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机柔性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672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烧结机柔性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板、下板、左板、右板布置成四连板(1)、弹簧(2)、移动小车(3)组成,四连板(1)中每两板之间铰链连接,弹簧(2)一端与四连板(1)的上板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小车(3)连接,移动小车(3)可在四连板(1)的下板上滑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冶金机械设备,特别是烧结机机头、机尾风箱与烧结机台车的密封,以及烧结机中间部位风箱与风箱之间的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烧结机机头、机尾风箱与烧结机台车的密封采用悬臂弹簧式或配重平衡式两种方式。烧结机中间部位风箱与风箱之间没有专用的密封装置,通常采用简单的钢性联接板作为风箱与风箱之间的密封装置。由于烧结机台车底梁在生产中受热变形,运行过程中的机械磨损,使台车底梁与风箱钢性联接板密封效果差,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结机柔性密封装置,提高烧结机台车底梁与风箱之间密封效果,满足生产的需要,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上板、下板、左板、右板布置成四连板、弹簧、移动小车组成,四连板中每两板之间铰链连接,弹簧一端与四连板的上板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小车连接,移动小车可在四连板的下板上滑动。采用本技术,移动小车在弹簧产作用下产生内力,使四连板产生不倒翁效果,烧结机起动后,烧结机台车底梁与柔性密封装置板接触滑动实现密封。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密封效果好之特点。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四连板1、弹簧2、移动小车3,导向杆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技术由 上板、下板、左板、右板布置成四连板1、弹簧2、移动小车3组成,四连板1中每两板之间铰链连接,四连板1中设有两个弹簧2,弹簧2的一端与四连板1的上板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小车3连接,移动小车3可在四连板1的下板上滑动,两个弹簧2中间设有导向杆4,导向杆4一端与上板固定,另一端与移动小车3连接,四连板1中的下板固定。四连板在下板固定的状态下,移动小车在弹簧产作用下产生内力,使四连板产生不倒翁效果,受正压力和水平外力时,四连板克服了弹簧内力,压缩移动原长方形四连板变成平行四边形,外力取消平行四边形在弹力作用下变成长方形。烧结机起动后,烧结机台车底梁与柔性密封装置板接触滑动实现密封,台车底梁的高低决定了柔性密封装置变形复位的大小程度,柔性密封装置自动跟踪接触台车底梁,实现左右风箱之间密封。每辆台车底梁高度不同,可以认为每通过一辆台车,柔性密封装置变形一次,工作一次。权利要求1.一种烧结机柔性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板、下板、左板、右板布置成四连板(1)、弹簧(2)、移动小车(3)组成,四连板(1)中每两板之间铰链连接,弹簧(2)一端与四连板(1)的上板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小车(3)连接,移动小车(3)可在四连板(1)的下板上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烧结机柔性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四连板(1)的上板与移动小车(3)的之间还设有导向杆(4),四连板(1)的下板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烧结机机头、机尾风箱与烧结机台车,以及烧结机中间部位风箱与风箱之间的密封装置。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烧结机台车底梁与风箱之间密封效果的柔性密封装置,技术方案是由上板、下板、左板、右板布置成四连板(1)、弹簧(2)、移动小车(3)组成,四连板(1)中每两板之间铰链连接,弹簧(2)一端与四连板(1)的上板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小车(3)连接,移动小车(3)可在四连板(1)的下板上滑动。移动小车在弹簧的作用下产生内力,使四连板产生不倒翁效果,烧结机起动后,烧结机台车底梁与柔性密封装置板接触滑动实现密封。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密封效果好之特点。文档编号F27B5/00GK2630772SQ0326513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赵宗平, 栾景林, 祝全胜, 孙丽明 申请人: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宗平栾景林祝全胜孙丽明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