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羟基磷灰石负载的镍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613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载型镍基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生成合成气反应中的应用。载体为羟基磷灰石掺杂铈(Ce)、铁(Fe)、钴(Co)、锰(M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掺杂元素质量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20%。镍主要以单原子形式在载体上高度分散,镍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0.005‑5wt%。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条件简单、重复性良好、且易于实现工业化。与传统镍基纳米颗粒催化剂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催化剂不仅使镍的原子利用率达到最大值,而且在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具有非常优异的抗积炭性能,显著提高了该反应的活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羟基磷灰石负载的镍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羟基磷灰石负载的镍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甲烷干重整反应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反应将两种自然界大量存在的廉价的含碳化合物(CH4和CO2)转变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合成气(CO和H2),适用于多种后续化学品的合成,是费托合成、羰基化、氢甲酰化反应的理想原料。现有研究表明第Ⅷ族金属除Os外都可以催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其中Rh、Ru、Pt、Pd等贵金属催化剂对该反应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燃料化学学报,2012,40,345;Chem.Soc.Rev.,2014,43,7813.)。但贵金属价格昂贵、资源有限,难以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而非贵金属催化剂,特别是Ni基催化剂,不仅有好的初始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有较强的工业应用潜力,如Ni/Al2O3(CN108273508A和CN105688916A),这两个专利中都以镍作为活性组分,然而,催化剂稳定性并不理想,活性只能保持30个小时左右。关于Ni基催化剂的失活问题,现在公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催化剂积炭。影响重整催化剂积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尺寸大小(分散度),二是催化剂的酸碱性(Catal.Rev.,1999,41,1;FrontiersinChemistry,2014,2,1;煤炭转化,1997,20,32)。一般认为,粒子尺寸越小,积炭越慢,在临界尺寸(2nm)以下,积炭速率会显著降低,因而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Surf.Sci.Catal.,Elsevier,1996,pp.463)。此外,采用具有Lewis碱性的载体能够提高催化剂对CO2的活化能力,增强对积炭物种的氧化性,进而提升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因此,构建碱性载体负载的小尺寸Ni基催化剂是一条解决积炭问题,增加催化剂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本专利发展了一种制备羟基磷灰石负载Ni基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并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中达到高活性、高稳定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之处在于通过调节浸渍液的pH,使镍前驱体均匀吸附在载体表面,经过后续的干燥还原,得到镍基本以原子形式分散在载体上的单原子催化剂。目前,单原子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CN201610586356)、氢甲酰化(CN2016104878090)等一系列反应中均表现出了高活性,但是尚未应用在甲烷重整反应中。根据已有的报道,发展一种新型高效、抗积炭性能好、对甲烷干重整反应有应用前景的镍基单原子催化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条件简单、重复性良好、易于实现工业化的负载型镍基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载体为羟基磷灰石掺杂铈(Ce)、铁(Fe)、钴(Co)、锰(M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其中掺杂元素质量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20%。镍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0.005-5wt%,50%以上的镍是以原子形式分散在载体上,所得催化剂对甲烷干重整反应具有高活性和优异的抗积炭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先用共沉淀法制备掺杂金属的羟基磷灰石载体,再通过调控镍前驱体浸渍液的pH,达到镍在载体上均匀分散的效果,具体制备过程如下:1)把硝酸钙和掺杂金属(M)的硝酸盐溶于水中,M与钙的质量比为0.1-3,加入氨水调节pH为8.5-11.5,控制加热温度为50-90℃,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磷酸氢铵((NH4)2HPO4)溶液,使钙磷原子比(Ca/P)为1.67,滴加完再继续搅拌2-5小时,将所得固体过滤干燥后在300-500℃焙烧2-5小时。2)将含镍前驱体溶解在水中,充分搅拌并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8-11,将载体倒入金属前驱体水溶液中,在室温下剧烈搅拌2-5h,载体与金属前驱体的质量比为104-10,过滤催化剂,在60-120℃下干燥5-20小时。3)焙烧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600℃,焙烧时间为3-5小时。4)将焙烧后的催化剂用氢气还原,还原时间为0.5-5小时,还原温度为200-600℃。所述镍前驱体为氯化镍、硝酸镍、乙酰丙酮镍、醋酸镍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掺杂金属硝酸盐为硝酸铈、硝酸铁、硝酸钴、硝酸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催化剂的活性测试方法如下: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制合成气:原料气中CH4和CO2的比例为1,CH4含量为10-50vol%,CO2含量为10-50vol%,体积空速为3000-90000mLgcat–1h-1,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为450-850℃。本专利技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具有如下效果:1.金属镍在载体上至少有50%是以单原子的状态分散,其余以亚纳米团簇或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2.使用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对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制合成气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炭性能,故催化剂有优异的稳定性,在100h内甲烷转化率的降低值<10%。附图说明图1-6为实施例1-5和对比实施例中的催化剂电镜图,图7为催化剂反应以后的照片。图1:实施例1中催化剂的电镜表征图片,其中单原子在图中用圈标出。Ni完全以单原子形式分散在载体上。图2:实施例2中催化剂的电镜表征图片,其中单原子在图中用圈标出。Ni完全以单原子形式分散在载体上。图3:实施例3中催化剂的电镜表征图片,其中单原子在图中用圈标出。Ni完全以单原子形式分散在载体上。图4:实施例4中催化剂的电镜表征图片,其中单原子在图中用圈标出,团簇以方框标出。>80%的Ni以单原子形式存在。图5:实施例5中催化剂的电镜表征图片,其中单原子在图中用圈标出,团簇以方框标出。>50%的Ni以单原子形式存在。图6:对比实施例中催化剂的电镜表征图片,其中Ni全部以纳米颗粒形式存在,图中用方框标出。图7:(a)对比实施例的催化剂反应10h以后的照片。(b)实施例2的催化剂反应100h以后的照片。对比实施例催化剂变成深黑色,说明Ni纳米颗粒在反应中严重积炭,最终失活。实施例2的催化剂在100h反应后显浅灰色,说明Ni单原子可以有效抑制催化剂积炭。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列举以下实施实例,但是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同时,实施例只是给出了实现此目的的部分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必须满足这些条件才可以达到此目的。实施例11)制备载体:把硝酸钙溶于80mL水中,加入氨水调节pH为10.5,控制加热温度为90℃,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磷酸氢铵((NH4)2HPO4)溶液,使钙磷原子比(Ca/P)为1.67,滴加完再继续搅拌2小时,将所得固体过滤干燥后在400℃焙烧2小时,所得为载体羟基磷灰石,分子式Ca10(PO4)6(OH)2。2)将1mg硝酸镍溶解在50mL水中,充分搅拌并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10,倒入5gHAP,在室温下剧烈搅拌3h,过滤催化剂,在80℃下干燥12小时,500℃焙烧2小时,然后在500℃用氢气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型镍基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掺杂金属元素的羟基磷灰石为载体,所掺杂金属元素为铈(Ce)、铁(Fe)、钴(Co)、锰(M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掺杂元素质量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5%-20%;镍主要以单原子形式在载体上高度分散,镍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0.005-5wt%。/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型镍基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掺杂金属元素的羟基磷灰石为载体,所掺杂金属元素为铈(Ce)、铁(Fe)、钴(Co)、锰(M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掺杂元素质量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5%-20%;镍主要以单原子形式在载体上高度分散,镍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0.005-5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中镍有50%以上是以单原子的形式分散在载体上;掺杂金属元素嵌入羟基磷灰石的晶格中。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型镍基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共沉淀法制备掺杂金属元素的羟基磷灰石载体,再用吸附沉淀法使镍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载体:把硝酸钙和掺杂金属(M)的硝酸盐溶于水中,掺杂金属(M)为铈(Ce)、铁(Fe)、钴(Co)、锰(M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M与钙的质量比为0.1-3,加入氨水调节pH为8.5-11.5,控制加热温度为50-90℃,搅拌下逐滴加入磷酸氢铵((NH4)2HPO4)溶液,使钙磷原子比(Ca/P)为1.67,滴加完再继续搅拌2-5小时,将所得固体过滤干燥后在300-500℃焙烧2-5小时;
2)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波涛阿克里莫赫钦王爱琴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