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包括防水膜,防水膜上设有用于容纳留置针的留置针容纳腔,防水膜于留置针容纳腔的外周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一粘接条,防水膜的周边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二粘接条。该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不影响手部活动。
Water proof protective device for indwell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患者在手背、手臂上打了留置针后,为了防止感染不能碰水,但是患者难免要洗手和洗澡,而目前主要的防水方法是在手上戴上橡胶手套并扎紧口部,但是由于留置针在手背、手臂上会凸出一块,影响手套的配戴,在配戴手套时,还可能触碰留置针,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患者戴上橡胶手套后,手部不能抓取,活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及不影响手部活动的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包括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上设有用于容纳留置针的留置针容纳腔,所述防水膜于留置针容纳腔的外周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一粘接条,所述防水膜的周边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二粘接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膜于第一粘接条与第二粘接条之间设有用于容纳大拇指的大拇指容纳腔,且于第二粘接条的外侧设有用于其它四指穿入的四个手指套筒。所述防水膜的一侧设有悬出的悬出部,各所述手指套筒均设置在悬出部上。所述留置针容纳腔上设有用于留置针进入的进入口,所述进入口设置在防水膜上于第一粘接条的内侧。所述大拇指容纳腔设有用于患者大拇指伸入的伸入口,所述伸入口设置在防水膜上于第一粘接条与第二粘接条之间。所述大拇指容纳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大拇指容纳腔对称设置,且第一粘接条和各手指套筒均位于两个大拇指容纳腔之间。所述第一粘接条和四个手指套筒均位于防水膜的正面,所述留置针容纳腔和两个大拇指容纳腔均位于防水膜的背面。所述防水膜、留置针容纳腔、大拇指容纳腔和手指套筒均为塑料或橡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包括防水膜,防水膜上设有用于容纳留置针的留置针容纳腔,防水膜于留置针容纳腔的外周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一粘接条,防水膜的周边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二粘接条。使用于手背上的留置针时,将防水膜罩在手背上,并使留置针通过进入口进入留置针容纳腔内,然后压紧第一粘接条和第二粘接条,使第一粘接条和第二粘接条紧紧粘接在手背皮肤上,实现对手背留置针的密封防水,同样,使用于手臂上的留置针时,将防水膜直接罩在手臂上,使得留置针通过进入口进入留置针容纳腔,然后压紧第一粘接条和第二粘接条于手臂上,即可实现对手臂留置针的密封防水。该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不影响手部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防水膜;2、留置针容纳腔;21、进入口;3、第一粘接条;4、大拇指容纳腔;41、伸入口;5、手指套筒;6、第二粘接条;7、悬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3示出了本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包括防水膜1,防水膜1上设有用于容纳留置针的留置针容纳腔2,防水膜1于留置针容纳腔2的外周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一粘接条3,防水膜1的周边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二粘接条6。具体地,留置针容纳腔2设有用于留置针进入的进入口21,进入口21设置在防水膜1上、并位于第一粘接条3的内侧。防水膜1呈方形,第一粘接条3和第二粘接条6均呈首尾相连的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可以为方形环、圆形环或者其它首尾相连的结构,其目的是要实现对进入口21的密封,第一粘接条3能够粘接在皮肤上对进入口21实现第一步密封,第二粘接条6能够粘接在皮肤上对进入口21实现进一步密封,而且第二粘接条6能够将防水膜1的边和角均粘接于皮肤以防止防水膜1干涉手部活动。使用于手背上的留置针时,将防水膜1罩在手背上,并使留置针通过进入口21进入留置针容纳腔2内,然后压紧第一粘接条3和第二粘接条6,使第一粘接条3和第二粘接条6紧紧粘接在手背皮肤上,实现对手背留置针的密封防水,同样,使用于手臂上的留置针时,将防水膜1直接罩在手臂上,使得留置针通过进入口21进入留置针容纳腔2,然后压紧第一粘接条3和第二粘接条6于手臂上,即可实现对手臂留置针的密封防水。该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不影响手部活动。本实施例中,防水膜1于第一粘接条3与第二粘接条6之间设有用于容纳大拇指的大拇指容纳腔4,且于第二粘接条6的外侧设有用于其它四指穿入的四个手指套筒5。具体地,大拇指容纳腔4设有用于患者大拇指伸入的伸入口41,伸入口41设置在防水膜1上且位于第一粘接条3与第二粘接条6之间,使用于手背上的留置针时,先将四个手指一一对应穿入四个手指套筒5中,大拇指套入大拇指容纳腔4中,此时,防水膜1罩在手背上,并使留置针通过进入口21进入留置针容纳腔2内,然后压紧第一粘接条3和第二粘接条6,使第一粘接条3和第二粘接条6紧紧粘接在手背皮肤上,实现对手背留置针的密封防水,由于手指套筒5和大拇指容纳腔4的作用,保证了防水膜1的位置稳定性,防止了本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的脱落,且不影响手部的活动;同时,使用于手臂上的留置针时,将防水膜1直接罩在手臂上,使得留置针通过进入口21进入留置针容纳腔2,然后压紧第一粘接条3和第二粘接条6于手臂上,即可实现对手臂留置针的密封防水,可知,手指套筒5和大拇指容纳腔4也不会妨碍该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在手臂上的使用。本实施例中,防水膜1的一侧设有悬出的悬出部7,各手指套筒5均设置在悬出部7上,以适配于手部的形状,节省材料。本实施例中,大拇指容纳腔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大拇指容纳腔4对称设置,且第一粘接条3和各手指套筒5均位于两个大拇指容纳腔4之间,使得该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左右两只手上的留置针防水,即左右两只手均可以配戴本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粘接条3和四个手指套筒5均位于防水膜1的正面(防水膜1的正面即为防水膜1在如图1所示的前面),留置针容纳腔2和两个大拇指容纳腔4均位于防水膜1的背面,(防水膜1的背面即为防水膜1在如图1所示的后面),以使该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适用于手部的配戴。本实施例中,防水膜1、留置针容纳腔2、大拇指容纳腔4和手指套筒5均为塑料或橡胶结构,更优选地,留置针容纳腔2呈透明状,便于观察留置针。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膜(1),所述防水膜(1)上设有用于容纳留置针的留置针容纳腔(2),所述防水膜(1)于留置针容纳腔(2)的外周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一粘接条(3),所述防水膜(1)的周边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二粘接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膜(1),所述防水膜(1)上设有用于容纳留置针的留置针容纳腔(2),所述防水膜(1)于留置针容纳腔(2)的外周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一粘接条(3),所述防水膜(1)的周边设有用于与皮肤粘接的第二粘接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1)于第一粘接条(3)与第二粘接条(6)之间设有用于容纳大拇指的大拇指容纳腔(4),且于第二粘接条(6)的外侧设有用于其它四指穿入的四个手指套筒(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1)的一侧设有悬出的悬出部(7),各所述手指套筒(5)均设置在悬出部(7)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留置针防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容纳腔(2)上设有用于留置针进入的进入口(21),所述进入口(21)设置在防水膜(1)上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花,肖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