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967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其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其主体设置有扩张囊,所述扩张囊的下侧面连接有若干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为弧形条状结构,所述固定装置与周围软组织或肌肉通过缝合固定,通过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固定装置设置为弧形条状结构,使得固定装置与周围软组织或者肌肉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减小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产生的下坠感与不适感,提高患者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
技术介绍
组织扩张器是植入皮下然后逐渐充胀以拉伸外层组织的装置。此类扩张器用于形成接收永久假体的袋,并且/或者用于产生增加的皮肤表面区域,使得皮肤可用于移植或重建。在乳房植入物的情况下,组织扩张器用于产生将最终接收永久性乳房植入物的乳房袋。这些扩张器通常由硅树脂聚合物壳体形成,并且以塌缩状态植入。在植入之后,随时间推移盐水或一些其他流体例如通过注射孔口周期性地注入扩张器中直到获得期望尺寸的袋。如专利技术公开号为CN105361958A所示的一种防止移位并具有定向扩张功能的软组织扩张器为例,通过在襄体的下方设置加厚贴片,并在加厚贴片的四个角的位置分别连接有四个边角,利用四个边角实现与患者的皮肤的缝合固定,对扩张器实现我位置的固定,但是上述扩张器在植入患者体内后,用于扩张器后期会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外加上患者的活动等因素,导致扩张器与人体连接处产生下坠感和疼痛感,降低用户植入后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使得乳房重建扩张器与人体组织实现定位与固定,并且通过增大固定装置与人体的接触面积来降低不适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其主体设置有扩张囊,所述扩张囊的下侧面连接有若干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为弧形条状结构,所述固定装置与周围软组织或肌肉通过缝合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扩张囊与固定装置连接,固定装置与周围软组织或者肌肉缝合连接,实现扩张囊自身的固定,避免其因重力、挤压或者人体运动的因素导致扩张囊的移位,使得乳房在此设计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的作用下扩张均匀,提高乳房重建效果,弧形条状结构的固定装置增大了与周围软组织或者肌肉的接触面积,故可有效减小扩张器因其重力作用产生的下坠感。优选的,所述扩张囊的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蜂窝状凹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蜂窝状凹点的设置可增大扩张囊外壁与周围软组织或肌肉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扩张囊晃动。优选的,所述扩张囊的外壁均匀涂覆有防感染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植入时发生感染。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表面至少开设有一个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孔的设置对固定装置在缝合的过程中具有导向与定位作用,另外,缝合针穿过固定装置上的定位孔,可减小缝合过程中对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的伤害。优选的,所述扩张囊与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的使用寿命,避免扩张囊与固定装置在人体内发生分离。优选的,其主体设置有注射构件,所述注射构件与所述扩张囊实现内部连通连接,所述注射构件设置有注射座,所述注射座与周围软组织或肌肉缝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射座形成了生理盐水注入的注射口,并与周围的软组织或肌肉缝合,避免后期注水困难。优选的,所述注射座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垫片,所述限位垫片与注射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垫片的设置可确定具体的注射位置。优选的,所述注射构件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两端分别与扩张囊、注射座连通连接,所述导管内设置有塞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塞体的目的在于防止扩张囊中的生理盐水出现返流。优选的,所述注射构件设置有流放管,所述流放管的两端分别与扩张囊、注射座连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放管可实现生理盐水的放出。优选的,所述流放管的一端设置有防流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流塞的设置可有效避免扩张器内的生理盐水出现测漏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弧形条状结构的固定装置的设置,可有效减小扩张器产生的下坠感;(2)塞体的设置,可防止扩张囊中的生理盐水出现返流;(3)流放管和防流塞的设置,使得扩张囊中的生理盐水顺利排出,并可阻止排放前的盐水外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扩张囊;2-固定装置;3-定位孔;4-凹点;5-注射座;6-限位垫片;7-导管;8-塞体;9-流放管;10-防流塞。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2所示的一种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其主体包括扩张囊1,所述扩张囊1具有上下两侧面,其中下侧面为一规则的圆形平面,并且平坦的抵靠患者体内的软组织或者胸壁放置,上侧面设置为弧面结构,在植入时从胸壁面向外放置。所述扩张囊1的下侧面连接有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伸出扩装囊1边缘,所述固定装置2与所述扩张囊1为一体成型连接,固定装置2与扩张囊1一体成型结构的设置,可提高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的使用寿命,相较于固定装置2与扩张囊1后期通过连接件连接而言,可有效降低固定装置2与扩张囊1在体内发生意外分离的几率,提高了此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使用的安全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2设置有若干个,此处以三个固定装置2的结构形式展开描述,其中的两个固定装置2的连线与扩张囊1下侧面的直径重合,第三个固定装置2与扩张囊1下侧面的圆心连线垂直于前两个固定装置2的连线,每个固定装置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贯穿于固定装置2的定位孔3,每个固定装置2上的定位孔3至少设置有一个,医护人员利用缝合针穿过固定装置2上的定位孔3与周围软组织或者肌肉缝合连接,以此减小缝合过程中,缝合针对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的伤害。所述固定装置2中至少有一个设置为弧形条状结构,且乳房重建扩张器在植入后,设置为弧形条状结构的其中一个固定装置2处于竖直状态的扩张囊1的最上端,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可增大固定装置2与周围软组织或者肌肉的接触面积,可有效减轻由于人体活动或站立导致植入后的扩张器因其重力作用产生的下坠感与疼痛感,降低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给人体带来的不适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扩张囊1的上侧面与下侧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蜂窝状的凹点4,此处的凹点4位于扩张囊1与人体软组织或者肌肉相接触的外壁,蜂窝状凹点4的设置可增大扩张囊1与周围软组织或者肌肉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降低周围肌肉对扩张囊1挤压产生的移位变形的几率。所述扩张囊1的外壁均匀涂覆有防感染层,此处的防感染层优选为抗生素,在涂抹抗生素的过程中,一部分抗生素会进入凹点4中,凹点4对抗生素起到依附作用,使得抗生素在扩张囊1表面形成一层抗感染膜,可有效防止抗生素滴落,并且可避免扩张囊1在植入时发生感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还包括注射构件,所述注射构件与所述扩张囊1可实现内部连通连接,注射构件的设置便于扩张囊1在植入后的生理盐水的进出,所述注射构件设置有注射座5,所述注射座5设置为圆柱体并同扩张囊1一同置于皮下,且与周围软组织或者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其主体设置有扩张囊(1),所述扩张囊(1)的下侧面连接有若干个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为弧形条状结构,所述固定装置(2)与周围软组织或肌肉通过缝合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其主体设置有扩张囊(1),所述扩张囊(1)的下侧面连接有若干个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为弧形条状结构,所述固定装置(2)与周围软组织或肌肉通过缝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囊(1)的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蜂窝状凹点(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囊(1)的外壁均匀涂覆有防感染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表面至少开设有一个定位孔(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囊(1)与所述固定装置(2)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装置的乳房重建组织扩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星飞乔恩奇杨红健扈杰杰宣浩军王晨梁晨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