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0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所述针头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上段部分为上、下两端开口的贯通管,所述贯通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下段部分内部开设的内腔连通,并且,所述下段部分的内腔中上部的腔壁上开设有排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很好地避免了输液器针头排气时,从输液器针头内排出的液体直接喷射到地面、或医用操作台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
本技术涉及医疗医用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
技术介绍
在输液器针头排气时,开启输液器的开关,将排气过程中从输液器针头内排出的液体或/和气体流经所述输液器针头的针头帽后直接喷射到地面、或医用操作台上,完成排气。这种操作方式容易污染地面、或医用操作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很好地避免了输液器针头排气时,从输液器针头内排出的液体直接喷射到地面、或医用操作台上的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所述针头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上段部分为上、下两端开口的贯通管,所述贯通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下段部分内部开设的内腔连通,并且,并且,所述上段部分的管壁或所述下段部分的内腔中上部的腔壁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下段部分的内腔分成上、下两部分,所述上部分内腔与下部分内腔螺纹连接;所述下部分内腔的内底面上粘接有海绵;并且,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上部分内腔的腔壁上。进一步,所述上部分内腔内部粘接有起密封所述贯通管下端开口作用的橡胶体;所述贯通管中上段的外壁上套设有套筒,该套筒顶端向上延伸出所述贯通管的顶端,所述贯通管顶端与所述套筒底端之间所在的所述贯通管部分的外周壁上套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贯通管顶端开口处的环形外沿的下表面上,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底端开口处的环形内沿的上表面上;并且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橡胶体下方的所述上部分内腔上;其中,所述贯通管顶端开口处的环形外沿的外径等于所述套筒的内径;所述套筒底端开口处的环形内沿的内径等于所述贯通管的外径。所述套筒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环形内沿,该套筒顶端开口处的环形内沿用于限制所述贯通管顶端从所述套筒的顶端开口处伸出;其中,所述套筒顶端开口处的环形内沿为外环高、内环低的环形面。所述针头帽由医用PP材料或医用聚丙烯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套筒的顶端呈向上逐渐扩口的喇叭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能够很好地避免了输液器针头排气时,从输液器针头内排出的液体直接喷射到地面、或医用操作台上。2.本技术中,所述下部分内腔的内底面上粘接有海绵,避免排气后,存留在所述输液器针头帽内的液体从所述输液器针头帽内流出或倒出,而出现二次污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上段部分;11—环形外沿;2—下段部分;21—内腔;211—排气孔;212—橡胶体;213—海绵;3—套筒;31—复位弹簧;32、33—环形内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能够很好地避免了输液器针头排气时,从输液器针头内排出的液体直接喷射到地面、或医用操作台上。上述针头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部分1和下段部分2,所述上段部分1为上、下两端开口的贯通管,所述贯通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下段部分2内部开设的内腔21连通,并且,所述上段部分1的管壁或所述下段部分2的内腔21中上部的腔壁上开设有排气孔211。并且,或所述下段部分的内腔中上部的腔壁上开设有排气孔。优选的,所述下段部分2的内腔21分成上、下两部分(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上部分内腔与下部分内腔螺纹连接,所述上部分内腔下端开口设置成外螺纹,所述下部分内腔的上端开口设置成与所述上部分内腔下端开口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下部分内腔的内底面上粘接有海绵;并且,所述排气孔211位于所述上部分内腔的腔壁上。本实施例1中,所述下部分内腔的内底面上粘接有海绵,避免排气后,存留在所述输液器针头帽内的液体从所述输液器针头帽内流出或倒出,而出现二次污染。同时方便回收。优选的,所述针头帽由医用PP材料或医用聚丙烯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医用材料。使用时,开启输液器的开关,将排气过程中从输液器针头内排出的液体被所述海绵吸收,从输液器针头内排出的气体从所述换气孔排入空气中,医护人员将输液器针头从输液器针头帽内采取下来,作用于患者对应位置,完成整个使用流程。实施例2参见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所述针头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部分1和下段部分2,所述上段部分1为上、下两端开口的贯通管,所述贯通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下段部分2内部开设的内腔21连通,并且,所述下段部分2的内腔21中上部的腔壁上开设有排气孔211。优选的,所述下段部分2的内腔21分成上、下两部分,所述上部分内腔与下部分内腔螺纹连接,所述上部分内腔下端开口设置成外螺纹,所述下部分内腔的上端开口设置成与所述上部分内腔下端开口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下部分内腔的内底面上粘接有海绵213;并且,所述排气孔211位于所述上部分内腔的腔壁上。优选的,所述上部分内腔内部粘接有起密封所述贯通管下端开口作用的橡胶体212(由橡胶制成,输液器针头能够扎穿橡胶体212,输液器针头拔出橡胶体212后,橡胶体212上恢复原样.下同),具体是将橡胶体212的四周对应粘接在所述上部分内腔的内壁面上,以密封贯通管下端开口。所述贯通管中上段的外壁上套设有套筒3,该套筒3顶端向上延伸出所述贯通管的顶端,所述贯通管顶端与所述套筒3底端之间所在的所述贯通管部分的外周壁上套设有复位弹簧31,该复位弹簧3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贯通管顶端开口处的环形外沿的下表面上,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3底端开口处的环形内沿33的上表面上。并且所述排气孔211位于所述橡胶体212下方的所述上部分内腔上。其中,所述贯通管顶端开口处的环形外沿11的外径等于所述套筒3的内径;所述套筒3底端开口处的环形内沿33的内径等于所述贯通管的外径。优选的,上述套筒3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环形内沿32,该套筒3顶端开口处的环形内沿用于限制所述贯通管顶端从所述套筒3的顶端开口处伸出。其中,所述套筒3顶端开口处的环形内沿32为外环高、内环低的环形面。这种设计更利于输液器针头的插入,避免所述套筒3顶端开口处的环形内沿32抵挡住了输液器针头下行插入贯通管(所述上段部分1)内。优选的,所述针头帽由医用PP材料或医用聚丙烯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医用材料。优选的,所述套筒3的顶端呈向上逐渐扩口的喇叭状结构。对输液器针头起到导引作用。本实施例2中,所述上部分内腔内部粘接有橡胶体212,所述贯通管中上段的外壁上套设有套筒3,所述贯通管顶端与所述套筒3底端之间所在的所述贯通管部分的外周壁上套设有复位弹簧31,一起配合使用。待使用时,输液器针头是从套筒3的顶端插入到输液器针头帽内的,输液器针头首端置于所述套筒3顶端与所述橡胶体212之间,尾端与所述套筒3顶端插入口卡接或螺接(保证输液器针头尾端与所述套筒3顶端插入口连接在一起[输液器针头与针头帽的这种连接方式为现有成熟的技术],并且,保证输液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n所述上段部分为上、下两端开口的贯通管,所述贯通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下段部分内部开设的内腔连通,并且,所述上段部分的管壁或所述下段部分的内腔中上部的腔壁上开设有排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
所述上段部分为上、下两端开口的贯通管,所述贯通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下段部分内部开设的内腔连通,并且,所述上段部分的管壁或所述下段部分的内腔中上部的腔壁上开设有排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段部分的内腔分成上、下两部分,所述上部分内腔与下部分内腔螺纹连接;所述下部分内腔的内底面上粘接有海绵;并且,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上部分内腔的腔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改良式输液器针头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分内腔内部粘接有起密封所述贯通管下端开口作用的橡胶体;
所述贯通管中上段的外壁上套设有套筒,该套筒顶端向上延伸出所述贯通管的顶端,所述贯通管顶端与所述套筒底端之间所在的所述贯通管部分的外周壁上套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贯通管顶端开口处的环形外沿的下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琳向军莲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