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设置成伸缩式密封管,所述输液管一端设置有造影管,所述造影管内部一端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液口以及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内管,并在内管内部设置有上活瓣和下活瓣,可以防止脓液、血块及碎肉进入导管,影响输液速度,进而影响造影的效果,同时,通过设有压力感受器,可以感知窦道内造影剂的量,使注入的造影剂刚好达到满溢的状态,充分、完整显示窦道的范围、走形、深度、形状等,且不会向窦道周围组织渗出和瘘口皮肤周围溢出,影响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
技术介绍
窦道造影是通过造影导管注入碘造影剂,检查窦道的位置、走形、范围、形状及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的检查方法,对比剂的量以注满窦腔为宜。但是,在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较多的是与皮肤表面相通的感染性窦道、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窦道,这种窦道一般皮肤开口较大,形态不规则,窦道较深,造影用的造影导管管径较大,在置入或者注射过程中窦道内的脓液、血凝块、碎肉容易进入管腔,堵塞置管,减低造影的效果,并且造影剂的量不好控制,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窦道的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通过设有内管,并在内管内部设置有上活瓣和下活瓣,可以防止脓液、血块及碎肉进入导管,影响输液速度,进而影响造影的效果,同时,在内管的出液口嵌设有压力感受器,可以感知窦道内造影剂的量,使注入的造影剂刚好达到满溢的状态,充分、完整显示窦道的范围、走形、深度、形状等,且不会向窦道周围组织渗出和瘘口皮肤周围溢出,影响观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设置成伸缩式密封管,所述输液管一端设置有造影管,所述造影管内部一端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液口以及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内侧壁嵌设有压力感受器,所述出液口与造影管一端相连通,所述内管内腔设置有活瓣,所述活瓣包括上活瓣和下活瓣,所述上活瓣与下活瓣中部位置紧密贴合,所述上活瓣和下活瓣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所述上活瓣与下活瓣靠近进液口的一端与内管内侧壁相贴合。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口以及上活瓣与下活瓣靠近进液口的一端纵截面的形状均设置成漏斗状。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液管一端配合设有阀门,所述造影管一端设置成光滑弧面。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造影管和内管均采用镍合金材料制成,所述上活瓣和下活瓣均采用乳胶材料制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顶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设置有碘液桶以及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碘液桶一侧顶端设置有注液口以及底部设置有放液口,所述放液口一端贯穿放置槽内腔底部,且通过两通与输液管相连通,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置在放置槽内侧壁一侧,且一端与放置槽相连通,所述活动槽内腔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外部套设有限位板和限位弹簧,所述限位杆另一端贯穿活动槽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与碘液桶一侧相贴合。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槽底部以及挤压板一侧均固定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挤压板一侧顶端设置成倾斜面。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顶部设置有支架和控制板,所述支架底部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碘液桶相匹配,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支架一侧。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内部嵌设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分别与压力感受器、电动推杆以及控制板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有内管,并在内管内部设置有上活瓣和下活瓣,可以防止脓液、血块及碎肉进入导管,影响输液速度,进而影响造影的效果,同时,在内管的出液口嵌设有压力感受器,可以感知窦道内造影剂的量,使注入的造影剂刚好达到满溢的状态,充分、完整显示窦道的范围、走形、深度、形状等,且不会向窦道周围组织渗出和瘘口皮肤周围溢出,影响观察;2、通过设有限位机构,在使用时,可以保持碘液桶的稳定性,防止因碘液桶发生倾斜而降低输液的速度,进而影响造影的效果,而且,通过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滑垫,可以保护碘液桶不被损坏,同时,通过将挤压板一侧顶端设置成倾斜状,方便放置碘液桶;3、通过将造影管一端设置成光滑弧面,在造影时,可以减少病人的通孔,有利于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部分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模块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工作台、2输液管、3造影管、4内管、5进液口、6出液口、7压力感受器、8上活瓣、9下活瓣、10放置槽、11碘液桶、12注液口、13放液口、14活动槽、15限位杆、16限位板、17限位弹簧、18挤压板、19防滑垫、20支架、21控制板、22电动推杆、23活塞、24单片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的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输液管2,所述输液管2设置成伸缩式密封管,所述输液管2一端设置有造影管3,所述造影管3内部一端设置有内管4,所述内管4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液口5以及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6,所述出液口6内侧壁嵌设有压力感受器7,所述出液口6与造影管3一端相连通,所述内管4内腔设置有活瓣,所述活瓣包括上活瓣8和下活瓣9,所述上活瓣8与下活瓣9中部位置紧密贴合,所述上活瓣8和下活瓣9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进液口5和出液口6相连通,所述上活瓣8与下活瓣9靠近进液口5的一端与内管4内侧壁相贴合;所述进液口5以及上活瓣8与下活瓣9靠近进液口5的一端纵截面的形状均设置成漏斗状;所述输液管2一端配合设有阀门,所述造影管3一端设置成光滑弧面;所述造影管3和内管4均采用镍合金材料制成,所述上活瓣8和下活瓣9均采用乳胶材料制成;所述工作台1顶部设置有放置槽10,所述放置槽10内部设置有碘液桶11以及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碘液桶11一侧顶端设置有注液口12以及底部设置有放液口13,所述放液口13一端贯穿放置槽10内腔底部,且通过两通与输液管2相连通,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槽14,所述活动槽14设置在放置槽10内侧壁一侧,且一端与放置槽10相连通,所述活动槽14内腔设置有限位杆15,所述限位杆15一端外部套设有限位板16和限位弹簧17,所述限位杆15另一端贯穿活动槽14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8,所述挤压板18与碘液桶11一侧相贴合;所述放置槽10底部以及挤压板18一侧均固定设有防滑垫19,所述防滑垫19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挤压板18一侧顶端设置成倾斜面;所述工作台1顶部设置有支架20和控制板21,所述支架20底部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22,所述电动推杆22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23,所述活塞23与碘液桶11相匹配,所述控制板21设置在支架20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输液管(2),所述输液管(2)设置成伸缩式密封管,所述输液管(2)一端设置有造影管(3),所述造影管(3)内部一端设置有内管(4),所述内管(4)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液口(5)以及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6),所述出液口(6)内侧壁嵌设有压力感受器(7),所述出液口(6)与造影管(3)一端相连通,所述内管(4)内腔设置有活瓣,所述活瓣包括上活瓣(8)和下活瓣(9),所述上活瓣(8)与下活瓣(9)中部位置紧密贴合,所述上活瓣(8)和下活瓣(9)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进液口(5)和出液口(6)相连通,所述上活瓣(8)与下活瓣(9)靠近进液口(5)的一端与内管(4)内侧壁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输液管(2),所述输液管(2)设置成伸缩式密封管,所述输液管(2)一端设置有造影管(3),所述造影管(3)内部一端设置有内管(4),所述内管(4)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液口(5)以及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6),所述出液口(6)内侧壁嵌设有压力感受器(7),所述出液口(6)与造影管(3)一端相连通,所述内管(4)内腔设置有活瓣,所述活瓣包括上活瓣(8)和下活瓣(9),所述上活瓣(8)与下活瓣(9)中部位置紧密贴合,所述上活瓣(8)和下活瓣(9)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进液口(5)和出液口(6)相连通,所述上活瓣(8)与下活瓣(9)靠近进液口(5)的一端与内管(4)内侧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5)以及上活瓣(8)与下活瓣(9)靠近进液口(5)的一端纵截面的形状均设置成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2)一端配合设有阀门,所述造影管(3)一端设置成光滑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管(3)和内管(4)均采用镍合金材料制成,所述上活瓣(8)和下活瓣(9)均采用乳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窦道造影专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部设置有放置槽(10),所述放置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柳青,张磊,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