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有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的灯具单元中,即便在光源支承部件配置在比空间光调制器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不增大上下方向的尺寸地确保散热功能。用于使由于光源的点亮而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器(80)配置在比经由基板(56)支承光源的基板部件(60)更靠近单元前方侧并且比投影透镜(72)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并且,固定于该散热器(80)的导热板(84)和固定于基板部件(60)的导热板(62)经由热管(86)连结。由此,能够不增大灯具单元(1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地确保散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的灯具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车载用的灯具单元,公知的是将来自被空间光调制器反射的光源的光经由投影透镜等光学部件向单元前方照射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作为如上所述的灯具单元的结构,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光源的出射光向空间光调制器反射。此时,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灯具单元中,支承光源的光源支承部件与反射器一起配置在比空间光调制器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1976号公报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灯具单元那样,通过使光源支承部件配置在比空间光调制器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能够容易地将光学部件配置在靠近车体表面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车辆设计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灯具单元中,用于使由于光源的点亮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部件配置在比光源支承部件靠近下方侧的位置,因此灯具单元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增大,不容易确保用于配置其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的灯具单元,即便在光源支承部件配置在比空间光调制器更靠近下方侧的情况下,能够不增大上下方向的尺寸地确保散热功能。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散热部件的配置等进行设计,谋求达成上述目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灯具单元具有光源、使来自该光源的光反射的空间光调制器、使在该空间光调制器反射的光朝向单元前方照射的光学部件,上述灯具单元具有支承上述光源的光源支承部件、使由于上述光源的点亮而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部件,上述光源支承部件配置在比上述空间光调制器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上述散热部件配置在比上述光源支承部件更靠近单元前方侧并且比上述光学部件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上述散热部件和上述光源支承部件经由导热部件连结。上述“空间光调制器”只要是在反射来自光源的光时能够控制该反射光的空间分布,其具体结构不作特殊限定,例如能够采用使用了数字微反射镜的结构或者反射型液晶的结构等。上述“光学部件”只要是使来自被空间光调制器反射的光源的光向单元前方照射,其具体结构不作特殊限定,例如能够采用投影透镜、反射器或者反射镜等。上述“散热部件”只要配置在比光源支承部件更靠近单元前方侧并且比光学部件更靠近下方侧,其具体配置、结构不作特殊限定。上述“导热部件”只要构成为连结散热部件与光源支承部件,其具体配置、结构不作特殊限定。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灯具单元构成为使来自被空间光调制器反射的光源的光经由光学部件向单元前方照射,因此通过在该空间光调制器控制反射光的空间分布,而能够精度良好地形成各种配光图案。此时,上述灯具单元中,支承光源的光源支承部件配置在比空间光调制器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光学部件配置在靠近车体表面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车辆设计的自由度。在此基础上,在上述灯具单元中,用于使由于光源的点亮而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部件配置在比光源支承部件更靠近单元前方侧并且比光学部件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并且,由于该散热部件与光源支承部件经由导热部件连结,因此能够不增大灯具单元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地确保散热功能。根据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在具有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的灯具单元中,即便在光源支承部件配置在比空间光调制器更靠近下方侧的情况下,能够不增大上下方向的尺寸地确保散热功能。并且由此,在提高车辆设计的自由度的基础上,能够容易地确保灯具单元的配置空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灯具单元适用于车载用的灯具单元,也能够适用于车载用以外的用途。在上述结构中,另外,作为导热部件的结构,只要是与散热部件相比热阻低的热输送部件构成的结构,能够提高从光源支承部件向散热部件的导热效率。在上述结构中,另外,在具有支承空间光调制器的托架与支承光学部件的支架的结构的基础上,作为其托架的结构,通过具有沿着支架与散热部件之间向单元前方延伸的水平面部的结构,由于从散热部件散热的热被托架承接,因此能够使该热不会直接传递到支架。并且由此,能够有效抑制光学部件的光学特性受热的影响而变化。此时,作为散热部件的结构,通过以配置为在该散热部件与托架的水平面部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安装于托架的结构,从散热部件散出的热难以相对于托架传递,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向光学部件的热影响。代替如上所述的结构/或者除了这种结构以外,作为支承光学部件的支架的结构,通过以配置在为该支架与托架的水平面部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安装于托架的结构,从托架散出的热难以传递到支架,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向光学部件的热影响。在上述结构中,在散热部件的下方配置散热风扇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使由该散热风扇产生的风导向光学部件的贯通孔形成在散热部件的结构,能够积极冷却光学部件,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向光学部件的热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方向向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方向向视图图5是图4的V方向向视图图6是图4的VI方向向视图图7是图4的VII方向向视图图8是表示将上述灯具单元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将上述灯具单元的上述构成要素拆卸下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将上述灯具单元的上述构成要素拆卸下来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图3的XI部详细图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主要部分详细图图14是表示具有上述灯具单元的车辆用灯具的侧剖视图图15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灯具单元,是与图3同样的图图16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灯具单元,是与图3同样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10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方向向视图。另外,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方向向视图。另外,图5是图4的V方向向视图,图6是图4的VI方向向视图,图7是图4的VII方向向视图。在这些图中,X表示的方向为“单元前方”,Y表示的方向为与“单元前方”正交的“左方向”(单元主视时为“右方向”),Z表示的方向为“上方向”。在除此以外的图中也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10以组入图14中用侧剖视图表示的车辆用灯具100的状态被使用。具体而言,该车辆用灯具100为设于车辆的前端部的前大灯,灯具单元10在收纳在由灯主体102、透光罩104形成的灯室内的状态下,并且,在以使该灯具单元10的前后方向(即单元前后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光轴调整的状态下被使用。灯具单元10具有空间光调制单元20、光源侧子组件50、透镜侧子组件70。并且,该灯具单元10在构成该空间光调制单元20的一部分的托架40中经由未图示的安装构造支承于灯主体10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具单元,具有光源、使来自该光源的光反射的空间光调制器、使在该空间光调制器反射的光朝向单元前方照射的光学部件,上述灯具单元的特征在于,/n具有支承上述光源的光源支承部件、使由于上述光源的点亮而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部件,/n上述光源支承部件配置在比上述空间光调制器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n上述散热部件配置在比上述光源支承部件更靠近单元前方侧并且比上述光学部件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n上述散热部件和上述光源支承部件经由导热部件连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7 JP 2018-2451491.一种灯具单元,具有光源、使来自该光源的光反射的空间光调制器、使在该空间光调制器反射的光朝向单元前方照射的光学部件,上述灯具单元的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上述光源的光源支承部件、使由于上述光源的点亮而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部件,
上述光源支承部件配置在比上述空间光调制器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
上述散热部件配置在比上述光源支承部件更靠近单元前方侧并且比上述光学部件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
上述散热部件和上述光源支承部件经由导热部件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热部件由比上述散热部件的热阻低的热输送部件构成。
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隆芳,大桥阳介,伊藤高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