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0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属于医药包材技术领域。包括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塑料软管,在塑料软管内沿轴向设有贯穿的输液腔,在椭圆形的塑料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体成型的过渡角,所述过渡角为两条直线构成的折线形,所述过渡角和椭圆形的塑料软管之间为平滑的曲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独特的弧度设计有效减少了输液软管与膜材焊接时膜材的拉伸长度,由于其材质较软,有一定的韧性有效减少了焊接硬模具与输液软管焊接时对膜材的挤压影响,有效的控制了产品的漏液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
本技术涉及医药包材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
技术介绍
随着大输液非PVC软袋包装大输液在中国医药市场的普及,各式各样形状的非PVC硬管、软管输液软管袋型的出现,对于硬管、软管输液软管非PVC软管来讲,让每个药厂都很头痛的技术难题就是漏液问题。非PVC软袋产品产生漏液的主要部位就在输液软管交接处(其输液软管部位的漏液要占总漏液的90%以上,漏液的最主要原因是受袋体设计成型的原因。原因一:硬管、软管输液软管自身为保证药液流量输液软管设计,在焊接过程中对膜材的拉伸比较大;且硬管、软管输液软管主要为圆形,膜材在输液软管的左右两侧的几何过渡相对不连续所致,如图1所示。原因二:已经被拉伸变薄的膜材在焊接过程中,受模具与输液软管焊接过程中的挤压,从而造成输液软管焊接交接部份膜材变得非常薄弱。原因三:如果输液软管处焊接较轻很可能造成产品潜在的质量风险达不到密闭效果,所以一般药厂为了产品不产生渗漏的风险,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输液软管部位为保证严密性,焊接均比较重,其焊接过重后,膜材受挤压更加严重,在后序的运输、使用过程中漏液的几率也相应增大了。综合以上原因的出现,软袋漏液问题,始终是医药包材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本技术采用独特的弧度设计有效减少了输液软管与膜材焊接时膜材的拉伸长度,由于其材质较软,有一定的韧性有效减少了焊接硬模具与输液软管焊接时对膜材的挤压影响,有效的控制了产品的漏液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包括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塑料软管,在塑料软管内沿轴向设有贯穿的输液腔,在椭圆形的塑料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体成型的过渡角,所述过渡角为两条直线构成的折线形,所述过渡角和椭圆形的塑料软管之间为平滑的曲面结构。本技术的液软管采用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塑料软管制成,在塑料软管内开设贯穿的输液腔,形成输液管,同时在椭圆形的塑料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体成型的过渡角,过渡角和椭圆形的塑料软管之间为平滑的曲面结构,这就保证了在将本技术的输液软管和输液袋的膜材焊接时,针对性地增加热封位置的壁厚,膜材和塑料软管的左右两侧的过渡角的几何过渡为过渡连续,保证膜材尽可能的贴合输液软管的外壁,有效减少了输液软管与膜材焊接时膜材的拉伸长度,由于其材质较软,有一定的韧性有效减少了焊接硬模具与输液软管焊接时对膜材的挤压影响,有效的控制了产品的漏液率。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角的角度为35°-40°。经过测试在这个角度范围内,能保证膜材尽可能的贴合输液软管的外壁,有效减少了输液软管与膜材焊接时膜材的拉伸长度。进一步的,所述输液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输液腔的长轴和塑料软管的长轴平行设置。这样设置在制造工艺的角度来说易于制造。进一步的,所述输液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输液腔的长轴和塑料软管的长轴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输液腔的结构能使得与膜材连接的输液软管焊接的部位针对性地增加热封位置的壁厚,可以设计出过渡角,让几何过渡自然连续,保证膜材尽可能的贴合输液软管的外壁。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软管为聚丙烯制成。在这里说明塑料软管包括但是不限于聚丙烯材料制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用户可自己按需要制作成不同的长度。采用独特的弧度设计有效减少了输液软管与膜材焊接时膜材的拉伸长度,由于其材质较软,有一定的韧性有效减少了焊接硬模具与输液软管焊接时对膜材的挤压影响,有效的控制了产品的漏液率。2、本实用新在椭圆形的塑料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体成型的过渡角,过渡角和椭圆形的塑料软管之间为平滑的曲面结构,这就保证了在将本技术的输液软管和输液袋的膜材焊接时,针对性地增加热封位置的壁厚,膜材和塑料软管的左右两侧的过渡角的几何过渡为过渡连续,保证膜材尽可能的贴合输液软管的外壁,有效减少了输液软管与膜材焊接时膜材的拉伸长度,由于其材质较软,有一定的韧性有效减少了焊接硬模具与输液软管焊接时对膜材的挤压影响,有效的控制了产品的漏液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在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的膜材和输液软管两侧连接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的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和膜材连接的示意图。图中标记:1-塑料软管,2-输液腔,3-过渡角,4-膜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2-4所示,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包括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在塑料软管1内沿轴向设有贯穿的输液腔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液腔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输液腔2的长轴和塑料软管1的长轴平行设置。这样设置在制造工艺的角度来说易于制造。在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体成型的过渡角3,所述过渡角3为两条直线构成的折线形,所述过渡角3和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之间为平滑的曲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塑料软管1由聚丙烯制成。本技术的液软管采用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制成,在塑料软管1内开设贯穿的输液腔2,形成输液管,同时在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体成型的过渡角3,过渡角3和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之间为平滑的曲面结构,这就保证了在将本技术的输液软管和输液袋的膜材4焊接时,针对性地增加热封位置的壁厚,膜材4和塑料软管1的左右两侧的过渡角3的几何过渡为过渡连续,保证膜材4尽可能的贴合输液软管的外壁,有效减少了输液软管与膜材4焊接时膜材4的拉伸长度,由于其材质较软,有一定的韧性有效减少了焊接硬模具与输液软管焊接时对膜材4的挤压影响,有效的控制了产品的漏液率。另一方面,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物体形状急剧变化的地方,因此,本技术将圆形的输液软管改为带有过渡角3的椭圆形,能大大缓解输液软管周围的应力集中程度。有利于增强膜材4和输液软管的外壁的焊接强度,减少膜材4损坏导致漏液的风险。优选的,所述过渡角3的角度为35°-40°。经过测试在这个角度范围内,能保证膜材4尽可能的贴合输液软管的外壁,有效减少了输液软管与膜材4焊接时膜材4的拉伸长度。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液腔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输液腔2的长轴和塑料软管1的长轴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输液腔2的结构能使得与膜材4连接的输液软管焊接的部位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在塑料软管(1)内沿轴向设有贯穿的输液腔(2),在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体成型的过渡角(3),所述过渡角(3)为两条直线构成的折线形,所述过渡角(3)和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之间为平滑的曲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在塑料软管(1)内沿轴向设有贯穿的输液腔(2),在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体成型的过渡角(3),所述过渡角(3)为两条直线构成的折线形,所述过渡角(3)和椭圆形的塑料软管(1)之间为平滑的曲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焊接的防漏液输液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角(3)的角度为35°-40°。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仲强刘文军罗成鑫刘思川谭鸿波葛均友王昌斌马东罗雅兵谭鸿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