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及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51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及安装方法,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包括安装座板组件,与开设有安装孔的水密舱壁焊接,安装座板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穿舱孔;安装压盖,设置有容纳槽,与安装座板组件远离水密舱壁的一侧连接,其上开设有多个与穿舱孔相对中的定位孔;控制管,穿设在穿舱孔、定位孔和安装孔中;多个密封件,套设在控制管上,位于容纳槽中,分别与安装压盖和安装座板组件抵接;弹性件,套设在控制管上,一端与一个密封件抵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密封件抵接,弹性件能够调节安装压盖与安装座板组件之间的密封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安装和维护的工作量,降低成本,同时能够通过自身调节保证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船舶建造领域,为了对一些阀件进行远程控制,往往需要在管路系统上设置很多的遥控阀。如液货船上为对液货舱内管路上的阀件进行远程开关操作,这些管路上的阀件一般采用遥控阀,而为了实现对遥控阀远程遥控,需要从舱外拉设液压控制管到液货舱内与遥控阀驱动头上的液压油连接口进行连接。由于一个遥控阀一般需要两根控制管,也就是说一个遥控阀需要设置两个水密贯通件。在一些情况中,一个舱里往往设有多个遥控阀,这就会导致每个舱的水密舱壁上往往需要设置多个水密贯通件。如此,其不可避免的有以下缺点:1、当一个舱里装设有多个控制阀时,需要在水密舱壁或甲板上焊设多个贯通件,贯通件成本较高、安装空间要求及难度较大、贯通焊接工作量也非常大,并且需要焊接安装的贯通件数量较多也增加了贯通焊接位置出现泄露风险的概率。2、焊接安装在水密舱壁或甲板的贯通件只能使用于特定管径的控制管,当后续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控制管时,需要将焊设在水密舱壁或甲板的贯通件刨下再焊设新的贯通件,不仅耗时耗力,并且容易对船体木材造成损伤;3、本体顶部用螺塞进行压紧对盘根挤压实现密封效果,用一段时间后当螺塞出现松动时,用于密封的盘根跟控制管和贯通之间就会出现间隙,难以保持长期有效的密封效果。因此,需要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及安装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及安装方法,能够降低安装和维护的工作量,降低成本,同时能够通过自身调节保证密封效果。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包括:安装座板组件,与开设有安装孔的水密舱壁焊接,所述安装座板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穿舱孔;安装压盖,所述安装压盖设置有容纳槽,与所述安装座板组件远离所述水密舱壁的一侧连接,其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穿舱孔相对中的定位孔;控制管,穿设在所述穿舱孔、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安装孔中;多个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控制管上,位于所述容纳槽中,分别与所述安装压盖和所述安装座板组件抵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控制管上,一端与一个所述密封件抵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密封件抵接,所述弹性件能够调节所述安装压盖与所述安装座板组件之间的密封效果。可选地,所述安装座板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支撑板,所述连接件为环形结构,与所述水密舱壁焊接,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水密舱壁的一端,其上开设有所述穿舱孔,所述密封件能够与所述支撑板抵接。可选地,所述安装压盖包括容纳部和安装部,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上,所述密封件能够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抵接,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上,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座板组件连接。可选地,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安装部为一体化结构。可选地,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座板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对中的螺纹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接。可选地,所述容纳部的侧面开设有检视孔,所述检视孔上设置有检测塞。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可选地,所述密封件为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为为V型密封环、内开口型密封环、O型密封环或者X型密封环。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的安装方法,用于将如上所述的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安装到水密舱壁上,包括如下步骤:S1、将开设有穿舱孔的安装座板组件焊接在开设有安装孔的所述水密舱壁上;S2、将控制管穿设在所述穿舱孔和所述安装孔中;S3、将部分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控制管上;S4、将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控制管上;S5、将剩余的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控制管上;S6、所述控制管穿过安装压盖上的定位孔,所述安装压盖与所述安装座板组件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及安装方法,将安装座板组件焊接在开设有安装孔的水密舱壁上,在安装座板组件上开设有穿舱孔,安装压盖设置在安装座板组件上,控制管穿设在穿舱孔、定位孔和安装孔中,在控制管上套设多个密封件,分别与安装压盖抵接和安装座板组件抵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控制管的数量在安装座板上开设穿舱孔,从而降低了水密贯通件的使用,降低了材料成本,降低了安装的工作量;采用密封件取代盘根缠绕的密封形式,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后期需要进行维护时,只需将盖板取下即可,降低了维护的难度和费用。在密封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能够调节安装压盖与安装座板组件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能够保证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的水密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采用V型密封环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采用内开口密封环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采用X型密封环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采用O型密封环的剖视图。图中:1-水密舱壁;2-安装座板组件;21-连接件;22-支撑板;3-安装压盖;31-安装部;32-容纳部;4-固定件;5-检测塞;6-密封件;7-弹性件;8-控制管;9-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能够降低安装和维护的工作量,降低成本,同时能够通过自身调节保证密封效果,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本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包括安装座板组件2、安装压盖3、控制管8、多个密封件6和弹性件7,其中,安装座板组件2与开设有安装孔的水密舱壁1焊接,安装座板组件2上设置有多个穿舱孔;安装压盖3设置有容纳槽,与安装座板组件2远离水密舱壁1的一侧连接,其上开设有多个与穿舱孔相对中的定位孔;控制管8穿设在穿舱孔、定位孔和安装孔中;多个密封件6套设在控制管8上,位于容纳槽中,分别与安装压盖3和安装座板组件2抵接;弹性件7套设在控制管8上,一端与一个密封件6抵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密封件6抵接,弹性件7能够调节安装压盖3与安装座板组件2之间的密封效果。将安装座板组件2焊接在开设有安装孔的水密舱壁1上,在安装座板组件2上开设有穿舱孔,安装压盖3设置在安装座板组件2上,控制管8穿设在穿舱孔、定位孔和安装孔中,在控制管8上套设多个密封件6,分别与安装压盖3抵接和安装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座板组件(2),与开设有安装孔的水密舱壁(1)焊接,所述安装座板组件(2)上设置有多个穿舱孔;/n安装压盖(3),所述安装压盖(3)设置有容纳槽,与所述安装座板组件(2)远离所述水密舱壁(1)的一侧连接,其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穿舱孔相对中的定位孔;/n控制管(8),穿设在所述穿舱孔、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安装孔中;/n多个密封件(6),套设在所述控制管(8)上,位于所述容纳槽中,分别与所述安装压盖(3)和所述安装座板组件(2)抵接;/n弹性件(7),所述弹性件(7)套设在所述控制管(8)上,一端与一个所述密封件(6)抵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密封件(6)抵接,所述弹性件(7)能够调节所述安装压盖(3)与所述安装座板组件(2)之间的密封效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板组件(2),与开设有安装孔的水密舱壁(1)焊接,所述安装座板组件(2)上设置有多个穿舱孔;
安装压盖(3),所述安装压盖(3)设置有容纳槽,与所述安装座板组件(2)远离所述水密舱壁(1)的一侧连接,其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穿舱孔相对中的定位孔;
控制管(8),穿设在所述穿舱孔、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安装孔中;
多个密封件(6),套设在所述控制管(8)上,位于所述容纳槽中,分别与所述安装压盖(3)和所述安装座板组件(2)抵接;
弹性件(7),所述弹性件(7)套设在所述控制管(8)上,一端与一个所述密封件(6)抵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密封件(6)抵接,所述弹性件(7)能够调节所述安装压盖(3)与所述安装座板组件(2)之间的密封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板组件(2)包括连接件(21)和支撑板(22),所述连接件(21)为环形结构,与所述水密舱壁(1)焊接,所述支撑板(22)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1)远离所述水密舱壁(1)的一端,其上开设有所述穿舱孔,所述密封件(6)能够与所述支撑板(22)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压盖(3)包括容纳部(32)和安装部(31),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容纳部(32)上,所述密封件(6)能够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抵接,所述安装部(31)设置在所述容纳部(32)上,所述安装部(31)与所述安装座板组件(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管集束穿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32)和所述安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霖曾芸先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