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429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有两个套装的扩展舱,在收展时有从下舱内部升降的上舱,扩展后形成上下两层,可扩展出六个舱室。当扩展舱处于收拢状态时,组成扩展厢体的各块板及上舱收拢在一起。当扩展舱展开时,舱体的舱侧顶板、舱侧底板向外侧展开,舱伸缩折叠杆伸长打开,扩展舱体同步齿轮机构向外伸出舱框架体,同时扩展舱体的舱侧板跟随扩展舱体的同步齿轮机构向外侧运动,当扩展舱体同步齿轮机构运动至最远位置时,扩展舱体的舱外端板、舱内端板联动展开,实现整个扩展舱展开/收拢。扩展时,下舱配有液压收扩装置,上舱配有液压收扩、升降装置,自动即可完成扩展及升降,使扩展轻松、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展方舱,特别是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的扩展舱。
技术介绍
方舱是车载的可移动整体,方舱是用各种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有机组合在一起的六面体箱,为了在使用场所扩大使用的容积,可以把方舱扩展制成扩展方舱。扩展方舱有长方体箱形基舱和升降舱,基舱的内部有上下升降的装置和上舱。现有技术中,扩展方舱有翻板式扩展方舱和抽拉式扩展方舱,翻板式扩展方舱是在基舱的侧面铰接有扩展板,扩展时把翻板从基舱的侧面展开围成扩展舱,抽拉式扩展方舱有在基舱内的抽拉舱,扩展时把抽拉舱从基舱的侧面抽出成为扩展舱,这种扩展方舱在扩展后一般只能水平方向扩出一个或两个与基舱容积相近的一扩二扩展方舱或一扩三扩展方舱,不能扩展出更大的容积的扩展舱,对于翻板式扩展方舱,只能在同一层扩展,扩展后处在同一空间维度,不能形成上下两楼的格局布置,在同一层扩展舱人员的休息、工作、学习互相有影响,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能扩展出更大的容积的一扩六扩展方舱。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包括下舱1和上舱2,所述下舱1和所述上舱2均为扩展舱体结构;所述上舱2收缩状态时嵌套于所述下舱1中;所述下舱1扩展时可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出2个舱室;所述上舱2扩展时先从所述下舱1中升起,再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出2个舱室。进一步,所述下舱1包括下舱框架3、下舱前后壁4、下舱侧顶板5、下舱侧底板6、下舱侧板7、下舱外端板8、下舱内端板9、上下井框11、下舱门12、同步齿轮机构15、上舱升降机构16,其中:所述下舱侧顶板5、所述下舱侧底板6和所述下舱框架3分别采用铰链连接,其中:所述下舱侧顶板5铰接在所述下舱框架3的下舱体顶板30的边缘上,所述下舱侧底板6铰接在所述下舱框架3的下舱体底板31的边缘上;所述下舱框架3左、右两侧及中间留空,用于设置收缩状态时的下舱侧顶板5、下舱侧底板6、下舱侧板7、下舱外端板8、下舱内端板9、同步齿轮机构15、上舱升降机构16和所述上舱2;所述下舱1的后壁板4上开设有下舱门12;所述下舱外端板8、下舱内端板9对接处由铰链铰接,可以对折收展;在所述下舱侧底板6的两端设有扩展厢体滑动轨道预置空间,在该空间内设有可伸缩并与所述下舱1的同步齿轮机构15配合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沿所述下舱1左右方向布置;所述下舱侧板7与垂直连接在所述滑动轨道的外端,可以跟随所述滑动轨道同步运动;所述下舱外端板8铰接在所述下舱侧7的侧边缘上;所述下舱内端板9铰接在所述下舱前后壁4的侧边缘上;所述上下井框11内设置所述上舱2。进一步,所述下舱1还包括下舱推杆13、下舱伸缩折叠杆14,其中:所述下舱推杆13设置于所述下舱框架3的下舱前后壁4两侧中间位置,与所述下舱侧顶板5和所述下舱侧底板6相连,用于引导和支撑所述下舱侧顶板5和所述下舱侧底板6展开;所述下舱伸缩折叠杆14设置于所述下舱框架3的下舱前后壁4两侧上端,用于引导所述下舱侧底板6伸缩。进一步,所述上舱2包括上舱升降机构16、上舱侧顶板18、上舱侧底板19、上舱侧板20、上舱外端板21、上舱内端板22、上舱门24、上舱框架25、上舱主地板28、上舱防水顶盖29、同步齿轮机构15,其中:所述上舱侧顶板18、上舱侧底板19分别与所述上舱框架25采用铰链连接,其中:所述上舱侧顶板18铰接在所述上舱防水顶盖29的边缘上,所述上舱侧底板19铰接在所述上舱主地板28的边缘上;上舱侧板20与同步齿轮机构15连接;所述上舱框架25左、右两侧及中间留空,用于设置上舱侧顶板18、上舱侧底板19、上舱侧板20、上舱外端板21、上舱内端板22、同步齿轮机构15;所述上舱2的所述上舱框架25的壁板上开设有上舱门24;所述舱外端板21、上舱内端板22对接处由铰链铰接,可以对折收展;所述上舱侧底板19的两端设有扩展厢体滑动轨道预置空间,在该空间内设有可伸缩并与上舱体2的同步齿轮机构15配合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沿所述上舱体2左右方向布置;所述上舱侧板20垂直连接在所述滑动轨道的外端,并跟随所述滑动轨道同步运动;所述上舱外端板21铰接在所述上舱侧板20的侧边缘上,所述上舱内端板22铰接在所述上舱框架25前后壁的侧边缘上。进一步,所述上舱2还包括上舱推杆26、上舱伸缩折叠杆27,其中:所述上舱推杆26设置于所述上舱框架25前后壁两侧中间位置,与所述上舱侧顶板18和所述上舱侧底板19相连,用于引导和支撑所述上舱侧顶板18和所述上舱侧底板19展开;上舱伸缩折叠杆27设置于所述上舱框架25前后壁两侧上端,用于引导所述上舱侧底板19伸缩。进一步,所述一扩六扩展方舱中铰链连接使用的铰链均为长排铰链10。进一步,还包括设备隔离间17,所述设备隔离间设置在所述上舱2旁,并与所述上舱2一并至于所述上下井框11内。进一步,还包括折叠梯23,所述折叠梯23设置于所述上舱底部,用于所述一扩六扩展方舱展开是所述上舱(1)和所述下舱(2)的通行。本专利技术有上下两层相连的扩展舱,每层可扩展出三个舱室,两层共可以扩展出六个舱室,与现有技术的扩展方舱相对比能扩展出更大的容积,扩展方舱配有液压收、扩装置,使扩展智能、自动,轻松即可完成扩展。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的完全展开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的半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的完全收拢状态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的左视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的完全收拢状态俯视剖示图。图中标号为:1、下舱,2、上舱,3、下舱框架,4、下舱前后壁,5、下舱侧顶板,6、下舱侧底板,7、下舱侧板,8、下舱外端板,9、下舱内端板,10、长排铰链,11、上下井框,12、下舱门,13、下舱推杆,14、下舱伸缩折叠杆,15、同步齿轮机构,16、上舱升降机构,17、设备隔间,18、上舱侧顶板,19、上舱侧底板,20、上舱侧板,21、上舱外端板,22、上舱内端板,23、折叠梯,24、上舱门,25、上舱框架,26、上舱推杆,27、上舱伸缩折叠杆,28、上舱主地板,29、上舱防水顶盖,30、下舱顶板,31、下舱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至5所示,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包括下舱1和上舱2。下舱1内有套装的上舱2,下舱1作为基舱,上舱2是升降舱。下舱1和上舱2均为扩展舱结构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其特征在于:/n包括下舱(1)和上舱(2),所述下舱(1)和所述上舱(2)均为扩展舱体结构;/n所述上舱(2)收缩状态时嵌套于所述下舱(1)中;/n所述下舱(1)扩展时可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出2个舱室;/n所述上舱(2)扩展时先从所述下舱(1)中升起,再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出2个舱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扩六扩展方舱,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舱(1)和上舱(2),所述下舱(1)和所述上舱(2)均为扩展舱体结构;
所述上舱(2)收缩状态时嵌套于所述下舱(1)中;
所述下舱(1)扩展时可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出2个舱室;
所述上舱(2)扩展时先从所述下舱(1)中升起,再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出2个舱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扩六扩展方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舱(1)包括下舱框架(3)、下舱前后壁(4)、下舱侧顶板(5)、下舱侧底板(6)、下舱侧板(7)、下舱外端板(8)、下舱内端板(9)、上下井框(11)、下舱门(12)、同步齿轮机构(15)、上舱升降机构(16),其中:
所述下舱侧顶板(5)、所述下舱侧底板(6)和所述下舱框架(3)分别采用铰链连接,其中:所述下舱侧顶板(5)铰接在所述下舱框架(3)的下舱体顶板(30)的边缘上,所述下舱侧底板(6)铰接在所述下舱框架(3)的下舱体底板(31)的边缘上;
所述下舱框架(3)左、右两侧及中间留空,用于设置收缩状态时的下舱侧顶板(5)、下舱侧底板(6)、下舱侧板(7)、下舱外端板(8)、下舱内端板(9)、同步齿轮机构(15)、上舱升降机构(16)和所述上舱(2);
所述下舱(1)的后壁板(4)上开设有下舱门(12);
所述下舱外端板(8)、下舱内端板(9)对接处由铰链铰接,可以对折收展;
在所述下舱侧底板(6)的两端设有扩展厢体滑动轨道预置空间,在该空间内设有可伸缩并与所述下舱(1)的同步齿轮机构(15)配合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沿所述下舱(1)左右方向布置;
所述下舱侧板(7)与垂直连接在所述滑动轨道的外端,可以跟随所述滑动轨道同步运动;
所述下舱外端板(8)铰接在所述下舱侧(7)的侧边缘上;
所述下舱内端板(9)铰接在所述下舱前后壁(4)的侧边缘上;
所述上下井框(11)内设置所述上舱(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扩六扩展方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舱(1)还包括下舱推杆(13)、下舱伸缩折叠杆(14),其中:
所述下舱推杆(13)设置于所述下舱框架(3)的下舱前后壁(4)两侧中间位置,与所述下舱侧顶板(5)和所述下舱侧底板(6)相连,用于引导和支撑所述下舱侧顶板(5)和所述下舱侧底板(6)展开;
所述下舱伸缩折叠杆(14)设置于所述下舱框架(3)的下舱前后壁(4)两侧上端,用于引导所述下舱侧底板(6)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扩六扩展方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舱(2)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娴王永刚张田王力顾爱民陈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云南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