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臂体、U型臂体成型方法及起重臂技术

技术编号:2479003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型臂体、U型臂体成型方法及起重臂。U型臂体成型方法包括:1)将理论U型臂体模型的椭圆弧形段转化成近似椭圆的多线段组合段,多线段组合段的线段长为相邻两道理论折弯间距x(30~50mm),计算出折弯道次n,n=(L/x)±2,得到理论中间折弯角度a=180°/n,由公式a*(n‑2)+2*b=180°计算理论端部折弯角度b;选取实际端部折弯角度B为:B=b/k(1.5≤k≤2.5);根据公式A*(n‑2)+2*B=180°计算实际中间折弯角度A;2)根据步骤1)中的计算值绘制多线段组合段的展开图,并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画折弯线,然后按照折弯线对待成型工件进行折弯。这样,在U型臂体成型时,仅需准备与角度B、角度A适配的两种角度校验工具,大大的提高了U型臂体成型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型臂体、U型臂体成型方法及起重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型臂体、U型臂体成型方法及起重臂。
技术介绍
起重机的起重臂截面形成主要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二边形、U型。多变形截面起重臂一般采用厚板结构,工艺相对简单;而U型截面是一种较理想的起重臂截面形式,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外形美观,在适用高强度环境时优势明显,但是其制造工艺比较复杂。通常来说,U型零件一般通过挤压成型,但对于起重机的起重臂这样的大型部件是无法采用压型加工的,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待成型工件经过等距离多次折弯来形成U型臂体,由于U型臂体的圆弧部分近似为半椭圆形,当选择等距离多次折弯时,势必造成每次折弯的角度不同,这就需要记录下每一次折弯的角度,并制造不同角度的校验工具,在每进行一次折弯时都需要及时使用校验工具进行角度的比对,不同的角度需要更换不同的校验工具,也就造成了在折弯成型U型臂体时需要准备多种角度的校验工具,且折弯时需要随时更换校验工具,造成了加工效率低、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臂体成型方法,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U型臂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理论U型臂体模型的椭圆弧形段转化成近似椭圆的多线段组合段,其中多线段组合段的线段长为相邻两道理论折弯间距x,x选取(30~50)mm,根据理论折弯间距和U型臂体模型的中心圆弧长度L计算出折弯道次n,n=(L/x)±2,得到理论中间折弯角度a=180°/n,根据公式a*(n-2)+2*b=180°计算理论端部折弯角度b;/n选取实际端部折弯角度B为:B=b/k(1.5≤k≤2.5);根据公式A*(n-2)+2*B=180°计算实际中间折弯角度A;/n2)根据步骤1)中的计算值绘制多线段组合段的展开图,并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画折弯线,然后按照...

【技术特征摘要】
1.U型臂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理论U型臂体模型的椭圆弧形段转化成近似椭圆的多线段组合段,其中多线段组合段的线段长为相邻两道理论折弯间距x,x选取(30~50)mm,根据理论折弯间距和U型臂体模型的中心圆弧长度L计算出折弯道次n,n=(L/x)±2,得到理论中间折弯角度a=180°/n,根据公式a*(n-2)+2*b=180°计算理论端部折弯角度b;
选取实际端部折弯角度B为:B=b/k(1.5≤k≤2.5);根据公式A*(n-2)+2*B=180°计算实际中间折弯角度A;
2)根据步骤1)中的计算值绘制多线段组合段的展开图,并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画折弯线,然后按照折弯线对待成型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锋朱永智柴书杰段嵩岭谢华华朱新民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