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及液珠产生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及液珠产生方法。
技术介绍
液珠式数字聚合酶连锁反应(DropletDigitalPolymeraseChainReaction,ddPCR)是一种对核酸分子进行绝对定量的方法。在一般的液珠式数字聚合酶连锁反应中,可利用液珠产生器将样品划分成数百乃至数万个纳升甚至皮升级别的单个油包水液珠。在这些液珠中,有些液珠不含核酸分子,或仅含单一核酸分子。之后对液珠中的检体进行PCR扩增,最后再以荧光信号进行检测以及统计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定量聚合酶连锁反应,数字聚合酶连锁反应可展现高灵敏性、高准确性且多目标的定量能力。目前,使用市售的ddPCR机台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液珠产生器产生液珠;将产生的液珠放置于96孔盘的封膜机,进行封膜:将封膜后的96孔盘置入PCR机器,执行核酸放大;以及将经核酸放大后的液珠抽取至液珠检测仪,以进行光学判读。因各操作流程在不同的容器以及不同机台内处理,因此,样品容易在转移的过程中损耗且程序自动化相当困难。同时,ddPCR过程中需要会消耗大量耗材,尤其用于产生液珠的液珠产生器,因有检体交叉污染疑虑,无法重复使用,而使检测的成本提高。目前缺乏能够方便且精准用于液珠数字聚合酶连锁反应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以及使用所述管状结构产生液珠的方法。本公开的管状结构中具有微孔或微管道以将水相试剂分离,此水相试剂经由管状结构内油相液体的剪切作用,而形成具有油包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试剂容置区,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上部中间处且沿着管身长度方向延伸;/n第一微管道,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且位于所述试剂容置区下方,且所述第一微管道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n注油管道与排气管道,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上部处且分别位于所述试剂容置区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注油管道与所述排气管道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n储油区,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下部处,其中所述注油管道连接至所述储油区上方且与所述储油区相连通;/n液珠容置区,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下部处,其中所述排气管道连接至所述液珠容置区上方且与所述液珠容置区相连通;/n第二微管道,位于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之间且连接至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沿着垂直于所述管身长度方向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微管道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微管道,且所述第二微管道与所述储油区、所述液珠容置区以及所述第一微管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6 US 62/784,8411.一种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剂容置区,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上部中间处且沿着管身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微管道,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且位于所述试剂容置区下方,且所述第一微管道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
注油管道与排气管道,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上部处且分别位于所述试剂容置区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注油管道与所述排气管道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
储油区,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下部处,其中所述注油管道连接至所述储油区上方且与所述储油区相连通;
液珠容置区,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下部处,其中所述排气管道连接至所述液珠容置区上方且与所述液珠容置区相连通;
第二微管道,位于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之间且连接至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沿着垂直于所述管身长度方向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微管道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微管道,且所述第二微管道与所述储油区、所述液珠容置区以及所述第一微管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位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内部的底部处,所述第一微管道位于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之间,从所述试剂容置区下方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所述底部处而与所述第二微管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管状结构的底部表面为光滑平坦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位于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的顶面处,所述第一微管道从所述试剂容置区下方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而与所述第二微管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还包括透明区块,位于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微管道下方,所述透明区块从所述第二微管道下方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管状结构的底部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储油区,而所述第二微管道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液珠容置区,所述第一微管道的所述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微管道的所述第二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微管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微管道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储油区,而所述第二微管道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液珠容置区,所述第一微管道的所述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微管道的介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中段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还包括可对合于所述管状结构顶部的外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管状结构的材料为高分子聚合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材料包括ABS、AS、BMC、CA、CN、COC、COP、EC、EP、EVA、FEP、FRP、MF、PA、PAR、PB、PBT、PC、PDMS、LDPE、HDPE、PE、PEEK、PET、PES、PF、PMMA、POM、PP、PPO、PPS、HIPS、PS、PSF、PTFE、PU、PVA、PVAC、PVB、PVC、PVCA、PVDC、PVFM、SP、UF、UP或前述的任意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储油区中预封有油。
13.一种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剂容置内管,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中间处且沿着管身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试剂容置内管具有第一空腔以容置试剂液,且所述试剂容置内管包括微孔阵列位于所述试剂容置内管的下部;以及
油剂容置外管,位于所述试剂容置内管外部且围绕所述试剂容置内管的侧部及所述试剂容置内管的下部,其中,所述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绍华,李淑贞,巫秉融,洪瑞贤,蔡郁吟,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