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病号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52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幼儿病号服,解决现有病号服无法在顾及患儿感受的同时避免患儿躁动情况下抓伤自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病号服主体,外层固定片;外层固定片为长条形结构,四边分别为相对的两个自由边和相对的两个卷曲边;外层固定片围绕病号服主体至少一圈后通过自由边固定,两个卷曲边的一边位于病号服主体的肩颈部位置处,两个卷曲边的另一边位于病号服主体的腰臀部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少患儿不舒适及皮肤抓伤情况,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方便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与操作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幼儿病号服
本技术涉及医护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婴幼儿病号服。
技术介绍
患儿在熟睡过程中由于易惊、疼痛刺激造成安全感缺乏等原因,会导致婴幼儿在住院期间出现哭闹、躁动的情况。在婴幼儿哭闹、躁动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脸部抓伤等问题。同时,由于婴幼儿在住院期间身体上可能需要固定各种探头,如心电探头、血氧探头等,因此,在婴幼儿哭闹、躁动期间,婴幼儿四肢乱动会使探头的连接线或连接管道缠绕在四肢上,进而在四肢移动过程中导致拉动管道、探头,进而发生管路滑脱、探头脱落等意外情况,不能准确检测婴幼儿身体数据。因此,目前医院常采用全身约束包裹的方式,避免出现管路滑脱、探头脱落的问题。但是该束缚方式容易引起新生儿不舒服及烦躁、愤怒的情绪,由于是四肢活动自如的新生儿,会很容易就把包裹的被单踢松,起不到约束的作用。同时,由于是采用的全身包裹的方式,在婴幼儿哭闹、躁动期间,也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甚至骨折等现象,造成了很多的伤害和医患纠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病号服无法在顾及患儿感受的同时避免患儿在躁动情况下抓伤自己,因而提供一种舒适度高的婴幼儿病号服。一种婴幼儿病号服,包括:病号服主体;外层固定片;为长条形结构,四边分别为相对的两个自由边和相对的两个卷曲边;外层固定片的两个卷曲边围绕病号服主体至少一圈后通过自由边进行固定;两个卷曲边中的一边位于病号服主体的肩颈部位置处,两个卷曲边中的另一边位于病号服主体的腰臀部位置处。所述病号服主体上设置有引出孔,引出孔位于病号服主体腰臀部以上的位置处;进一步,引出孔位于病号服主体的腰部位置处。所述病号服主体为短袖或无袖。所述病号服主体的长度为48cm以上,如:可以设置为48-56cm、56-63cm、63-70cm、70-75cm中的任意一种规格的长度。所述病号服主体包括背部布片,两块一侧与背部布片固定、另一侧相互搭接的前部布片,以及穿戴时将病号服主体固定在婴幼儿身上的固定带;所述引出孔位于背部布片与前部布片连接处。所述固定带为系带。所述外层固定片的自由边通过魔术贴进行固定。所述外层固定片由短固定翼和长固定翼构成,短固定翼和长固定翼的一端固定在病号服主体上,短固定翼和长固定翼的另一端为自由边;短固定翼的自由边搭接在病号服主体的前部,长固定翼的自由边搭接在短固定翼上。所述病号服主体与外层固定片固定为一体结构。所述病号服主体与外层固定片为单层全棉面料。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病号服主体外部设置外层固定片,且通过外层固定片位置和具体结构的限制,如两个卷曲边分别位于肩颈部位置处和腰臀部位置处的方式,在对婴幼儿进行束缚后可以满足患儿上肢及关节的生理要求,即,能通过外层固定片使患儿上肢在胸前保持自然屈曲位,并包裹固定,保持新生儿上肢处于功能位置,通过上述外层固定片的设置方式,达到了提高新生儿包裹舒适度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限定新生儿上肢位置的作用,减少患儿不舒适及皮肤抓伤情况,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2.本技术在病号服主体上设置有引出孔,可以将固定在患儿身体上的心电探头导线和血氧探头导线或导管通过引出孔引出,且引出孔位于病号服主体的腰臀部以上的位置处,结合外层固定片对上肢的限位,可以避免引出孔引出的导线缠绕在患儿的四肢上,进而避免探头、导管脱离患儿本体,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方便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与操作。本技术通过进一步限定引出孔的位置,将引出孔限定在位于病号服主体的腰部位置处,避免引出孔的导线挤压导致影响患儿舒适程度,可以提高穿戴的舒适度。3.本技术通过限定病号服主体的长度大于48cm,即,对于婴幼儿而言,将病号服主体限定为长款的结构,通过病号服主体的长度限定,结合病号服主体的腰部位置处设置的引出孔,在达到为下肢保暖的效果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有效避免下肢乱动导致与引出孔引出的导线或管道直接接触的问题,进而避免引出孔引出的导线或导管缠绕在患儿的下肢上,更好的避免在住院期间,固定在婴幼儿身体上的探头或导管脱落的意外发生。4.本技术病号服主体为短袖或无袖的设置,结合外层固定片,在护士查看患儿静脉通路时,只需打开外层固定片即可,避免查看时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婴幼儿,可以更加有效便于护士查看患儿静脉通路,方便操作。5.本技术通过病号服主体和外层固定片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病号服主体采用背部布片和两块前部布片通过固定带连接的方式,外层固定片采用短固定翼和长固定翼构成的方式,能更加方便病号服的穿戴和更换,能更加方便护理人员及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与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穿戴过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病号服主体,2-外层固定片,3-引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一种婴幼儿病号服,如图1-图2所示,包括病号服主体1和外层固定片2。该外层固定片2为长条形结构,由于为片状结构,因此,外层固定片2上具有两个较长的侧边和两个较短的侧边,两个较短的侧边为自由边,两个较长的侧边为卷曲边;外层固定片2的卷曲边围绕病号服主体1至少一圈,然后通过两个自由边相互固定,如图2所示,两个卷曲边中的其中一个卷曲边位于病号服主体1的肩颈部位置处,两个卷曲边中的另一卷曲边位于病号服主体1的腰臀部位置处。通过上述病号服主体1与外层固定片2的结合,能满足患儿上肢及关节的生理要求,即,能通过外层固定片将上肢包裹固定在身体两侧或腕关节处于髂前上棘位置,保持新生儿上肢处于功能位置,通过上述外层固定片的设置方式,达到了提高新生儿包裹舒适度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限定新生儿上肢位置的作用,减少患儿不舒适及皮肤抓伤情况,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病号服,其特征在于,包括:/n病号服主体(1);/n外层固定片(2);为长条形结构,四边分别为相对的两个自由边和相对的两个卷曲边;外层固定片(2)的两个卷曲边围绕病号服主体(1)至少一圈后通过自由边进行固定;两个卷曲边中的一边位于病号服主体(1)的肩颈部位置处,两个卷曲边中的另一边位于病号服主体(1)的腰臀部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病号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病号服主体(1);
外层固定片(2);为长条形结构,四边分别为相对的两个自由边和相对的两个卷曲边;外层固定片(2)的两个卷曲边围绕病号服主体(1)至少一圈后通过自由边进行固定;两个卷曲边中的一边位于病号服主体(1)的肩颈部位置处,两个卷曲边中的另一边位于病号服主体(1)的腰臀部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病号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号服主体(1)上设置有引出孔(3),引出孔(3)位于病号服主体(1)的腰臀部以上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病号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号服主体(1)为短袖或无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病号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号服主体(1)的长度大于48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幼儿病号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号服主体(1)包括背部布片,两块一侧与背部布片固定、另一侧相互搭接的前部布片,以及穿戴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娇强冰雪周燕霞张超钟以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