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输液装置,包括:输液杆,其内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设置环型挂钩,环型挂钩靠近固定杆顶端的位置设置缺口;输液杆的底端沿输液杆纵向,并绕输液杆外周均匀设置多个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内设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的U型挂钩;弧形固定爪,其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输液杆顶端外周的弧形杆,弧顶杆向外凸起;导轨,其设置在屋顶内侧,并置于病人输液处的上方;导轨内设置与导轨适配的滑块,滑块的底端设置与环型挂钩适配的圆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杆以及弧形杆的设置,使得输液架的高度可调,不仅可悬挂使用,同时可直立使用,且结构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省力,十分的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移动的输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输液区以及病房常用的输液装置多为悬挂式的输液架以及立式的输液架,早期使用的立式输液架,直接置于地面上,不仅比较占用地面使用空间,而且医生护士在病房或者是输液区行走时,也造成很大的不便,所以立式的输液架使用的逐步减少,悬挂式输液架使用的更为广泛,但悬挂式输液架虽解决了立式输液架占地面积、存放以及阻碍行走等问题,但病人行走或者是如厕时,还是需要通过陪护人员举着药瓶,或者是将悬挂式输液架取下由陪护人员举着才能行动,但对于陪护人员来说相当的耗费体力,尤其是对于没有陪护人员的输液病人来说更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输液装置,通过固定杆以及弧形杆的设置,使得所述输液架的高度可调,不仅可悬挂使用,同时可直立使用,且结构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省力,十分的实用。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输液装置,包括:输液杆,其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圆柱状杆体,所述输液杆顶端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置于所述输液杆内,并可在所述输液杆内上下移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开口适配;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设置环型挂钩,所述环型挂钩靠近所述固定杆顶端的位置设置缺口;所述输液杆的底端沿所述输液杆纵向,并绕所述输液杆外周均匀设置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设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的U型挂钩。弧形固定爪,其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输液杆顶端外周的弧形杆,所述弧形杆向外凸起,所述弧形杆首端和尾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输液杆轴线呈30-60度夹角。导轨,其设置在屋顶内侧,并置于病人输液处的上方;所述导轨内设置与所述导轨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设置与所述环型挂钩适配的圆环。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杆可上下移动的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输液杆在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上方的位置设置沿所述输液杆纵向开设的第一滑槽,并在所述第一滑槽的侧边设置多个与所述第一滑槽垂直并相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滑槽的短边与所述输液杆平行朝向所述输液杆顶端,并置于远离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设置与所述固定杆垂直,并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适配的滑杆,所述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输液杆的外径。优选的是,所述弧形杆设置为3-4个。优选的是,所述弧形杆首端和尾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输液杆轴线呈45-60度夹角。优选的是,所述U型挂钩可拆卸设置的具体方式为:所述U型挂钩与所述第二开口接触的一端横向设置卡块,所述第二开口的中部纵向设置与所述卡块适配的卡接口。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开口两侧的宽度与所述U型挂钩适配。优选的是,所述弧形杆的顶端以及所述滑杆的外侧均设置橡胶套。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输液杆悬挂时,通过在输液杆内设置可移动的固定杆,再通过固定杆连接导轨,便于调整固定杆上下的位置,以调整输液杆悬挂的高度;通过环型挂钩与圆环的适配,从缺口处取放十分的简单省力,通过滑块在导轨内的移动,带动输液杆的移动,更为方便节省地面空间;输液杆倒置使用时,通过将固定杆向远离所述弧形杆的一端移动,避免弧形杆与地面接触支撑输液架时,固定杆产生干扰;输液架悬挂时,固定杆外移高于弧形杆,避免悬挂时,弧形杆产生干扰;输液架倒置时,将所述U型挂钩沿所述第二开口移动,使其悬挂于第二开口的另一端,保证U型挂钩的实用性,避免了取下药瓶再次挂取的麻烦;且弧形杆的外凸的结构设置使得其与地面接触时稳定性更佳,所述弧形杆角度的设置使弧形杆彼此之间受力均匀,同时缩短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以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病人在输液时,想散步或者是如厕时,将输液架取下倒置,弧形杆对输液架形成稳定支撑,U型挂钩直接移动至第二开口倒置后的底端,整个过程方便省力,避免了以往需陪护人员手持药瓶高高举起,陪同输液病人出入的麻烦,同时也避免了寻找并更换输液架的麻烦,实现了一杆多用的功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力。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便于移动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输液架倒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输液装置,包括:输液杆1,其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圆柱状杆体,所述输液杆1顶端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置于所述输液杆1内,并可在所述输液杆1内上下移动的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与所述第一开口适配;所述固定杆2的顶端设置环型挂钩21,所述环型挂钩21靠近所述固定杆2顶端的位置设置缺口22;所述输液杆1的底端沿所述输液杆1纵向,并绕所述输液杆1外周均匀设置多个第二开口11,所述第二开口11内设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的U型挂钩12。弧形固定爪,其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输液杆1顶端外周的弧形杆3,所述弧形杆向外凸起,所述弧形杆3首端和尾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输液杆1轴线呈30-60度夹角。导轨4,其设置在屋顶内侧,并置于病人输液处的上方;所述导轨4内设置与所述导轨4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设置与所述环型挂钩21适配的圆环41。在上述方案中,输液杆1悬挂时,通过在输液杆1内设置可移动的固定杆2,再通过固定杆2连接导轨4,便于调整固定杆2上下的位置,以调整输液杆1悬挂的高度;通过环型挂钩21与圆环41的适配,从缺口22处取放十分的简单省力,通过滑块在导轨4内的移动,带动输液杆1的移动,更为方便节省地面空间;输液杆1倒置使用时,通过将固定杆2向远离所述弧形杆3的一端移动,避免弧形杆3与地面接触支撑输液架时,固定杆2产生干扰;输液架悬挂时,固定杆2外移高于弧形杆3,避免悬挂时,弧形杆3产生干扰;输液架倒置时,将所述U型挂钩12沿所述第二开口11移动,使其悬挂于第二开口11的另一端,保证U型挂钩12的实用性,避免了取下药瓶再次挂取的麻烦;且弧形杆3的外凸的结构设置使得其与地面接触时稳定性更佳,所述弧形杆3角度的设置使弧形杆3彼此之间受力均匀,同时缩短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以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病人在输液时,想散步或者是如厕时,将输液架取下倒置,弧形杆3对输液架形成稳定支撑,U型挂钩12直接移动至第二开口11倒置后的底端,整个过程方便省力,避免了以往需陪护人员手持药瓶高高举起,陪同输液病人出入的麻烦,同时也避免了寻找并更换输液架的麻烦,实现了一杆多用的功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力。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杆2可上下移动的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输液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液杆,其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圆柱状杆体,所述输液杆顶端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置于所述输液杆内,并可在所述输液杆内上下移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开口适配;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设置环型挂钩,所述环型挂钩靠近所述固定杆顶端的位置设置缺口;所述输液杆的底端沿所述输液杆纵向,并绕所述输液杆外周均匀设置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设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的U型挂钩;/n弧形固定爪,其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输液杆顶端外周的弧形杆,所述弧形杆向外凸起,所述弧形杆首端和尾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输液杆轴线呈30-60度夹角;/n导轨,其设置在屋顶内侧,并置于病人输液处的上方;所述导轨内设置与所述导轨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设置与所述环型挂钩适配的圆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液杆,其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圆柱状杆体,所述输液杆顶端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置于所述输液杆内,并可在所述输液杆内上下移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开口适配;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设置环型挂钩,所述环型挂钩靠近所述固定杆顶端的位置设置缺口;所述输液杆的底端沿所述输液杆纵向,并绕所述输液杆外周均匀设置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设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的U型挂钩;
弧形固定爪,其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输液杆顶端外周的弧形杆,所述弧形杆向外凸起,所述弧形杆首端和尾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输液杆轴线呈30-60度夹角;
导轨,其设置在屋顶内侧,并置于病人输液处的上方;所述导轨内设置与所述导轨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设置与所述环型挂钩适配的圆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可上下移动的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输液杆在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上方的位置设置沿所述输液杆纵向开设的第一滑槽,并在所述第一滑槽的侧边设置多个与所述第一滑槽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夫健,王林,夏大文,谭棉,潘仁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