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儿童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19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5
本方案公开了儿科治疗辅助设备领域的医用儿童座椅,包括本体、输液架、支撑架和螺旋叶片轴;坐垫上设有固定板,螺旋叶片轴包括转轴,转轴上连接有螺旋叶片,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支撑架包括支撑块,支撑块连接在坐垫上,支撑块上滑动连接有滑轨,滑轨远离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输液架包括输液杆,输液杆竖直滑动穿过套筒,输液杆的下端连接有工字轮,工字轮滑动卡接在螺旋叶片上。通过本方案可以使得输液杆在水平方向上远离或靠近坐垫,进而实现输液杆与坐垫之间的间距调节。且支撑架对输液杆起着支撑作用,工字轮对输液杆起着支撑和限位作用,避免输液杆晃动和歪倒。解决了患儿在座椅上输液时,因好动等原因导致输液架晃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儿童座椅
本技术涉及儿科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医用儿童座椅。
技术介绍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在医院也有针对儿科方面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专属科室,目前,儿科检查、治疗和护理等操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辅助设备,有的是增强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有的则是为了医生诊断、治疗等的过程中方便操作。由于医院的病床数量有限,当病床不够用时,通常会安排一些适合不用病床的患者在座椅上接收治疗,比如输液,这样的情况下,安排患儿在座椅上进行输液时,由于儿童比较好动,座椅旁边的输液架位置基本是固定的,一些手臂较长的儿童很可能碰到输液架,使输液架和输液瓶晃动,难免会使得扎进患儿皮肤内的针头也随着晃动,稍微使劲还可能将输液架晃倒地上,难免会伤及旁边的人员,所以目前医院使用的座椅及座椅旁的输液架的放置方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即使有家属看护也不一定能够随时盯住孩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医用儿童座椅,以解决医院目前的患儿在座椅上输液时,因好动等原因容易导致输液架晃动,甚至倒地的问题。本方案中的医用儿童座椅,包括本体,本体包括椅腿,椅腿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坐垫末端连接有靠背;所述座椅还包括输液架、支撑架和螺旋叶片轴;所述坐垫上设有固定板,螺旋叶片轴包括转轴,转轴上连接有螺旋叶片,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支撑架包括支撑块,支撑块连接在坐垫上,支撑块上滑动连接有滑轨,滑轨远离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输液架包括输液杆,输液杆竖直滑动穿过套筒,输液杆的下端连接有工字轮,工字轮滑动卡接在螺旋叶片上。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方案中由于工字轮滑动卡接在螺旋叶片上,且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所以控制微型电机正反转,正反转的微型电机带动转轴正反方向转动,则螺旋叶片随着转轴转动,而螺旋叶片上的工字轮则在螺旋叶片上沿着转轴的轴向移动。工字轮连接在输液杆的下端,输液杆竖直方向上滑动穿过套筒,套筒上连接的滑轨又滑动连接在支撑块上,所以在工字轮移动的过程中,滑轨也会相对固定板来回滑动,这个过程使得输液杆在水平方向上远离或靠近坐垫,进而实现输液杆与坐垫之间的间距调节。且支撑架对输液杆起着支撑作用,工字轮对输液杆起着支撑和限位作用,避免输液杆晃动和歪倒。通过调节输液杆和坐垫的间距,使得患儿的手臂够不着输液杆,这样就可以避免患儿好动而误碰到输液杆,即使旁人误碰到本方案设置的输液杆,也不轻易能够使输液杆倒地。进一步,所述坐垫上表面的两侧边缘设有扶手,所述固定板位于其中一个扶手的正下方,且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在该扶手的边缘。在输液时通常是在手背上扎针,所以将固定板和支撑块设置在靠近同一边扶手的地方,这样使得整个座椅的结构更紧凑,而且患儿会在一定程度上顾忌扎针的手而减弱这只手臂的晃动,进而可以更好的避免患儿的手碰到输液杆。进一步,所述输液杆为棱柱状。棱柱状的输液杆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相对于圆柱状的输液杆而言,稳定性更好,减弱了相对转动的趋势。进一步,所述坐垫下方设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坐垫侧边设有控制微型电机运行的开关按钮,开关按钮接通电源。通过电机控制转轴的转动,可以减轻人力。进一步,所述开关按钮设置在支撑块的正下方。由于受到支撑块的阻碍,这个位置是坐在座椅上的患儿不易碰到的地方,进而可以避免患儿因好奇去误按开关按钮。进一步,所述螺旋叶片的直径从靠近固定板向远离固定板的方向逐渐增大。螺旋叶片的该设计方式,结合输液杆滑动连接在套筒中的特点,可以在输液杆远离坐垫方向移动时也向上移动。对于大龄患儿,手臂也相应较长,不仅使输液杆在水平方向远离患儿,还在竖直方向调高了输液瓶的位置,避免患儿起身去拉动输液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医用儿童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医用儿童座椅的其中一种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标记:靠背101、扶手102、坐垫103、椅腿104、挂钩201、输液杆202、工字轮203、滑轨301、套筒302、支撑块303、加强筋304、螺旋叶片401、转轴402、开关按钮5、固定板6、微型电机7。如图1所示,医用儿童座椅,包括本体、输液架、支撑架和螺旋叶片401轴;本体包括椅腿104,椅腿104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103,坐垫103末端连接有靠背101,坐垫103上表面的两侧边缘设有扶手102;坐垫103上设有固定板6,固定板6位于其中一个扶手102的正下方;螺旋叶片401轴包括转轴402,转轴402上连接有螺旋叶片401,转轴402转动连接在固定板6上,螺旋叶片401的直径从靠近固定板6向远离固定板6的方向逐渐增大。支撑架包括支撑块303,支撑块303固定连接在固定板6正上方的扶手102的边缘,支撑块303和扶手102之间连接有三角体状的加强筋304,加固支撑块303的稳定性,支撑块303上滑动连接有滑轨301,滑轨301远离支撑块3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302;输液架包括棱柱状的输液杆202,输液杆202竖直滑动穿过套筒302,输液杆202的下端连接有工字轮203,工字轮203滑动卡接在螺旋叶片401上,输液杆202的上端设有用于挂输液瓶的挂钩201。为了减轻人工劳动力,本方案坐垫103下方设有微型电机7,微型电机7的输出轴与转轴402固定连接,坐垫103侧边设有控制微型电机7运行的开关按钮5,开关按钮5接通电源。通过按动开关按钮5,使得微型电机7转动,进而带动转轴402转动。本方案中由于工字轮203滑动卡接在螺旋叶片401上,且转轴402转动连接在固定板6上,所以正反方向转动转轴402,则螺旋叶片401随着转轴402转动,而螺旋叶片401上的工字轮203则在螺旋叶片401上沿着转轴402的轴向移动。工字轮203连接在输液杆202的下端,输液杆202竖直方向上滑动穿过套筒302,套筒302上连接的滑轨301又滑动连接在支撑块303上的,所以在工字轮203移动的过程中,滑轨301也会相对固定板6来回滑动,这个过程使得输液杆202在水平方向上远离或靠近坐垫103,进而实现输液杆202与坐垫103之间的间距调节。且支撑架对输液杆202起着支撑作用,工字轮203对输液杆202起着支撑和限位作用,避免输液杆202晃动和歪倒。如图2所示,本方案螺旋叶片401的直径从靠近固定板6向远离固定板6的方向逐渐增大,结合输液杆202滑动连接在套筒302中,所以可以在输液杆202远离坐垫103方向移动时也向上移动。对于大龄患儿,手臂也相应较长,不仅使输液杆202在水平方向远离患儿,还在竖直方向调高了输液瓶的位置,避免患儿起身去拉动输液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医用儿童座椅,包括本体,本体包括椅腿,椅腿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坐垫末端连接有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输液架、支撑架和螺旋叶片轴;所述坐垫上设有固定板,螺旋叶片轴包括转轴,转轴上连接有螺旋叶片,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支撑架包括支撑块,支撑块连接在坐垫上,支撑块上滑动连接有滑轨,滑轨远离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输液架包括输液杆,输液杆竖直滑动穿过套筒,输液杆的下端连接有工字轮,工字轮滑动卡接在螺旋叶片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医用儿童座椅,包括本体,本体包括椅腿,椅腿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坐垫末端连接有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输液架、支撑架和螺旋叶片轴;所述坐垫上设有固定板,螺旋叶片轴包括转轴,转轴上连接有螺旋叶片,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支撑架包括支撑块,支撑块连接在坐垫上,支撑块上滑动连接有滑轨,滑轨远离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输液架包括输液杆,输液杆竖直滑动穿过套筒,输液杆的下端连接有工字轮,工字轮滑动卡接在螺旋叶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上表面的两侧边缘设有扶手,所述固定板位于其中一个扶手的正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超英黄楠郑丹妮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