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里布缝纫模具及圈里布缝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935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圈里布缝纫模具,包括用于夹住里布片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缝纫槽,所述第二模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二缝纫槽,所述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或第二缝纫槽中设置有用于对机针的缝纫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线,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或第二缝纫槽上设置有用于阻挡里布片边缘的阻挡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圈里布缝纫模具,通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将里布片夹住,并在模板上开设对应缝纫路径的缝纫槽,缝纫槽中设置有对机针缝纫操作进行限位的限位线,使得机针的缝纫插入时的位置更加集中,不会产生摆动,不仅能够加快员工的缝纫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且缝纫质量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圈里布缝纫模具及圈里布缝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圈里布的缝纫模具以及采用该圈里布缝纫模具进行圈里布缝纫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服装纺织行业,在进行圈里布工序时,传统的做法是使用单针机手工操作,工人手持里布片和杯体进行缝纫操作,要求产品整体平整度较高以及边缘的止口在2mm以内。工人的操作难度大,工作效率比较低,且质量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圈里布缝纫模具,采用该模具进行圈里布缝纫的效果好且缝制得到的产品平整服帖,缝纫线距离里布片的边缘很近。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圈里布缝纫模具,包括用于夹住里布片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缝纫槽,所述第二模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二缝纫槽,所述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或第二缝纫槽中设置有用于对机针的缝纫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线,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或第二缝纫槽上设置有用于阻挡里布片边缘的阻挡条。通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将里布片夹住,并在模板上开设对应缝纫路径的缝纫槽,缝纫槽中设置有对机针缝纫操作进行限位的限位线,使得机针的缝纫插入时的位置更加集中,不会产生摆动,使得产品平整服帖,且缝纫线距离里布片的边缘很近,产品质量可控。优选地,所述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的开设形状与预设的缝纫路径相匹配。预设的缝纫路径根据产品的款式设置。优选地,所述限位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的延伸方向,即限位线平行于缝纫槽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缝纫槽的宽度方向。缝纫槽的宽度大于预设的缝纫线条的宽度。优选地,所述限位线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或第二缝纫槽中。更加优选地,相邻所述限位线之间的距离为0.1-1mm。优选地,所述限位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缝纫槽或第二缝纫槽的边缘,所述限位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若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中均设置有限位线,则两个缝纫槽中的限位线一一对应,呈重叠状,以更好的对机针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线为马尾衬,便宜易得,且限位效果好,保证了机针在缝纫时始终位于缝纫槽中进行操作,不会触碰到缝纫槽的边缘。本专利技术中的马尾衬为一种半成品布料,形状上类似于假睫毛的形式,其端部具有多条可自由活动的纤维,将其对应缝纫槽贴合在模板上,能够对机针的运行进行限位。优选地,所述阻挡条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里布片的个数。所述阻挡条的位置与所述里布片的边缘相匹配。如所述里布片为3片,则缝纫模具上对应3片里布片设置有3条阻挡条,以实现阻挡每个里布片的功能。所述阻挡条为海绵条。更加优选地,缝纫槽与最近的阻挡条之间的距离为1-2.2mm,以保证缝纫后的产品的缝纫线距离里布片的边缘小于或等于2mm。优选地,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压住里布片的压块,所述压块和阻挡条分别位于缝纫槽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上设置有用于使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转动连接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为铰链或合页,方便打开和贴合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对应开设有用于与缝纫设备上的工作台配合定位的定位孔,以控制缝纫模具在缝纫时的位置一致,使得产品的质量更加统一和可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圈里布缝纫模具进行圈里布缝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设计里布的款式,并预设缝纫路径和缝纫线条的宽度;2)备料:根据步骤1)中设计的里布款式准备里布片;3)放料:将里布片对应放置在圈里布缝纫模具中,里布片的边缘对应阻挡条,之后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转动贴合,使里布片位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压块压住所述里布片;4)缝制:将夹有里布片的圈里布缝纫模具放置在缝纫设备上,缝纫时,缝纫设备的机针在缝纫槽中进行缝纫。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圈里布缝纫模具,通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将里布片夹住,并在模板上开设对应缝纫路径的缝纫槽,缝纫槽中设置有对机针缝纫操作进行限位的限位线,使得机针的缝纫插入时的位置更加集中,不会产生摆动,不仅能够加快员工的缝纫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且缝纫质量可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圈里布缝纫模具中第一模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圈里布缝纫模具中第二模板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第一缝纫槽-31,第二缝纫槽-32,阻挡条-4,压块-5,转动机构-6,定位孔-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圈里布缝纫模具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的圈里布缝纫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上均对应设置有贯穿各自厚度的缝纫槽,缝纫槽中设置有限位线,缝纫槽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阻挡里布片外边缘的阻挡条4,缝纫槽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压住里布片的压块5,压块5和阻挡条4分别位于缝纫槽的内外两侧。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均为板状透明材料如PET、PBT板等,以方便观察缝纫情况。缝纫槽包括贯穿第一模板1厚度方向的第一缝纫槽31和贯穿第二模板2的第二缝纫槽32,第一缝纫槽31和第二缝纫槽32形状完全相同,以使得在缝纫时,第一缝纫槽31和第二缝纫槽32完全重叠。缝纫槽的宽度大于预设的缝纫线条的宽度,如缝纫线条为1cm宽,那么缝纫槽的宽度可以设置为1.2cm左右的宽度。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缝纫槽31和第二缝纫槽32中均设置有限位线,且限位线为马尾衬,其为一种半成品布料,形状上类似于假睫毛的形式,其端部具有多条可自由活动的纤维,将其对应缝纫槽贴合在模板上,能够对机针的运行进行限位。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限位线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限位线垂直于第一缝纫槽31和第二缝纫槽32的延伸方向,限位线等间距均匀分布在第一缝纫槽31和/或第二缝纫槽32中,相邻限位线之间的距离为0.1-1mm,限位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缝纫槽31或第二缝纫槽32的边缘,限位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阻挡条4的个数大于或等于里布片的个数,且阻挡条4的设置位置与里布片的外边缘相匹配。如里布片为3片,则缝纫模具上对应3片里布片设置有3条阻挡条4,以实现阻挡每个里布片的功能,3条阻挡条4可以合理的分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圈里布缝纫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住里布片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缝纫槽,所述第二模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二缝纫槽,所述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或第二缝纫槽中设置有用于对机针的缝纫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线,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或第二缝纫槽上设置有用于阻挡里布片边缘的阻挡条。/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9 CN 20181163605031.一种圈里布缝纫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住里布片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缝纫槽,所述第二模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二缝纫槽,所述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或第二缝纫槽中设置有用于对机针的缝纫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线,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或第二缝纫槽上设置有用于阻挡里布片边缘的阻挡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里布缝纫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的开设形状与预设的缝纫路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里布缝纫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缝纫槽和第二缝纫槽的延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里布缝纫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线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缝纫槽和/或第二缝纫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圈里布缝纫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限位线之间的距离为0.1-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里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许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