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结构施工平台,包括作业平台,作业平台的底部设有防碰底座,防碰底座设有向内的翻边,防碰底座与作业平台之间设有减震装置,作业平台的四周设有防护围栏,防护围栏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有抗冲击的防护顶棚,防护围栏上铰接有卸料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更高,防护顶棚凹型结构的设置,有效的将坠落的异物进行阻挡,并锁定在防护顶棚内,不会因为反射导致异物造成二次损伤,加强肋条逐级减缓其动能,连接块与支撑柱的配合将冲击力进行吸收;卸料门与施工的楼层口进行对接,方便将作业平台上的材料进行卸货;防碰底座内部的减震装置,在施工平台发生坠落时,能有效缓冲一部分的冲击力,减轻对人体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施工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钢结构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高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化都市的象征。在高层建筑外墙装饰施工中(例如门窗安装、装修、装饰、玻璃幕墙施工、旧房维修和外墙清洁等)作业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高处的施工平台,现有的施工平台为篮状结构,上方为敞开式没有遮挡,在高空作业中非常容易因为异物坠落造成人员损伤,危害生命健康,而且大多为围栏式,工作人员进出需要攀爬进入施工平台内,不方便使用,当施工平台上的钢丝绳断裂发生事故时,没有相应的安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施工平台,其安全性能高,有效避开高空中的坠物,以及对作业平台坠落进行缓冲,方便卸料。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结构施工平台,包括作业平台,所述作业平台的底部设有防碰底座,所述防碰底座的四周外侧壁上设有缓冲垫片,所述防碰底座设有向内的翻边,所述防碰底座与作业平台之间设有减震装置,所述作业平台的四周设有防护围栏,所述防护围栏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抗冲击的防护顶棚,所述防护顶棚为凹型结构,所述防护顶棚的两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支撑杆配合实现缓冲,所述防护围栏上铰接有卸料门,所述防护围栏与卸料门之间连接有相互铰接的转动杆。进一步,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转轴和减震弹簧,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作业平台,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防碰底座,所述减震弹簧均匀排布在防碰底座内。进一步,所述连接块为T型结构,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倒T型的槽,所述槽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连接块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槽的底部。进一步,所述防护顶棚的底部依次设有减震层和隔音层,所述减震层为2.3mm厚度的止震板,所述隔音层由珍珠棉加吸音棉组合而成。进一步,所述防护顶棚上设有若干加强肋条。进一步,所述相邻支撑杆间设有加强支撑的横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更高,防护顶棚凹型结构的设置,有效的将坠落的异物进行阻挡,并锁定在防护顶棚内,不会因为反射导致异物造成二次损伤,加强肋条逐级减缓其动能,连接块与支撑柱的配合,将冲击力进行吸收;卸料门的转动设置,将卸料门与施工的楼层口进行对接,方便将作业平台上的材料进行卸货,简单方便;防碰底座内部减震装置的设置,在施工平台发生坠落时,能有效缓冲一部分的冲击力,减轻对人体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防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顶棚与支撑杆的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作业平台,2、防碰底座,2.1、翻边,3、减震装置,3.1、转轴,3.2、减震弹簧,4、防护围栏,5、支撑杆,5.1、槽,5.2、横杆,6、防护顶棚,6.1、连接块,7、卸料门,7.1、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附图所示,一种钢结构施工平台,包括作业平台1,作业平台1的底部设有防碰底座2,防碰底座2的四周外侧壁上设有缓冲垫片,防碰底座2设有向内的翻边2.1,防碰底座2与作业平台1之间设有减震装置3,减震装置3包括转轴3.1和减震弹簧3.2,转轴3.1的一端连接作业平台1,转轴3.1的另一端连接防碰底座2,减震弹簧3.2均匀排布在防碰底座2内,作业平台1的四周设有防护围栏4,防护围栏4上设有支撑杆5,支撑杆5上设有抗冲击的防护顶棚6,防护顶棚6的底部依次设有减震层和隔音层,减震层为2.3mm厚度的止震板,隔音层由珍珠棉加吸音棉组合而成,防护顶棚6上设有若干加强肋条,防护顶棚6为凹型结构,防护顶棚6的两端设有连接块6.1,连接块6.1为T型结构,相邻支撑杆5间设有加强支撑的横杆5.2,支撑杆5上设有倒T型的槽5.1,槽5.1内设有减震弹簧3.2,减震弹簧3.2的一端与连接块6.1连接,减震弹簧3.2的另一端连接槽5.1的底部,连接块6.1与支撑杆5配合实现缓冲,防护围栏4上铰接有卸料门7,防护围栏4与卸料门7之间连接有相互铰接的转动杆7.1。该装置使用过程中,通过将转动杆从防护围栏上释放出来,将卸料门转动至水平状态,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平台内,然后将卸料门锁紧,通过钢丝绳收卷机构进行升降至相应的施工位进行施工,当有异物坠落时,防护顶棚凹型结构的设置,有效的将坠落的异物进行阻挡,并锁定在防护顶棚内,不会因为与防护顶棚的碰撞反射,导致异物造成二次损伤,加强肋条逐级减缓其动能,连接块与支撑柱上槽内的减震弹簧进行配合,将冲击力进行吸收,防护顶棚底部的减震层吸收冲击力,隔音层有效将中高音进行吸收,还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安全性能更高;将卸料门与施工的楼层口进行对接,方便将作业平台上的材料进行卸货,简单方便;防碰底座内部减震装置的设置,在施工平台发生坠落时,能有效缓冲一部分的冲击力,减轻对人体的伤害。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专利,凡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施工平台,包括作业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1)的底部设有防碰底座(2),所述防碰底座(2)的四周外侧壁上设有缓冲垫片,所述防碰底座(2)设有向内的翻边(2.1),所述防碰底座(2)与作业平台(1)之间设有减震装置(3),所述作业平台(1)的四周设有防护围栏(4),所述防护围栏(4)上设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上设有抗冲击的防护顶棚(6),所述防护顶棚(6)为凹型结构,所述防护顶棚(6)的两端设有连接块(6.1),所述连接块(6.1)与支撑杆(5)配合实现缓冲,所述防护围栏(4)上铰接有卸料门(7),所述防护围栏(4)与卸料门(7)之间连接有相互铰接的转动杆(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施工平台,包括作业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1)的底部设有防碰底座(2),所述防碰底座(2)的四周外侧壁上设有缓冲垫片,所述防碰底座(2)设有向内的翻边(2.1),所述防碰底座(2)与作业平台(1)之间设有减震装置(3),所述作业平台(1)的四周设有防护围栏(4),所述防护围栏(4)上设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上设有抗冲击的防护顶棚(6),所述防护顶棚(6)为凹型结构,所述防护顶棚(6)的两端设有连接块(6.1),所述连接块(6.1)与支撑杆(5)配合实现缓冲,所述防护围栏(4)上铰接有卸料门(7),所述防护围栏(4)与卸料门(7)之间连接有相互铰接的转动杆(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转轴(3.1)和减震弹簧(3.2),所述转轴(3.1)的一端连接作业平台(1),所述转轴(3.1)的另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博,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华金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