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引器吸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17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吸引管体、三通连接管、连接丝头a、连接丝头b、吸引弯管头、内丝连接口a、三通丝堵帽、内丝连接口b、进气口、旋转丝杆堵a、气囊球、旋转丝杆堵b;采用将吸引管体前端连接丝头a与外置的吸引机的负压内丝吸引口连接,利用吸引机产生的吸引负压连接吸引管体对手术在患者的积血或积液进行吸引清除操作,可方便医护人员有效地对手术中碎骨、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进行吸引清除,而且遇到碎骨、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内结块将吸引管体堵塞,可捏压吸引管体三通处的气囊产生的瞬间压力,将吸引管体内堵塞的结块顶出疏通,具有操作简单、清堵方便的优点,是理想的新型吸引器吸引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吸引器吸引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的
,尤指一种新型吸引器吸引管。
技术介绍
外科手术中的骨碎屑清除与清理积血或积液、把持破裂血管的断端,临床急救中的吸痰,妇科手术的人工流产等,都离不开吸引器。吸引器主要是用于吸除手术中碎骨、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使手术清楚,减少污染机会。吸引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这样大气压就会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完成“吸引”的效果。然而传统的吸引管只能对手术中碎骨屑清除,以及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进行吸引清除,如遇到碎骨屑、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结块将吸引管堵塞,就只能更换吸引管在进行吸引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还给手术中的操作造成繁琐,给外科手术中的碎骨屑清除,以及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清理带来了诸多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吸引器吸引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放案是:一种新型吸引器吸引管,包括吸引管体、三通连接管、连接丝头a、连接丝头b、吸引弯管头、内丝连接口a、三通丝堵帽、内丝连接口b、进气口、旋转丝杆堵a、气囊球、旋转丝杆堵b;采用硅胶材料制作吸引管体,吸引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丝头a与连接丝头b,连接丝头a的前侧设置带内丝连接口a的吸引弯管头,吸引管体的中后部设置三通连接管,三通连接管的下部管设有三通丝堵帽,三通连接管的下部管的连接丝头与气囊球上部的内丝连接口b连接,气囊球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旋转丝杆堵a和旋转丝杆堵b。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将吸引管体前端连接丝头a与外置的吸引机的负压内丝吸引口连接,利用吸引机产生的吸引负压连接吸引管体对手术在患者的碎骨屑清除,以及积血或积液进行吸引清除操作,可方便医护人员有效地对手术中碎骨屑清除,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进行吸引清除,而且遇到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内结块将吸引管体堵塞,可捏压吸引管体三通处的气囊产生的瞬间压力,将吸引管体内堵塞的结块顶出疏通,具有操作简单、清堵方便的优点,是理想的新型吸引器吸引管。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吸引器吸引管示意图;图中:1、吸引管体,2、三通连接管,3、连接丝头a,4、连接丝头b,5、吸引弯管头,6、内丝连接口a,7、三通丝堵帽,8、内丝连接口b,9、进气口,10、旋转丝杆堵a,11、气囊球,12、旋转丝杆堵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吸引器吸引管,包括吸引管体1、三通连接管2、连接丝头a3、连接丝头b4、吸引弯管头5、内丝连接口a6、三通丝堵帽7、内丝连接口b8、进气口9、旋转丝杆堵a10、气囊球11、旋转丝杆堵b12;采用硅胶材料制作吸引管体1,吸引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丝头a3与连接丝头b4,连接丝头a3的前侧设置带内丝连接口a6的吸引弯管头5,吸引管体1的中后部设置三通连接管2,三通连接管2的下部管设有三通丝堵帽7,三通连接管2的下部管的连接丝头与气囊球11上部的内丝连接口b连接,气囊球1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旋转丝杆堵a10和旋转丝杆堵b12,即为新型吸引器吸引管。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吸引管体1前端的连接丝头b4与吸引弯管头5的内丝连接口a6进行连接,将吸引管体1后端连接丝头a3与外置的吸引机的负压内丝吸引口连接,再将吸引管体1的三通连接管2三通下管与气囊球11的连接丝头进行连接;开启外置的吸引机,使吸引管体1内产生负压,医护人员将产生吸引负压的吸引弯管头5置入手术中患者的碎骨屑清除,以及积血或积液处的清除,可将手术中的碎骨屑、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进行吸引清除操作;如果遇到碎骨屑、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内结块将吸引管体堵塞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只需要捏压吸引管体三通连接管2下部的气囊球11,气囊球11产生的瞬间压力即可将吸引管体1内堵塞的结块顶出疏通,气囊球11上下两端的旋转丝杆堵a10和旋转丝杆堵b12可控制气囊球11的进出气量,方便医护人员连续进行操作使用。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吸引器吸引管,其结构,包括吸引管体、三通连接管、连接丝头a、连接丝头b、吸引弯管头、内丝连接口a、三通丝堵帽、内丝连接口b、进气口、旋转丝杆堵a、气囊球、旋转丝杆堵b;其特征是:采用硅胶材料制作吸引管体,吸引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丝头a与连接丝头b,连接丝头a的前侧设置带内丝连接口a的吸引弯管头,吸引管体的中后部设置三通连接管,三通连接管的下部管设有三通丝堵帽,三通连接管的下部管的连接丝头与气囊球上部的内丝连接口b连接,气囊球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旋转丝杆堵a和旋转丝杆堵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吸引器吸引管,其结构,包括吸引管体、三通连接管、连接丝头a、连接丝头b、吸引弯管头、内丝连接口a、三通丝堵帽、内丝连接口b、进气口、旋转丝杆堵a、气囊球、旋转丝杆堵b;其特征是:采用硅胶材料制作吸引管体,吸引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曾颖陈珍余静杨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