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18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在所述透析袋导管端部的螺纹环和固定在所述腹透管端部的凸出柱,所述螺纹环螺纹连接在所述凸出柱的外部,还包括:与所述凸出柱一体成型的轴环,所述螺纹环在螺纹旋紧到所述凸出柱外部之后被卡在所述轴环的开口内,所述轴环的环壁上固定有一层环形密封圈;转动连接在所述凸出柱中凸出管部中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上具有与所述转动环一体成型的两个第一杆部,两个所述第一杆部上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杆部一体成型的插杆;利用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可以稳固、快捷以及无污染的实现腹透管和透析袋导管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血透装置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而腹膜透管是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利用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透析袋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这样,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现有公开号为CN20671504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腹透管接口装置,解决外露的旋合部易被病菌污染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连接接口和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包括旋合部,旋合部螺纹连接于连接接口,连接接口上设有凸缘,凸缘上套设有包覆旋合部的隔离套,隔离套可拆卸连接于凸缘,隔离套包括多个折叠环,相邻折叠环在隔离套收纳时依次套设并在隔离套展开时首尾连接。上述的这种腹透管接口装置能避免旋合部被污染而引发患者感染,还具有隔离套可以重复利用、及时收纳和展开的优点,但是上述的这种腹透管接口装置依旧存在一些缺点,如:虽然采用了一定的覆盖对接头进行防污染保护,但是由于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将腹透管端部与透析袋导管端部对接,而在对接的过程由于腹透管和透析袋导管都较细小,在对接时又需要一手握持腹透管一手握持透析袋导管进行对接,常常发生对接不准而导致手触碰的情况,发生这样的情况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较容易造成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透析袋导管端部的螺纹环和固定在所述腹透管端部的凸出柱,所述螺纹环螺纹连接在所述凸出柱的外部,还包括:与所述凸出柱一体成型的轴环,所述螺纹环在螺纹旋紧到所述凸出柱外部之后被卡在所述轴环的开口内,所述轴环的环壁上固定有一层环形密封圈;转动连接在所述凸出柱中凸出管部中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上具有与所述转动环一体成型的两个第一杆部,两个所述第一杆部在靠近所述螺纹环的一面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杆部一体成型的插杆;以及与所述螺纹环一体成型的凸出环部,所述凸出环部上具有两个与所述凸出环部一体成型的第二杆部,两个所述第二杆部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插杆插入的插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可以稳固、快捷以及无污染的实现腹透管和透析袋导管的连接,当进行二者的连接时,操作者不需要一手握持腹透管端部的凸出柱和透析袋导管上的螺纹环进行连接,能够避免手部碰触到凸出柱和螺纹环,不会导致污染;且通过利用第一杆部上的插柱与第二杆部上的插孔的定位,能够快速实现两者的对接,当对接之后将螺纹环旋到凸出柱的外部时,插柱依旧保持在插孔内,而转动环会随着旋紧的过程而转动,直至螺纹环完全插入至轴环内被环形密封圈密封,从而完成连接,故连接的过程稳固而快捷。较佳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杆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杆,所述支杆的端部固定有插块,所述第二杆部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杆插入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杆上插块与插槽的配合能够为腹透管上的凸出柱与透析袋导管上的螺纹环的连接进行导向。较佳的,所述转动环上具有与所述转动环一体成型的环形滑块,所述凸出柱中的所述凸出管部上开设有供所述环形滑块滑动的环形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环形滑块和环形滑槽的配合使得转动环能够转动更加平滑。较佳的,所述环形滑块和所述环形滑槽的正截面为凸字形或燕尾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形或凸字形的环形滑块能够方便制造,且能够避免其从环形滑槽内脱离。较佳的,所述凸出柱中的所述凸出管部上固定有两个匚字形的手捏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匚字形的手捏环能够方便操作者握持捏取。较佳的,两个所述手捏环的表面分别固定有一层防滑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能够增大操作者握持手捏环时的手部摩擦力。较佳的,所述插杆的端部具有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端部的圆角能够方便插杆插入到插孔。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可以稳固、快捷以及无污染的实现腹透管和透析袋导管的连接,当进行二者的连接时,操作者不需要一手握持腹透管端部的凸出柱和透析袋导管上的螺纹环进行连接,能够避免手部碰触到凸出柱和螺纹环,不会导致污染;且通过利用第一杆部上的插柱与第二杆部上的插孔的定位,能够快速实现两者的对接,当对接之后将螺纹环旋到凸出柱的外部时,插柱依旧保持在插孔内,而转动环会随着旋紧的过程而转动,直至螺纹环完全插入至轴环内被环形密封圈密封,从而完成连接,故连接的过程稳固而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是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B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透析袋导管;11、螺纹环;2、腹透管;21、凸出柱;22、轴环;221、环形密封圈;211、凸出管部;23、转动环;231、第一杆部;232、插杆;111、凸出环部;112、第二杆部;113、插孔;2311、支杆;2312、插块;2313、插槽;234、环形滑块;235、环形滑槽;2111、手捏环;2112、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4,一种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透析袋导管1端部的螺纹环11和固定在腹透管2端部的凸出柱21,其中螺纹环11螺纹连接在凸出柱21的外部以实现腹透管2和透析袋导管1的连接;其中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还包括与凸出柱21一体成型的轴环22,当螺纹环11在螺纹旋紧到凸出柱21外部之后被卡在轴环22的开口内,为了实现连接的密封,在轴环22的环壁上固定有一层环形密封圈221用于密封;其中在凸出柱21中的凸出管部211外部还转动连接有转动环23,在转动环23上具有与转动环23一体成型的两个第一杆部231,将两个第一杆部231在靠近螺纹环11的一面分别具有与第一杆部231一体成型的插杆232,同时在螺纹环11的外部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凸出环部111,其中在凸出环部111上具有两个与凸出环部111一体成型的第二杆部112,并在两个第二杆部112上分别开设有供插杆232插入的插孔113;通过利用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可以稳固、快捷以及无污染的实现腹透管2和透析袋导管1的连接;当进行二者的连接时,操作者不需要一手握持腹透管2端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透析袋导管(1)端部的螺纹环(11)和固定在所述腹透管(2)端部的凸出柱(21),所述螺纹环(11)螺纹连接在所述凸出柱(2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与所述凸出柱(21)一体成型的轴环(22),所述螺纹环(11)在螺纹旋紧到所述凸出柱(21)外部之后被卡在所述轴环(22)的开口内,所述轴环(22)的环壁上固定有一层环形密封圈(221);/n转动连接在所述凸出柱(21)中凸出管部(211)中的转动环(23),所述转动环(23)上具有与所述转动环(23)一体成型的两个第一杆部(231),两个所述第一杆部(231)在靠近所述螺纹环(11)的一面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杆部(231)一体成型的插杆(232);/n以及与所述螺纹环(11)一体成型的凸出环部(111),所述凸出环部(111)上具有两个与所述凸出环部(111)一体成型的第二杆部(112),两个所述第二杆部(112)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插杆(232)插入的插孔(1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透析袋导管(1)端部的螺纹环(11)和固定在所述腹透管(2)端部的凸出柱(21),所述螺纹环(11)螺纹连接在所述凸出柱(2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凸出柱(21)一体成型的轴环(22),所述螺纹环(11)在螺纹旋紧到所述凸出柱(21)外部之后被卡在所述轴环(22)的开口内,所述轴环(22)的环壁上固定有一层环形密封圈(221);
转动连接在所述凸出柱(21)中凸出管部(211)中的转动环(23),所述转动环(23)上具有与所述转动环(23)一体成型的两个第一杆部(231),两个所述第一杆部(231)在靠近所述螺纹环(11)的一面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杆部(231)一体成型的插杆(232);
以及与所述螺纹环(11)一体成型的凸出环部(111),所述凸出环部(111)上具有两个与所述凸出环部(111)一体成型的第二杆部(112),两个所述第二杆部(112)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插杆(232)插入的插孔(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透管与透析袋导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杆部(23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