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油净化装置,包括进料口、上壳体、絮凝沉降组件和提手,所述上壳体的顶端表面对称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絮凝沉降组件,所述上壳体的底端连接有密封螺纹连接座,所述密封螺纹连接座的底端连接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油水离心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油水离心组件,保证了齿轮油净化的质量,保证净化效率,降低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防止设备损坏,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净化的便利性,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通过设置絮凝沉降组件,降低了齿轮油中的杂质,防止出现堵塞,便于进行清洁,确保净化工作的密封性,节约净化成本,保证可持续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油净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净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齿轮油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齿轮油主要指变速器和后桥的润滑油。它和机油在使用条件、自身成分和使用性能上均存在着差异。齿轮油主要起润滑齿轮和轴承、防止磨损和锈蚀、帮助齿轮散热等作用。汽车齿轮油用于汽车转向器、变速器以及驱动桥等齿轮传动机构中,由于齿轮传动时表面压力高,所以齿轮油对齿轮的润滑、抗磨、冷却、散热、防腐防锈、洗涤和降低齿面冲击与噪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现有的齿轮油净化装置在使用时没有絮凝沉降组件,导致齿轮油中的杂质无法过滤干净,影响后续的使用,增加净化难度,提高净化成本,浪费人力物力资源,而在过滤后无法对齿轮油中的水分进行分离,造成齿轮油纯度低,无法使用,净化质量差,净化的效率低下,易造成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轮油净化装置,具有沉降颗粒收集,油水分离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油净化装置,包括进料口、上壳体、絮凝沉降组件和提手,所述上壳体的顶端表面对称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絮凝沉降组件,所述上壳体的底端连接有密封螺纹连接座,所述密封螺纹连接座的底端连接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油水离心组件,所述下壳体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油水离心组件包括离心旋转腔、水出口、接水槽、步进电机、减震垫、接油槽和油出口,其中,所述减震垫的上方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顶端连接有离心旋转腔,所述离心旋转腔的顶端一侧表面连接有油出口,所述油出口的底端设置有接油槽,所述离心旋转腔的底端一侧表面设置有水出口,所述水出口的底端设置有接水槽;所述絮凝沉降组件包括丝杆、沉降物收集槽、多孔板、纤维滤网、兜网、支撑板、移动除杂块、伺服电机和絮凝剂添加槽,其中,所述絮凝剂添加槽的底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一侧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配装有移动除杂块,所述移动除杂块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有沉降物收集槽,所述支撑板的表面连接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的下方设置有纤维滤网,所述纤维滤网的下方设置有兜网。优选的,所述密封螺纹连接座的内部表面设置有紧固密封条,紧固密封条通过卡槽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在下壳体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下壳体的底端通过钎焊的方式连接有减震垫。优选的,所述接水槽和接油槽对应水出口和油出口安装,所述接水槽和接油槽通过活动螺栓环绕固定在离心旋转腔的外壁表面,且其两侧设置有防漏挡板,所述接水槽和接油槽远离离心旋转腔的一侧均通过连接法兰设置有连接导管。优选的,所述沉降物收集槽的底端设置有活动螺栓,且其通过活动螺栓连接固定在支撑板的表面一侧。优选的,所述移动除杂块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清扫头,且清扫头对称设置在移动除杂块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油水离心组件,由步进电机带动离心旋转腔高速转动对齿轮油中的水进行分离,保证了齿轮油净化的质量,提高利用率,保证净化效率,节约净化成本,降低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防止设备损坏,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净化的便利性,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2、本技术通过设置絮凝沉降组件,由伺服电机带动移动除杂块对沉降物进行推动收集,降低了齿轮油中的杂质,防止出现堵塞,便于进行清洁,确保净化工作的密封性,节约净化成本,保证可持续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油水离心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絮凝沉降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接油槽的位置结构俯视图。图中:1、进料口;2、上壳体;3、密封螺纹连接座;4、下壳体;5、散热风扇;6、油水离心组件;61、离心旋转腔;62、水出口;63、接水槽;64、步进电机;65、减震垫;66、接油槽;67、油出口;7、絮凝沉降组件;71、丝杆;72、沉降物收集槽;73、多孔板;74、纤维滤网;75、兜网;76、支撑板;77、移动除杂块;78、伺服电机;79、絮凝剂添加槽;8、提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油净化装置,包括进料口1、上壳体2、絮凝沉降组件7和提手8,上壳体2的顶端表面对称连接有提手8,提手8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上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絮凝沉降组件7,上壳体2的底端连接有密封螺纹连接座3,密封螺纹连接座3的底端连接有下壳体4,下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油水离心组件6,下壳体4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散热风扇5。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是下部开口的一圆柱形且中间带有空腔的壳体。下壳体4为圆柱形壳体,且中间带有空腔,上部开口。密封螺纹连接座3为一圆环状座体,尺寸与上壳体2的下部开口以及下壳体4的上部开口匹配,且上下两端为分别与上壳体2和下壳体4的螺纹。密封螺纹连接座3与上壳体2和下壳体4之间设有密封圈。为了提高净化装置整体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密封螺纹连接座3的内部表面设置有紧固密封条,紧固密封条通过卡槽卡合连接。油水离心组件6包括离心旋转腔61、水出口62、接水槽63、步进电机64、减震垫65、接油槽66和油出口67。其中,减震垫65铺设在下壳体4内侧底部,本实施例中,减震垫65是具有一定厚度的聚氨酯垫。减震垫65的上方设置有步进电机64,步进电机64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下壳体4上,此电机支架与下壳体4之间的减震垫65可起到降噪作用。本实施例中,为了步进电机64散热,所述散热风扇5在下壳体4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下壳体4的底端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有减震垫65。本技术中散热风扇5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其工作原理为: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散热的效果,本实施例选用的型号为AIGO-12。步进电机64的顶端连接有离心旋转腔61,即步进电机64的顶端输出轴安装有所述离心旋转腔61。离心旋转腔61是上部为收缩开口的一具有容纳腔的容器。离心旋转腔61的顶端一侧表面连接有油出口67,油出口67的下方设置有油槽66。接油槽66是环绕在离心旋转腔61外侧油槽,油出口67流出的油可直接滴落到接油槽66上。离心旋转腔61的底端一侧表面设置有水出口62,水出口62的底端设置有接水槽63。接水槽63是环绕在离心旋转腔61外侧水槽,水出口62流出的水可直接滴落到接水槽63上。如图4,为了确保油水分离后能各自进行收集,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接水槽63和接油槽66对应水出口62和油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油净化装置,包括进料口(1)、上壳体(2)、絮凝沉降组件(7)和提手(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的顶端表面对称连接有提手(8),所述提手(8)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所述上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絮凝沉降组件(7),所述上壳体(2)的底端连接有密封螺纹连接座(3),所述密封螺纹连接座(3)的底端连接有下壳体(4),所述下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油水离心组件(6),所述下壳体(4)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散热风扇(5);/n所述油水离心组件(6)包括离心旋转腔(61)、水出口(62)、接水槽(63)、步进电机(64)、减震垫(65)、接油槽(66)和油出口(67),其中,所述减震垫(65)的上方设置有步进电机(64),所述步进电机(64)的顶端连接有离心旋转腔(61),所述离心旋转腔(61)的顶端一侧表面连接有油出口(67),所述油出口(67)的底端设置有接油槽(66),所述离心旋转腔(61)的底端一侧表面设置有水出口(62),所述水出口(62)的底端设置有接水槽(63);/n所述絮凝沉降组件(7)包括丝杆(71)、沉降物收集槽(72)、多孔板(73)、纤维滤网(74)、兜网(75)、支撑板(76)、移动除杂块(77)、伺服电机(78)和絮凝剂添加槽(79),其中,所述絮凝剂添加槽(79)的底端设置有伺服电机(78),所述伺服电机(78)的一侧连接有丝杆(71),所述丝杆(71)上配装有移动除杂块(77),所述移动除杂块(77)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76),所述支撑板(76)的一侧连接有沉降物收集槽(72),所述支撑板(76)的表面连接有多孔板(73),所述多孔板(73)的下方设置有纤维滤网(74),所述纤维滤网(74)的下方设置有兜网(7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油净化装置,包括进料口(1)、上壳体(2)、絮凝沉降组件(7)和提手(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的顶端表面对称连接有提手(8),所述提手(8)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所述上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絮凝沉降组件(7),所述上壳体(2)的底端连接有密封螺纹连接座(3),所述密封螺纹连接座(3)的底端连接有下壳体(4),所述下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油水离心组件(6),所述下壳体(4)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散热风扇(5);
所述油水离心组件(6)包括离心旋转腔(61)、水出口(62)、接水槽(63)、步进电机(64)、减震垫(65)、接油槽(66)和油出口(67),其中,所述减震垫(65)的上方设置有步进电机(64),所述步进电机(64)的顶端连接有离心旋转腔(61),所述离心旋转腔(61)的顶端一侧表面连接有油出口(67),所述油出口(67)的底端设置有接油槽(66),所述离心旋转腔(61)的底端一侧表面设置有水出口(62),所述水出口(62)的底端设置有接水槽(63);
所述絮凝沉降组件(7)包括丝杆(71)、沉降物收集槽(72)、多孔板(73)、纤维滤网(74)、兜网(75)、支撑板(76)、移动除杂块(77)、伺服电机(78)和絮凝剂添加槽(79),其中,所述絮凝剂添加槽(79)的底端设置有伺服电机(78),所述伺服电机(78)的一侧连接有丝杆(71),所述丝杆(71)上配装有移动除杂块(77),所述移动除杂块(77)的下方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兆兴,刘佳微,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德联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