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安全防回流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17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安全防回流引流袋,包括引流袋和引流管,所述引流袋的顶部连通有引流管,且引流管呈两段式结构,并且两段引流管之间连通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腔道,且内腔道的一侧设置有嵌设于调节阀中的浮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引流管中的流体正向流动时,流体穿过内腔道中间位置的通槽,向浮球一侧进行运动,由于流体对浮球的推挤力,浮球不会对内腔道进行堵塞作用,从而不会影响流体流动,当引流管中的流体进行反向流动时,流体对浮球向内腔道一侧进行推挤,从而使得浮球与内腔道之间进行贴合,由于内腔道的通槽直径小于浮球,浮球即会阻止流体反向流动,进而防止倒流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安全防回流引流袋
本技术涉及引流袋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安全防回流引流袋。
技术介绍
引流袋一般指的是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局部手术深处的渗血、积液等需要用管道引出,引流管末端接的一个专门盛引流出来液体的透明塑料袋。然而现有的引流袋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现有的引流袋大多采用简单袋体加引流管式结构,导致引流袋使用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会产生一定的流体倒流现象,加重病患的痛苦,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引流袋存在一定倒流现象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安全防回流引流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安全防回流引流袋,包括引流袋和引流管,所述引流袋的顶部连通有引流管,且引流管呈两段式结构,并且两段引流管之间连通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腔道,且内腔道的一侧设置有嵌设于调节阀中的浮球,所述浮球远离内腔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两端通过弧形板与调节阀的内壁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内腔道呈漏斗式结构,且内腔道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槽,并且内腔道的凸起端远离浮球一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内腔道的凸起端朝向引流管入口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调节阀的外部设置有拨块,且拨块通过连接块与弧形板之间传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调节阀上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与连接块之间对应设置,并且活动槽与顶部弧形板的上端面贴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内腔道通槽直径。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在引流管中的流体正向流动时,流体穿过内腔道中间位置的通槽,向浮球一侧进行运动,由于流体对浮球的推挤力,浮球不会对内腔道进行堵塞作用,从而不会影响流体流动,当引流管中的流体进行反向流动时,流体对浮球向内腔道一侧进行推挤,从而使得浮球与内腔道之间进行贴合,由于内腔道的通槽直径小于浮球,浮球即会阻止流体反向流动,进而防止倒流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阀纵剖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阀侧视局部剖视图;图例说明:1、引流袋;2、引流管;3、调节阀;4、拨块;5、内腔道;6、浮球;701、弧形板;702、连接杆;703、连接块;704、活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安全防回流引流袋,包括引流袋1和引流管2,引流袋1的顶部连通有引流管2,且引流管2呈两段式结构,并且两段引流管2之间连通有调节阀3,调节阀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腔道5,且内腔道5的一侧设置有嵌设于调节阀3中的浮球6,浮球6远离内腔道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702,且连接杆702的两端通过弧形板701与调节阀3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杆702位于两个弧形板701的内侧中心位置处,两个弧形板701与调节阀3的内壁滑动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内腔道5呈漏斗式结构,且内腔道5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槽,并且内腔道5的凸起端远离浮球6一侧,内腔道5的凸起端朝向引流管2入口端,浮球6的直径大于内腔道5通槽直径,保证了浮球6对内腔道5的通槽的阻隔。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阀3的外部设置有拨块4,且拨块4通过连接块703与弧形板701之间传动连接,调节阀3上开设有活动槽704,且活动槽704与连接块703之间对应设置,并且活动槽704与顶部弧形板701的上端面贴合,弧形板701的宽度大于活动槽704,且在拨块4拨动过程中,始终对活动槽704与调节阀3的内部进行阻隔,防止内部流体外流。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引流袋1使用的过程中,将拨块4拨动至远离内腔道5的一端,此时内部通过连接块703传动连接的连接杆702失去对于浮球6的限制作用,浮球6可以在连接杆702和内腔道5之间进行自由运动,在引流管2中的流体正向流动时,流体穿过内腔道5中间位置的通槽,向浮球6一侧进行运动,由于流体对浮球6的推挤力,浮球6不会对内腔道5进行堵塞作用,从而不会影响流体流动;当引流管2中的流体进行反向流动时,流体对浮球6向内腔道5一侧进行推挤,从而使得浮球6与内腔道5之间进行贴合,由于内腔道5的通槽直径小于浮球6,浮球6即会阻止流体反向流动,进而防止倒流现象的发生;在需要暂停引流袋1的使用时,拨动拨块4向靠近内腔道5的一侧进行运动,拨块4通过连接块703连动弧形板701进行运动,从而传动弧形板701之间的连接杆702进行运动,连接杆702推挤浮球6至与内腔道5贴合位置,从而对流体进行隔断,以此实现对于引流袋1的暂停使用,提升引流袋1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安全防回流引流袋,包括引流袋(1)和引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1)的顶部连通有引流管(2),且引流管(2)呈两段式结构,并且两段引流管(2)之间连通有调节阀(3),所述调节阀(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腔道(5),且内腔道(5)的一侧设置有嵌设于调节阀(3)中的浮球(6),所述浮球(6)远离内腔道(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702),且连接杆(702)的两端通过弧形板(701)与调节阀(3)的内壁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安全防回流引流袋,包括引流袋(1)和引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1)的顶部连通有引流管(2),且引流管(2)呈两段式结构,并且两段引流管(2)之间连通有调节阀(3),所述调节阀(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腔道(5),且内腔道(5)的一侧设置有嵌设于调节阀(3)中的浮球(6),所述浮球(6)远离内腔道(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702),且连接杆(702)的两端通过弧形板(701)与调节阀(3)的内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安全防回流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道(5)呈漏斗式结构,且内腔道(5)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槽,并且内腔道(5)的凸起端远离浮球(6)一侧。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禄科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