓄能发光层、间隔式的充放电模式主动照明。但是该隧道照明警示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存在反光光线强烈、视觉效果不友好,而自发光部分亮度过于昏暗,不能适应有非机动车与行人的低等级隧道的实际需求,过于突出和尖锐的设计又容易侵入隧道净空红线被超高超宽车辆刮擦造成损坏的等问题。而且现阶段隧道反光件基本处于直接贴反光膜的形式进行加工制作,隧道油污易沾染从而附上灰尘使其实际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隧道照明反光环反光或者发光强烈不友好、容易损坏,不易清洗等问题提供一种隧道照明与被动反光相结合的新照明系统,它不仅能够克服上述问题,而且节能环保、在无车灯环境下满足非机动车与行人的照明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隧道照明反光环,包括设置在隧道内的反光件,相邻所述反光件之间设有光源,所述反光件设有反光层,所述光源光线照射在反光件一侧的光源两侧的反光层上向周边扩散。进一步地,所述反光件包括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分别与圆弧形的第三反光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板与相邻反光件的第二反光板相连接设有,安装结构,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安装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反光层为具有反光与散光功能的涂层或薄膜,所述反光层外罩设有透明保护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平面板或者为曲面或者所述反光件横截面整体为圆弧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反光板圆弧内侧设有支撑肋。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反光件依次排列,相邻反光件之间安装光源或者间隔安装有光源。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罩为塑料材质,所述反光件为塑料件或者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反光件在长度上设有弧度,所述反光件连续或者间隔设置在隧道顶部和侧壁的周向上,所述光源为发光条发出的光,所述发光条与具有弧度的反光件相适应。进一步地,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反光件连接所述安装板设有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圆弧形的结构来替代三角形或单片形,降低侵入面积减少触碰几率,圆弧型又可方便采用带一定弹性的材料制作即使触碰也可避免不受损伤或被带离安装墙面,照明与反光结构的一体化设计又可免除传统桥架来安装照明所产生的基础建设,既降低了能耗又降低了建设费用。2.相邻两个圆弧形结构两侧和中间设有安装结构,两个圆弧中间设有柔性灯条或其它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发光后通过相邻的圆弧形反光结构向四周柔和扩散光源,在行车人视线内看不到直接光源点的情况下增加了隧道的光亮度。3.采用封装结构包覆反光布或反光膜来替代传统裸露贴附反光膜,即可降低油污覆盖速率又可重复擦洗,实际使用寿命相较之前提高3倍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隧道照明反光环设置在隧道内示意图;图2为隧道照明反光环主视图;图3为为隧道照明反光环左视图;图4为为隧道照明反光环立体图;图5为光源发光效果示意图;图6为设有两种光源效果示意图;图7为一种安装装置;图8为另一种安装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一种隧道照明反光环,包括设置在隧道内的反光件2,所述反光件2设有反光层21,所述反光层21为具有反光与散光功能的涂层或薄膜,反光漆,反光膜,常用的安全指引反光材料。两相邻所述反光件2之间设有光源1,所述光源1安装在靠近隧道4的位置使得光源1,所述光源1光线照射在反光件1一侧,光源1两侧的反光层21上向周边扩散。光源1发射的光两侧方向被反光件2遮挡,避免光源直射驾驶员或者行人,大部分光通过反射或者漫反射进入视线,使得光线优和而且照射范围广。使得隧道整体光线较好。所述反光件2包括第一反光板22和第二反光板23,第一反光板22和第二反光板23分别与圆弧形的第三反光板24连接,所述第三反光板24圆弧内侧设有支撑肋241。所述第一反光板22与相邻反光件2的第二反光板23相连接设有,安装结构11,所述光源1装置在所述安装结构11上。第一反光板23和相邻的第二反光板连成倒置“V”型,并在连接处设置光源1,光线通过几次反射后形成发散的光,并且通过圆弧形状的第三反光面24的作用,避免隧道自带的光源和车灯反射的光线大面积直接照射驾驶员,影响驾驶。所述第一反光板22和第二反光板23为平面板或者为曲面或者所述反光件2横截面为圆弧状。所述第一反光板22和第二反光板23可以为平面板需要第三反光板24圆弧结构设置较大,减少平面反射面积。当然所述反光件2横截面整体为圆弧状。所述反光层21外罩设有透明保护罩25。所述保护罩23与反光件2贴合并与反光件2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护罩25为塑料材质,所述反光件2为塑料件或者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反光件2在长度上设有弧度,所述反光件2连续或者间隔设置在隧道顶部和侧壁的周向上,所述光源1为发光条11发出的光,所述发光条11与具有弧度的反光件2相适应。所述发光条11为LED灯,光纤等,以前的灯比较重,本专利技术将灯具分散,重量较轻,无需安装架或者桥架。多个所述反光件2依次排列,相邻反光件2之间安装光源1或者间隔安装有光源1。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反光件2背侧及反光件2与隧道壁之间设置安装板3,所述反光板2与安装板3为卡接连接或紧固件连接或者粘接。所述安装板3与设有安装孔31,所述安装板3可以为骨架结构减少材料的使用,也可以为金属件或者塑料件铸造或者压塑形成等。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照明反光环,包括设置在隧道内的反光件(2),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反光件(2)之间设有光源(1),所述反光件(2)设有反光层(21),所述光源(1)光线照射在反光件(1)一侧的光源(1)两侧的反光层(21)上向周边扩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照明反光环,包括设置在隧道内的反光件(2),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反光件(2)之间设有光源(1),所述反光件(2)设有反光层(21),所述光源(1)光线照射在反光件(1)一侧的光源(1)两侧的反光层(21)上向周边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照明反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件(2)包括第一反光板(22)和第二反光板(23),第一反光板(22)和第二反光板(23)分别与圆弧形的第三反光板(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照明反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板(22)与相邻反光件(2)的第二反光板(23)相连接设有,安装结构(11),所述光源(1)装置在所述安装结构(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照明反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21)为具有反光与散光功能的涂层或薄膜,所述反光层(21)外罩设有透明保护罩(2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照明反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板(22)和第二反光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爽,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