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64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输送管道清洗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该结构包括连接头(1)、筒体(2)、弹性卡接机构(3)和过渡件(6)。筒体(2)的第一端封闭且设置连接头(1),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开口,弹性卡接机构(3)设置在筒体(2)的外壁上,包括套筒(31)、顶杆(35)、套装在顶杆(35)上的弹簧(34)和顶盖(37),弹簧(34)一端与顶杆(35)连接,另一端与顶盖(37)抵靠,顶杆(35)位于套筒(31)内,伸入到筒体(2)内的前端的斜面受压时缩回到套筒(31)内;过渡件(6)第一端的内径小于第二端内径,且第一端与筒体(2)的第二端连接。该拉头结构可以快速连接清管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管道清洗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
技术介绍
管道输送由于具有输送量大、输送连续以及运营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油、水、气的流体的输送。使用一段时间后,输送管道内部会产生沉积物、积水、凝析油等物质,影响运输作业的进行,因此,对输送管道的清理是输送管道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针对输送管道的清理,采用的是清管器对输送管道进行清管作业。进行清管作业时,需要将清管器从管道拖出,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进入管道内,将拉头与清管器上的圆环通过螺纹连接,之后通过向外拖动拉头将清管器拖出管道。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将拉头与清管器上的圆环连接,需要工作人员进入管道内手动连接拉头和清管器,操作复杂且耗时长,导致清管器的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以简单快速地与清管器连接,提高工作效率,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包括连接头、筒体和弹性卡接机构,其中,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封闭且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开口,所述弹性卡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筒体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外壁上;所述连接头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弹性卡接机构包括套筒、弹簧、顶杆和顶盖,所述套筒的内腔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弹簧和所述顶杆位于所述套筒的内腔,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顶杆上,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套筒的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的端口,所述弹簧的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顶杆连接,所述弹簧的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顶盖抵靠,所述顶杆伸入到所述筒体的内腔,所述顶杆的伸入到所述筒体内腔的前端设置有斜面,当所述斜面受压时所述顶杆的前端缩回到所述套筒内;所述过渡件的两端开口,第一端的内径小于相对的第二端的内径,且所述过渡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连接。可选择地,所述连接头的前端包括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上设置有第一销孔,且所述第一销孔的轴线与所述圆柱体的轴线垂直,所述圆柱体适于通过所述第一销孔与推杆连接。可选择地,所述顶盖与所述套筒为一体结构。可选择地,所述顶盖包括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顶杆的直径,且适于所述顶杆穿过。可选择地,所述顶盖还包括销钉,所述销钉穿过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顶杆的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且适于带动所述顶杆旋转和上下移动。可选择地,所述弹性卡接机构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所述顶杆的直径,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顶杆上,所述弹簧的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挡板抵触,所述挡板适于将所述弹簧限制在所述套筒的内腔中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可选择地,所述套筒的内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套筒内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套筒内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直径等于所述挡板的直径,所述第二腔体的直径等于所述顶杆的直径,所述第二腔体适于阻止所述挡板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可选择地,所述连接头、所述筒体和所述弹性卡接机构为一体。可选择地,所述弹性卡接机构至少为三个,且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壁。可选择地,所述过渡件呈喇叭形,且所述过渡件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设置多个滚珠,所述滚珠适于滚动以减缓清管器的撞头与所述过渡件的内壁之间的摩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头结构的筒体的开口一端的外侧设置弹性卡接机构,通过该弹性卡接机构的套筒内的顶杆与清管器的撞头卡接,从而将该拉头结构与清管器卡接固定。顶杆的前端为斜面,当顶杆的斜面朝向筒体的开口的一端时,清管器的撞头的外壁挤压顶杆的斜面,推动顶杆向上移动,弹簧收缩,在顶杆完全进入套筒,清管器的撞头通过顶杆后,顶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顶杆重新进入筒体的内腔,顶杆前端的与斜面相对的侧壁与清管器的撞头的背面接触,从而将顶杆与清管器的撞头卡接,再通过将推杆与连接头连接,拉动该拉头结构的同时带动清管器运动。在整个拉头结构与清管器连接的过程中,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管道手动连接,过渡件第二端的内径大,方便撞头的进入,撞头在过渡件内与拉头结构相对移动即可进入筒体内腔,从而方便快速的使得撞头与顶杆卡接。而且该拉头结构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清管器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说明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头结构未安装弹簧和顶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头结构与清管器的撞头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头结构与清管器的撞头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头结构的连接头与推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连接头;11—第一销孔;12—销钉;2—筒体;3—弹性卡接机构;31—套筒;32—第一腔体;33—第二腔体;34—弹簧;35—顶杆;36—挡板;37—顶盖;371—第二销孔;372—销钉;4—清管器的撞头;5—推杆;6——过渡件;61——滚珠。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包括连接头、筒体、弹性卡接机构和过渡件。筒体为第一端封闭且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开口的圆筒,弹性卡接机构设置在筒体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外壁上;连接头设置在筒体的所述第一端;弹性卡接机构包括套筒、弹簧、顶杆和顶盖,套筒的内腔与筒体的内腔连通,弹簧和顶杆位于套筒的内腔,弹簧套装在顶杆上,顶盖设置在套筒的远离筒体的一端的端口,弹簧的靠近筒体的一端与顶杆连接,弹簧的远离筒体的一端与顶盖抵靠,顶杆伸入到筒体的内腔,顶杆的伸入到筒体内腔的前端设置有斜面,当斜面受压时顶杆的前端缩回到套筒内;过渡件的两端开口,第一端的内径小于相对的第二端的内径,且过渡件的第一端与筒体的第二端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头结构的筒体的开口一端的外侧设置弹性卡接机构,通过该弹性卡接机构的套筒内的顶杆与清管器的推头卡接,从而将该拉头结构与清管器卡接固定。顶杆的前端为斜面,当顶杆的斜面朝向筒体的开口的一端时,清管器的撞头的外壁挤压顶杆的斜面,推动顶杆向上移动,弹簧收缩,在顶杆完全进入套筒,清管器的撞头通过顶杆后,顶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顶杆重新进入筒体的内腔,顶杆前端的与斜面相对的侧壁与清管器的撞头的背面接触,从而将顶杆与清管器的撞头卡接,再通过将推杆与连接头连接,拉动该拉头结构的同时带动清管器运动。在整个拉头结构与清管器连接的过程中,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管道手动连接,过渡件第二端的内径大方便撞头的进入,从而撞头在过渡件内与拉头结构相对移动即可进入筒体内腔,从而方便快速的使得撞头与顶杆卡接。而且该拉头结构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清管器的工作效率。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1)、筒体(2)、、弹性卡接机构(3)和过渡件(6),其中,/n所述筒体(2)的第一端封闭且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开口,所述弹性卡接机构(3)设置在所述筒体(2)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外壁上;/n所述连接头(1)设置在所述筒体(2)的所述第一端;/n所述弹性卡接机构(3)包括套筒(31)、弹簧(34)、顶杆(35)和顶盖(37),所述套筒(31)的内腔与所述筒体(2)的内腔连通,所述弹簧(34)和所述顶杆(35)位于所述套筒(31)的内腔,所述弹簧(34)套装在所述顶杆(35)上,所述顶盖(37)设置在所述套筒(31)的远离所述筒体(2)的一端的端口,所述弹簧(34)的靠近所述筒体(2)的一端与所述顶杆(35)连接,所述弹簧(34)的远离所述筒体(2)的一端与所述顶盖(37)抵靠,所述顶杆(35)伸入到所述筒体(2)的内腔,所述顶杆(35)的伸入到所述筒体(2)内腔的前端设置有斜面,当所述斜面受压时所述顶杆(35)的前端缩回到所述套筒(31)内;/n所述过渡件(6)的两端开口,第一端的内径小于相对的第二端的内径,且所述过渡件(6)的第一端与所述筒体(2)的第二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1)、筒体(2)、、弹性卡接机构(3)和过渡件(6),其中,
所述筒体(2)的第一端封闭且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开口,所述弹性卡接机构(3)设置在所述筒体(2)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外壁上;
所述连接头(1)设置在所述筒体(2)的所述第一端;
所述弹性卡接机构(3)包括套筒(31)、弹簧(34)、顶杆(35)和顶盖(37),所述套筒(31)的内腔与所述筒体(2)的内腔连通,所述弹簧(34)和所述顶杆(35)位于所述套筒(31)的内腔,所述弹簧(34)套装在所述顶杆(35)上,所述顶盖(37)设置在所述套筒(31)的远离所述筒体(2)的一端的端口,所述弹簧(34)的靠近所述筒体(2)的一端与所述顶杆(35)连接,所述弹簧(34)的远离所述筒体(2)的一端与所述顶盖(37)抵靠,所述顶杆(35)伸入到所述筒体(2)的内腔,所述顶杆(35)的伸入到所述筒体(2)内腔的前端设置有斜面,当所述斜面受压时所述顶杆(35)的前端缩回到所述套筒(31)内;
所述过渡件(6)的两端开口,第一端的内径小于相对的第二端的内径,且所述过渡件(6)的第一端与所述筒体(2)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的前端包括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上设置有第一销孔(11),且所述第一销孔(11)的轴线与所述圆柱体的轴线垂直,所述圆柱体适于通过所述第一销孔(11)与推杆(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7)与所述套筒(31)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管器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7)包括第二销孔(371),所述第二销孔(371)的直径大于所述顶杆(35)的直径,且适于所述顶杆(35)穿过。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辉杨红彭宇胡梅吴卓谦冉宏宇莫钧岳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