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00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包括三通管、麻醉药管、输液管和汇集管,麻醉药管、输液管和汇集管的一端分别与三通管的三端连接,输液管和三通管之间设置有抗反流小件,抗反流小件包括活瓣活动管,活瓣活动管的下端与三通管的上端卡接,活瓣活动管的内壁上部卡接有输液连接管,输液连接管的内壁上部与输液管的外壁卡接,输液连接管的内腔卡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内腔卡接有阀杆,阀杆的底壁固定安装有活瓣,阀杆的外壁顶部螺接有限位栓,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避免静脉血返流,有效保证麻醉药物流向患者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具体为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器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治疗工具之一,不可或缺。但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医院人员发现当静脉点滴输注将要完成但又未能及时发现时,就有可能出现静脉压力高于输液器内液体压强而发生静脉血反流入静脉输液器内致使静脉血中的凝血因子接触输液器管壁而触发凝血发生血液凝固,导致静脉输液器堵塞而不得不更换新的静脉输液器。此外,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麻醉医生通过三通连接头连接静脉输液器持续向输液管内输送的麻醉药物会随输液管内的液体一同流向患者静脉而实现麻醉,当静脉压力增加(如患者打针肢体受压)致使静脉输液器内的液体不能克服阻力顺利下流而进入患者体内,而在麻醉医生的电子微量泵的压力作用下向压力较小的上方返流入输液管内,导致麻醉失效,甚至患者在手术中意外苏醒,严重影响手术进程,甚至导致术中知晓。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医院开始着手推广使用一体化的抗返流静脉输液器,但因价格昂贵,致使一体化抗返流输液器并未完全替代传统静脉输液器,尤其是村、乡、镇、县医院,医疗水平相对落后,致使抗返流静脉输液器尚未得以推广。为解决上述不足,急需研发一种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可根据需要随时安装于静脉输液器上,实现抗返流作用,避免静脉血返流入输液器内发生凝血而堵塞输液器。此外,也可避免麻醉药物在输液泵的压力作用下流向输液瓶,导致术中苏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包括三通管、麻醉药管、输液管和汇集管,所述麻醉药管、输液管和汇集管的一端分别与三通管的三端连接,所述输液管和三通管之间设置有抗反流小件,所述抗反流小件包括活瓣活动管,所述活瓣活动管的下端与三通管的上端卡接,所述活瓣活动管的内壁上部卡接有输液连接管,所述输液连接管的内壁上部与输液管的外壁卡接,所述输液连接管的内腔卡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腔卡接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底壁固定安装有活瓣,所述阀杆的外壁顶部螺接有限位栓。优选的,所述输液连接管的内壁下部设置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阀杆的外壁设置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位于支撑架和限位栓之间。优选的,所述活瓣的外径值大于输液连接管的内径值。优选的,所述阀杆的长度值小于输液连接管底壁至活瓣活动管内腔上部底壁的直线距离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置活瓣活动管、输液连接管、支撑架、阀杆、活瓣和限位栓,通过活瓣活动管和输液连接管安装在静脉输液器上,活瓣活动管靠近患者血管端,输液连接管靠近吊瓶端,当出现返流状况时,活瓣靠近患者血管端的一边受到的压力大于活瓣靠近吊瓶端的一边的压力,活瓣朝向支撑架移动,使得活瓣与输液连接管外壁接触,使得输液管被阻断,有效避免静脉血返流入输液器内发生凝血而堵塞输液器,此外当输液管被活瓣阻断时,麻醉药物在输液泵的压力中作用只能流向患者体内,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避免静脉血返流,有效保证麻醉药物流向患者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正视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架俯视示意图。图中:100三通管、110麻醉药管、120输液管、130汇集管、200抗反流小件、210活瓣活动管、220输液连接管、230支撑架、240阀杆、250活瓣、260限位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有效避免静脉血返流,有效保证麻醉药物流向患者体内,请参阅图1,包括三通管100、麻醉药管110、输液管120和汇集管130,麻醉药管110、输液管120和汇集管130的一端分别与三通管100的三端连接;请参阅图1和图2,输液管120和三通管100之间设置有抗反流小件200,抗反流小件200包括活瓣活动管210,活瓣活动管210的下端与三通管100的上端卡接,活瓣活动管210的内壁上部卡接有输液连接管220,输液连接管220的内壁上部与输液管120的外壁卡接,输液连接管220的内腔卡接有支撑架230,支撑架230的内腔卡接有阀杆240,阀杆240的底壁固定安装有活瓣250,阀杆240的外壁顶部螺接有限位栓260,活瓣活动管210用于活瓣250沿着阀杆240外壁上下移动,输液连接管220和活瓣活动管210用于连接输液管120和三通管100,活瓣250通过活瓣250两边的压力,实现输液管120的流通和阻断,限位栓260用于对活瓣250进行限位,避免活瓣250从支撑架230上脱离,导致输液管120的阻断;请参阅图2,输液连接管220的内壁下部设置有限位块,有效避免输液管120中的药液将支撑架230冲出输液连接管220;请再次参阅图2,阀杆240的外壁设置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位于支撑架230和限位栓260之间,当输液完成后,输液管120内无药液,活瓣250一边的压力为零,连接弹簧收缩使得活瓣250朝向输液连接管220移动,使得输液管被阻断,有效避免血液回流;请再次参阅图2,活瓣250的外径值大于输液连接管220的内径值,避免活瓣250进入输液连接管220的内腔,导致活瓣250在输液连接管220的内腔卡死无法脱离的现象发生;请再次参阅图2,阀杆240的长度值小于输液连接管220底壁至活瓣活动管210内腔上部底壁的直线距离值,避免阀杆240过长导致活瓣250与活瓣活动管210内腔底壁接触,导致活瓣活动管210阻挡。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了一些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无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技术所披露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的描述仅仅是处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且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管(100)、麻醉药管(110)、输液管(120)和汇集管(130),所述麻醉药管(110)、输液管(120)和汇集管(130)的一端分别与三通管(100)的三端连接,所述输液管(120)和三通管(100)之间设置有抗反流小件(200),所述抗反流小件(200)包括活瓣活动管(210),所述活瓣活动管(210)的下端与三通管(100)的上端卡接,所述活瓣活动管(210)的内壁上部卡接有输液连接管(220),所述输液连接管(220)的内壁上部与输液管(120)的外壁卡接,所述输液连接管(220)的内腔卡接有支撑架(230),所述支撑架(230)的内腔卡接有阀杆(240),所述阀杆(240)的底壁固定安装有活瓣(250),所述阀杆(240)的外壁顶部螺接有限位栓(2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输液抗返流小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管(100)、麻醉药管(110)、输液管(120)和汇集管(130),所述麻醉药管(110)、输液管(120)和汇集管(130)的一端分别与三通管(100)的三端连接,所述输液管(120)和三通管(100)之间设置有抗反流小件(200),所述抗反流小件(200)包括活瓣活动管(210),所述活瓣活动管(210)的下端与三通管(100)的上端卡接,所述活瓣活动管(210)的内壁上部卡接有输液连接管(220),所述输液连接管(220)的内壁上部与输液管(120)的外壁卡接,所述输液连接管(220)的内腔卡接有支撑架(230),所述支撑架(230)的内腔卡接有阀杆(240),所述阀杆(240)的底壁固定安装有活瓣(250),所述阀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龙邓炎周鹏范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