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出风口的塔扇,包括底座以及连接于底座上端出风头;所述底座内设有驱动机构,用于将产生的气流通入出风头中;所述出风头包括可伸缩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管体,且每个所述管体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相邻的下一管体的内部,进而使中空管形成可伸缩的结构;每个管体的侧壁均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条形出风口,且所有管体的条形出风口位于同一条竖直的直线上,通过条形出风口进而使气流从中空管中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了出风头伸缩功能,减小占用的运输空间,同时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降低包装和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出风口的塔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叶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出风口的塔扇。
技术介绍
无叶电风扇原理是利用喷气式飞机引擎和汽车的涡轮增压中的技术,通过下面的吸风孔吸入空气,壳体内部隐藏的一个叶轮则把空气喷出,最终形成一股不间断的冷空气流。现有无叶风扇的形状多种多样,出风结构也不尽相同,例如环状出风口无叶风扇,环状出风口水冷无叶风扇,竖直方向的条状出风口无叶风扇(也称塔扇)等,图1为现有塔扇的结构。不管是哪种无叶风扇,其用于产生气流的动力部分均是位于壳体的下部,而壳体的上部为出风结构。上述塔扇虽然已经具备多种优点,但仍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例如出风结构属于壳体的一部分,出风结构无法伸缩而占用的空间大,对于批量生产而言,其需要的包装材料多。另外一方面,在运输时占用的运输空间多,导致运输成本无法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以增加出风头伸缩功能,减小占用的运输空间,同时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降低包装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出风口的塔扇,包括底座以及连接于底座上端出风头;所述底座内设有驱动机构,用于将产生的气流通入出风头中;所述出风头包括可伸缩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管体,且每个所述管体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相邻的下一管体的内部,进而使中空管形成可伸缩的结构;每个管体的侧壁均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条形出风口,且所有管体的条形出风口位于同一条竖直的直线上,通过条形出风口进而使气流从中空管中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出风头采用中空管的结构,更重要的采用过个管体形成伸缩连接,在不使用或者在运输的情况下,将中空管的每个管体缩回,即整个出风头缩回至壳体中,相比现有的无叶风扇,大大缩小了占用的空间。整个体积缩小后,一方面可以大大节约包装成本,另外一方面可以大大占用的运输空间,既可以减少包装材料,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又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优选地,位于底部的所述管体滑动连接于底座的内部。底座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腔,上部和中部的管体缩回至底部的管体中后,底部的管体再缩回至安装腔中。相比现有的柱状出风头,中空管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可以自由伸缩,灵活性强。优选地,位于顶部的所述管体的上端密封。优选地,每相邻两个管体之间以及位于最底部的管体与底座之间均设有密封件。整个中空管的下端设有一个进风口,进风口与底座的出风管导通连接,而所有管体的条形出风口作为唯一的排风口,每个管体的其余部位均密封以及管体与管体之间也通过密封件进行滑动密封连接,保证了驱动机构产生所有气流均从条形出风口排出。优选地,每个所述管体的下端均设有限位凸起,用于限制管体伸出的最大长度。除了位于顶部的管体,其余管体的上端均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固定部位,当管体伸出到最长时,限位凸起与固定部位接触,从而避免了管体完全滑出。优选地,还包括底盘,所述底座转动安装于所述底盘的上面。底座可以在底盘上转动以调节出风方向,底座内还设有与底盘转动连接的风摆驱动器,用于实现自动摆风的功能。优选地,所述中空管设有两个且两个中空管并列连接于底座的上端。优选地,两个所述中空管的上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本设备的出风头还可以设置双中空管,两个中空管分别与底座的出风管导通连接,有利于提高风力和扫风面积。而两个中空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方便两个中空管实现同步升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现有塔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出风头缩回过程中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出风头完全缩回至安装腔中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管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底座设置两个中空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底座1、条形出风口2、底盘3、中空管4、管体5、限位凸起6、固定部位7、安装腔8、密封件9、连接板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出风口的塔扇,包括底座1以及连接于底座1上端出风头,所述底座1内设有驱动机构,用于将产生的气流通入出风头中。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叶轮和出风管,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底座1设有进风网孔,叶轮带动气流从进风网孔进入并通过出风管排入出风头中。另外,本设备还包括底盘3,所述底座1转动安装于所述底盘3的上面。底座1可以在底盘3上转动以调节出风方向,底座1内还设有与底盘3转动连接的风摆驱动器,用于实现自动摆风的功能。图3所示,本设备中的出风头包括可伸缩的中空管4,中空管4的具体形状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可以是空心圆柱,空心多棱柱等形状。中空管4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管体5,且每个所述管体5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相邻的下一管体5的内部,进而使中空管4形成可伸缩的结构。多个管体5之间的的具体连接结构如下:图5所示,本实施例以空心圆柱型的管体5为例,位于顶部的所述管体5的上端密封,其余管体5两端均贯通。从上至下,管体5的直径依次变大。每个管体5的下端插入下一个管体5,而每个所述管体5的下端均设有限位凸起6,这里的限位凸起6为限位环。除了位于顶部的管体5,其余管体5的上端均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6对应的固定部位7,这里的固定部位7为固定环,固定环位于管体5的上端开口处,当管体5伸出到最长时,限位凸起6与固定部位7接触,从而避免了管体5完全滑出,起到了限制管体5伸出的最大长度。图4所示,另外,位于底部的管体5滑动连接于底座1的内部。底座1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腔8,上部和中部的管体5缩回至最底部的管体5中后,底部的管体5再缩回至安装腔8中。相比现有的柱状出风头,中空管4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可以自由伸缩,灵活性强。每相邻两个管体5之间以及位于最底部的管体5与底座1之间均设有密封件9。这里的密封件9为密封环,每个管体5的密封环套于该管体5的限位凸起6外表面,密封环与下一管体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从而使相邻的两个管体5形成滑动密封连接。同理,底部的管体5的下端密封环与安装腔8的侧壁滑动连接,同样形成密封连接。整个中空管4的下端设有一个进风口,进风口与底座1的出风管导通连接,而所有管体5的条形出风口2作为唯一的排风口,每个管体5的其余部位均密封以及管体5与管体5之间也通过密封件9进行滑动密封连接,保证了驱动机构产生所有气流均从条形出风口2排出。与现有的塔扇相同,本设备的出风头同样设有条形出风口2,条形出风口2的具体设置如下:每个管体5的侧壁均设有沿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出风口的塔扇,包括底座以及以及安装于底座内设有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底座上端的出风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将产生的气流通入出风头中;/n所述出风头包括可伸缩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管体,且每个所述管体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相邻的下一管体的内部,进而使中空管形成可伸缩的结构;每个管体的侧壁均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条形出风口,且所有管体的条形出风口位于同一条竖直的直线上,通过条形出风口进而使气流从中空管中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出风口的塔扇,包括底座以及以及安装于底座内设有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底座上端的出风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将产生的气流通入出风头中;
所述出风头包括可伸缩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管体,且每个所述管体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相邻的下一管体的内部,进而使中空管形成可伸缩的结构;每个管体的侧壁均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条形出风口,且所有管体的条形出风口位于同一条竖直的直线上,通过条形出风口进而使气流从中空管中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出风口的塔扇,其特征在于:位于底部的所述管体滑动连接于底座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出风口的塔扇,其特征在于:位于顶部的所述管体的上端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振明,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众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