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效外循环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343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物料蒸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单效外循环蒸发器,包括壳体组件和除沫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加热室、电热板、上循环管、下循环管、蒸发室、连接管、冷凝室、盘形冷凝管和盛液罐,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三种不同孔径的第一除沫网、第二除沫网和第三除沫网,在蒸发过程中最大可能地防止蒸发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被带入到盛液罐中,从而影响最终所得产品的纯度,还设置有盘形冷凝管,加快了蒸汽被冷凝的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还设置有上循环管和下循环管,使得在蒸发过程中可以多次循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效外循环蒸发器
本技术属于物料蒸发
,尤其涉及一种单效外循环蒸发器。
技术介绍
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向液体提供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促使液体沸腾汽化;蒸发室使气液两相完全分离。原有的单效外循环蒸发器大多只具有一层除沫网,可能存在除沫不彻底的问题,并且在冷凝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过程的速率,也消耗了较多的时间,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单效外循环蒸发器,旨在解决原有的单效外循环蒸发器大多只具有一层除沫网,可能存在除沫不彻底的问题,并且在冷凝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过程的速率,也消耗了较多的时间,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效外循环蒸发器,包括壳体组件和除沫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加热室、电热板、上循环管、下循环管、蒸发室、连接管、冷凝室、盘形冷凝管和盛液罐,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侧,所述加热室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所述电热板与所述加热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加热室的内侧壁上,所述上循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加热室的外侧壁上端,且与所述加热室相连通,所述下循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加热室的外侧壁下端,且与所述加热室相连通,所述蒸发室与所述下循环管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在所述蒸发室的顶部,且与所述蒸发室相连通,所述冷凝室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蒸发室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蒸发室相连通,所述盘形冷凝管与所述冷凝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凝室的内部,所述盛液罐与所述冷凝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凝室的底部,所述除沫组件包括第一除沫网、第二除沫网和第三除沫网,所述第一除沫网与所述蒸发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蒸发室的内部,所述第二除沫网与所述蒸发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除沫网的上方,所述第三除沫网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进料管、出料管和排渣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加热室的顶部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加热室相连通,所述出料管与所述盛液罐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盛液罐相连通,所述排渣管与所述加热室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加热室相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与所述上循环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上循环管的内部。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冷凝室的外侧壁上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冷凝室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冷凝室的外侧壁下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冷凝室相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一除沫网的孔径最大,所述第三除沫网的孔径最小。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电热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单效外循环蒸发器,通过设置三种不同孔径的第一除沫网、第二除沫网和第三除沫网,在蒸发过程中最大可能地防止蒸发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被带入到盛液罐中,从而影响最终所得产品的纯度,还设置有盘形冷凝管,加快了蒸汽被冷凝的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还设置有上循环管和下循环管,使得在蒸发过程中可以多次循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除沫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组件、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第三支架、14-加热室、15-电热板、16-上循环管、17-下循环管、18-蒸发室、19-连接管、110-冷凝室、111-盘形冷凝管、112-盛液罐、113-进料管、114-出料管、115-排渣管、116-控制阀门、117-进水管、118-出水管、2-除沫组件、21-第一除沫网、22-第二除沫网、23-第三除沫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单效外循环蒸发器技术方案:包括壳体组件1和除沫组件2,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加热室14、电热板15、上循环管16、下循环管17、蒸发室18、连接管19、冷凝室110、盘形冷凝管111和盛液罐112,第二支架12与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支架11的一侧,第三支架13与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支架12的远离第一支架11的另一侧,加热室14与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支架11的顶部,电热板15与加热室14固定连接,且位于加热室14的内侧壁上,上循环管16固定连接在加热室14的外侧壁上端,且与加热室14相连通,下循环管17固定连接在加热室14的外侧壁下端,且与加热室14相连通,蒸发室18与下循环管17相连通,且位于第二支架12的顶部,连接管19固定连接在蒸发室18的顶部,且与蒸发室18相连通,冷凝室110与连接管19远离蒸发室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蒸发室18相连通,盘形冷凝管111与冷凝室110固定连接,且位于冷凝室110的内部,盛液罐112与冷凝室110固定连接,且位于冷凝室110的底部,除沫组件2包括第一除沫网21、第二除沫网22和第三除沫网23,第一除沫网21与蒸发室18固定连接,且位于蒸发室18的内部,第二除沫网22与蒸发室18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除沫网21的上方,第三除沫网23与连接管19固定连接,且位于连接管19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三种不同孔径的第一除沫网21、第二除沫网22和第三除沫网23,在蒸发过程中最大可能地防止蒸发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被带入到盛液罐112中,从而影响最终所得产品的纯度,还设置有盘形冷凝管111,加快了蒸汽被冷凝的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还设置有上循环管16和下循环管17,使得在蒸发过程中可以多次循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进料管113、出料管114和排渣管115,进料管113与加热室14的顶部固定连接,且与加热室14相连通,出料管114与盛液罐11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与盛液罐112相连通,排渣管115与加热室14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与加热室14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料管113用来放入需要处理的原料,出料管114则用于放出处理后的原料,排渣管115用来放出处理后剩余的残渣。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控制阀门116,控制阀门116与上循环管16固定连接,且位于上循环管16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阀门116数量为若干分别固定在上循环管16、下循环管17、连接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效外循环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和除沫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加热室(14)、电热板(15)、上循环管(16)、下循环管(17)、蒸发室(18)、连接管(19)、冷凝室(110)、盘形冷凝管(111)和盛液罐(112),所述第二支架(12)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架(13)与所述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12)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架(11)的另一侧,所述加热室(14)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顶部,所述电热板(15)与所述加热室(1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加热室(14)的内侧壁上,所述上循环管(16)固定连接在所述加热室(14)的外侧壁上端,且与所述加热室(14)相连通,所述下循环管(17)固定连接在所述加热室(14)的外侧壁下端,且与所述加热室(14)相连通,所述蒸发室(18)与所述下循环管(17)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12)的顶部,所述连接管(19)固定连接在所述蒸发室(18)的顶部,且与所述蒸发室(18)相连通,所述冷凝室(110)与所述连接管(19)远离所述蒸发室(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蒸发室(18)相连通,所述盘形冷凝管(111)与所述冷凝室(110)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凝室(110)的内部,所述盛液罐(112)与所述冷凝室(110)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凝室(110)的底部,所述除沫组件(2)包括第一除沫网(21)、第二除沫网(22)和第三除沫网(23),所述第一除沫网(21)与所述蒸发室(18)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蒸发室(18)的内部,所述第二除沫网(22)与所述蒸发室(18)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除沫网(21)的上方,所述第三除沫网(23)与所述连接管(19)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管(19)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效外循环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和除沫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加热室(14)、电热板(15)、上循环管(16)、下循环管(17)、蒸发室(18)、连接管(19)、冷凝室(110)、盘形冷凝管(111)和盛液罐(112),所述第二支架(12)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架(13)与所述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12)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架(11)的另一侧,所述加热室(14)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顶部,所述电热板(15)与所述加热室(1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加热室(14)的内侧壁上,所述上循环管(16)固定连接在所述加热室(14)的外侧壁上端,且与所述加热室(14)相连通,所述下循环管(17)固定连接在所述加热室(14)的外侧壁下端,且与所述加热室(14)相连通,所述蒸发室(18)与所述下循环管(17)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12)的顶部,所述连接管(19)固定连接在所述蒸发室(18)的顶部,且与所述蒸发室(18)相连通,所述冷凝室(110)与所述连接管(19)远离所述蒸发室(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蒸发室(18)相连通,所述盘形冷凝管(111)与所述冷凝室(110)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凝室(110)的内部,所述盛液罐(112)与所述冷凝室(110)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凝室(110)的底部,所述除沫组件(2)包括第一除沫网(21)、第二除沫网(22)和第三除沫网(23),所述第一除沫网(21)与所述蒸发室(18)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国伟包国丽赵继生王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右玉县安德益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