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层发泡体的管道检测清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64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多层发泡体的管道检测清管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道检测清管器,包括清管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清管器本体外侧的发泡体组件;其中,发泡体组件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套设的发泡体,并且其中至少一层发泡体与其他发泡体的材质和/或密度不同,如此使得,发泡体组件的发泡体硬度不相同,柔性存在差异,有利于提高管道检测清管器的通过性,更容易通过一些弯曲度较大的管道,降低管道检测清管器卡堵的风险。并且,最外层发泡体与待测管道过盈配合,保证管道检测清管器的前后端存在并保持一定的压差,使得管道检测清管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多层发泡体的管道检测清管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层发泡体的管道检测清管器。
技术介绍
管道运输是石油、天然气输送方式中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在油气管道长期运输过程中,受地震、施工、雨雪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堵塞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油气泄漏,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定期对油气管道进行清理和疏通。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清管器对油气管道进行清理和疏通,并且在清管器上设置传感器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清管器通常采用聚氨酯发泡体作为载体,通过刚性支架在其上设置传感器。聚氨酯发泡体与油气管道内壁过盈配合实现密封,使得聚氨酯发泡体的前后产生压力差,从而使清管器向前移动。但是,采用单一的聚氨酯发泡体包覆在清管器外侧,发泡体的硬度相同、柔性单一,采用刚性支架固定传感器会形成直径较大的刚性骨架,特别是在复杂的管道中,清管器的通过性受限,容易出现卡堵,造成生产停滞,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多层发泡体的管道检测清管器,以解决现有清管器外侧的发泡体硬度相同、柔性单一使得清管器的在油气管道内的通过性受限,容易出现卡堵造成生产停滞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检测清管器,其包括:清管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清管器本体外侧的发泡体组件;所述发泡体组件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套设的发泡体,且其中至少一层所述发泡体与其他所述发泡体的材质和/或密度不同;最外层发泡体与待测管道过盈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管道检测清管器的一种改进,所述管道检测清管器还包括多个传感器;所有的所述传感器均安装在同一层所述发泡体上;或者,所述传感器安装在不同层的所述发泡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管道检测清管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发泡体上设置有安装所述传感器的安装槽和/或安装柱。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管道检测清管器的一种改进,每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最外层发泡体的径向和轴向的位置均不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管道检测清管器的一种改进,所述传感器为以下传感器的一种或者多种:形变传感器、力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声传感器、磁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光传感器、管径测量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管道检测清管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清管器本体包括腔体、与所述腔体第一端密封连接的第一端盖以及与所述腔体第二端密封连接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所述腔体以及所述第二端盖形成密封安装空间,所述密封安装空间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过线通道,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导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过线通道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管道检测清管器的一种改进,所述过线通道内安装有电连接器,所述导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管道检测清管器的一种改进,相邻两层所述发泡体之间设置通过发泡工艺连接在一起,或者,相邻两层所述发泡体之间粘接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管道检测清管器的一种改进,最外层发泡体的外径为所述待测管道内径的101%-120%;和/或,最内层发泡体为圆柱形,且所述最内层发泡体的外表面距离所述待测管道的内表面的径向距离为30-40mm。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管道检测清管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发泡体组件的前端设置有引导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检测清管器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管道检测清管器,包括清管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清管器本体外侧的发泡体组件;其中,发泡体组件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套设的发泡体,并且其中至少一层发泡体与其他发泡体的材质和/或密度不同,如此使得,发泡体组件的发泡体硬度不相同,柔性存在差异,有利于提高管道检测清管器的通过性;另一方面,利用不同层发泡体的外形尺寸和安装槽或安装柱调节传感器的空间分布位置,可替代刚性骨架支撑,更容易通过一些弯曲度较大的管道,降低管道检测清管器卡堵的风险。并且,最外层发泡体与待测管道过盈配合,保证管道检测清管器的前后端存在并保持一定的压差,使得管道检测清管器稳定运行。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检测清管器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检测清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检测清管器的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检测清管器一次发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检测清管器一次发泡后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检测清管器一次发泡后的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检测清管器的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发泡体组件的单层发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泡体组件的单层发泡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腔体;12:第一端盖;121:过线通道;122:端盖本体;123:安装环;124:过线孔;125:第一连接孔;13:第二端盖;131:牵引拉环;2:发泡体组件;21:安装槽;22:引导斜面;23:单层发泡体;231:第一子发泡体;232:第二子发泡体;3:传感器;4:导线;5:密封胶;6:导线密封塞;7:电连接器;81:第一紧固螺钉;82:第一密封圈;91:第二紧固螺钉;92:第二密封圈;10:待测管道;20:楔形件。具体实施方式长期运行的油气管道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堵塞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输送介质的泄露,进而带来经济的损失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对管道的清理和疏通是必不可少的。清管器则是管道清理的重要设备,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一种具备管道内检测功能的检测清管器。通常,检测清管器多采用聚氨酯发泡体作为载体包裹在清管器本体外侧,但这类型的清管器发泡体单一,硬度相同,导致通过性受限;并且,传感器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清管器本体上,传感器布置难度大,致使对管内状况测量的功能少,不利于其推广使用。因此,亟需研制一种新型柔性清管器,解决现有清管器柔性不够、检测功能简单的难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检测清管器,该管道检测清管器以多层发泡体包裹清管器本体,其硬度不一,柔性好,利用不同层发泡体的外形尺寸和安装槽或安装柱调节传感器的空间分布位置,可替代刚性骨架支撑,容易通过曲率半径较小的弯头管道,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发泡体上,提高了传感器搭载能力,增强清管器的检测功能。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检测清管器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检测清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清管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清管器本体外侧的发泡体组件;/n所述发泡体组件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套设的发泡体,且其中至少一层所述发泡体与其他所述发泡体的材质和/或密度不同;最外层发泡体与待测管道过盈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检测清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清管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清管器本体外侧的发泡体组件;
所述发泡体组件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套设的发泡体,且其中至少一层所述发泡体与其他所述发泡体的材质和/或密度不同;最外层发泡体与待测管道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检测清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检测清管器还包括多个传感器;
所有的所述传感器均安装在同一层所述发泡体上;或者,所述传感器安装在不同层的所述发泡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检测清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体上设置有安装所述传感器的安装槽和/或安装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检测清管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感器在所述最外层发泡体的径向和轴向的位置均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检测清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以下传感器的一种或者多种:形变传感器、力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声传感器、磁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光传感器、管径测量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管道检测清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毅赵坤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