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461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油难以透过通气室的发动机。该发动机具备通气室(1),通气室(1)具备:多个通气入口室(4),具有在底壁(2)开口的通气入口(3);油分离室(6),将从多个通气入口室(4)流出的窜漏气体(5)合流进行油分离;以及通气出口(19)。各通气入口室(4)的顶壁(4a)低于油分离室(6)的顶壁(6a)。各通气入口室(4)具备独立于油分离室(6)的分离室部分(7)和靠近油分离室(6)的接近室部分(8),接近室部分(8)的顶壁(8a)配置为低于分离室部分(7)的顶壁(7a)且两者之间具有台阶(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使油难以透过通气室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以往,有具备通气室的发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122108号公报(参照图1、图2)问题点:油容易透过通气室。在专利文献1的发动机中,通气室的通气入口室与油分离室的顶壁的高度没有差异,由于通气入口室的顶壁的高度比较高,因此从通气入口流入的窜漏气体难以与顶壁碰撞,无法期待由通气入口室中的油雾的凝集引起的预备油分离。因此,窜漏气体所含的油雾无法被充分地油分离,油容易透过通气室。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使油难以透过通气室的发动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如下所述。如所有附图的例示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具备通气室(1),其特征在于,如图1A、图1B、图4A、图4B的例示所示,通气室(1)具备:多个通气入口室(4),具有在底壁(2)开口的通气入口(3);油分离室(6),将从多个通气入口室(4)流出的窜漏气体(5)合流进行油分离;以及通气出口(19),各通气入口室(4)的顶壁(4a)低于油分离室(6)的顶壁(6a)。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效果:使油难以透过通气室(1)。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图1B、图2,图4B所例示的那样,从通气入口(3)向上流入的窜漏气体(5)与各通气入口室(4)的较低的顶壁(4a)高速地碰撞,窜漏气体(5)所含的油雾冷凝、落下,再从通气入口(3)排出,在通气入口室(4)中的预备油分离之后,如图1A、图1B、图2、图4A、图B所例示的那样,由于在油分离室(6)中进一步进行油分离,因此通气室(1)的油分离效率高,使油难以透过通气室(1)。效果:促进油雾的冷凝。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图1A、图3、图4A所示,由于多个通气入口(3)以较小的开口面积在底壁(2)开口,因此通过图1B、图4B所例示的通气入口(3)的窜漏气体(5)的流入速度快,高速地碰撞各通气入口室(4)的顶壁(4a),从而促进油雾的冷凝。效果:能够减小通气室(1)的通路阻力。在本专利技术中,图1B,图4B所例示的窜漏气体(5)从多个通气入口(3)一点一点地流入,图1B、图3、图4B所例示的低顶壁(4a)的通气入口室(4)也不会成为大的通路阻力,多个通气入口室(4)的窜漏气体(5)进行合流的油分离室(6)也因高顶壁(6a)而得到较大的通路截面积,不会成为大的通路阻力,因此能够减小通气室(1)的通路阻力。附图说明图1A、图1B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通气室的基本例的图,图1A是横剖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B-B线剖视图。图2是具备图1的通气室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图3是具备图1的通气室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A、图4B是用于说明通气室的变形例的图,图4A是横剖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如下,对附图标记进行说明:(1)通气室、(2)底壁、(2a)油接收壁部、(3)通气入口、(3a)中心轴线、(4)通气入口室、(4a)顶壁、(5)窜漏气体、(6)油分离室、(6a)顶壁、(7)分离室部分、(7a)顶壁、(8)接近室部分、(8a)顶壁、(9)台阶、(10)气缸盖罩、(10a)顶部、(10b)顶壁、(11)连接器、(12)摇臂、(13)喷射油、(13a)碰撞位置、(14)承油框、(15)窜漏气体合流通路、(15a)合流通路出口、(16)窜漏气体迂回通路、(17)通路划分壁、(17a)弯曲壁部、(18)挡板、(19)通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图1A~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通气室的基本例的图,图4A、图4B是说明通气室的变形例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对立式的直列多缸柴油发动机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发动机具备:气缸体(20)、组装于气缸体(20)的上部的气缸盖(21)、组装于气缸盖(21)的上部的气缸盖罩(10)。该发动机还具备:阀动装置(22)和通气室(1)。阀动装置(22)从阀动凸轮(26)依次经由挺杆(23)、推杆(24)、以及摇臂(12)对排气阀(25)、吸气阀(未图示)进行开阀驱动。通气室(1)与气缸盖罩(10)内的摇臂室(10c)连通。如所有附图所示,该发动机具备通气室(1)。如图1A、图1B、图4A、图4B所示,通气室(1)具备:多个通气入口室(4),具有在底壁(2)开口的通气入口(3);油分离室(6),将从多个通气入口室(4)流出的窜漏气体(5)合流进行油分离;以及通气出口(19)。如图1B、图2、图3、图4B所示,各通气入口室(4)的顶壁(4a)低于油分离室(6)的顶壁(6a)。因此,该发动机能够得到上述的专利技术效果。如所有附图所示,各通气入口室(4)具备独立于油分离室(6)的分离室部分(7)和靠近油分离室(6)的接近室部分(8),接近室部分(8)的顶壁(8a)配置为低于分离室部分(7)的顶壁(7a)且两者之间具有台阶(9)。在该发动机中,在图1B、图3、图4B所示的分离室部分(7)的顶壁(7a)冷凝的油被台阶(9)截住,由于油被切断,因此通气入口室(4)的油分离性能高。在图1A~图3的基本例中,通气入口(3)在接近室部分(8)开口,在图4A、图4B的变形例中,通气入口(3)在分离室部分(7)开口。如图1B、图2、图3、图4B所示,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通气室(1)设置于气缸盖罩(10)的顶部(10a),如所有附图所示,以发动机宽度方向为横向,通气入口室(4)从油分离室(6)横向地导出,如图3所示,在曲轴架设方向上相邻的一对通气入口室(4)之间配置有燃料喷射器的线束的连接器(11)。在该发动机中,从周围接近如图3所示的连接器(11)的异物被夹着高度较高的油分离室(6)、连接器(11)的一对通气入口室(4)的壁阻挡,从而保护连接器(11)不受异物的碰撞。如图3所示,通气室(1)形成在收纳摇臂(12)的气缸盖罩(10)的顶壁(10b)和与该顶壁(10b)相对的底壁(2)之间。底壁(2)具备:如图1A、图4A所示的多个油接收壁部(2a),阻挡从如图2所示的摇臂(12)向上喷射的喷射油(13);以及通气入口(3),在避开油接收壁部(2a)的位置处开口。在该发动机中,从如图2所示的摇臂(12)向上喷射的喷射油(13)难以从通气入口(3)进入,使油难以透过通气室(1)。如图1A、图4A所示,以发动机宽度方向为横向,所述通气入口(3)在从油接收壁部(2a)倾斜地朝横向偏离的位置开口。在该发动机中,由于如图2所示的摇臂(12)的摆动、窜漏气体(5)的吹动,即使在图1A、图3、图4A所示的油接收壁部(2a)喷射油(13)的碰撞位置(13a)发生变化,喷射油(13)也难以进入通气入口(3)。如图1A、图4A所示,通气室(1)的底壁(2)具备从通气入口(3)的周缘部向下导出的筒状的承油框(14)。在该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n具备通气室(1),/n通气室(1)具备:多个通气入口室(4),具有在底壁(2)开口的通气入口(3);油分离室(6),将从多个通气入口室(4)流出的窜漏气体(5)合流进行油分离;以及通气出口(19),/n各通气入口室(4)的顶壁(4a)低于油分离室(6)的顶壁(6a)。/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31 JP 2018-248836;20181231 JP 2018-248837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气室(1),
通气室(1)具备:多个通气入口室(4),具有在底壁(2)开口的通气入口(3);油分离室(6),将从多个通气入口室(4)流出的窜漏气体(5)合流进行油分离;以及通气出口(19),
各通气入口室(4)的顶壁(4a)低于油分离室(6)的顶壁(6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各通气入口室(4)具备独立于油分离室(6)的分离室部分(7)和靠近油分离室(6)的接近室部分(8),接近室部分(8)的顶壁(8a)被配置为低于分离室部分(7)的顶壁(7a)且两者之间具有台阶(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通气室(1)设置于气缸盖罩(10)的顶部(10a),以发动机宽度方向为横向,通气入口室(4)从油分离室(6)横向地导出,
在曲轴架设方向上相邻的一对通气入口室(4)之间配置有燃料喷射器的线束的连接器(11)。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通气室(1)形成在收纳摇臂(12)的气缸盖罩(10)的顶壁(10b)和与该顶壁(10b)相对的底壁(2)之间,
底壁(2)具备:多个油接收壁部(2a),阻挡从摇臂(12)向上喷射的喷射油(13);以及通气入口(3),在避开油接收壁部(2a)的位置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以发动机宽度方向为横向,所述通气入口(3)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本智米虫祐介浅田晋也大串孝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