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会龙专利>正文

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49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7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病患具有沿着边缘布置的多个吊环(11)的床单(1);能够固定于地面或者能够移动的支撑架(2);第一固定臂(31)竖直地设置于支撑架(2)上,第一移动臂(32)能够沿第一固定臂(31)竖直运动;第二固定臂(41)水平地设置于第一移动臂(32)上,第二移动臂(42)能够沿第二固定臂(41)水平运动;设置于第二移动臂(42)上的张紧臂(5),张紧臂(5)能够凭借全部的吊钩(51)钩紧全部的吊环(11),以使得床单(1)处于最大展平状态。本申请提供的辅助装置能够实现病患在病床间或者在病床与检测台间机械搬运,无需人工搬运,既节省人力又避免增加病患的痛苦和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病患在就医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做检查、手术或者住院。在上述过程中,病患需要上、下检查设备(例如CT设备),或者由临时用床转移至固定用床(例如由急救车用床或急诊室用床转移至住院部病床),或者由固定用床转移至临时用床(例如由住院部病床转移至手术用床)。因此,病患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自身行动不便,则需要陪同人员对其进行搬运(通常需要2~4人)。但是,大多数检查科室仅配备了负责操作检查设备的医护人员,而没有多余的辅助医护人员。如果每个病患在检查时都需要医护人员帮忙搬运,势必会增加医院检查科室的工作量,降低检查效率。配备更多的辅助医护人员又会增加医院的成本,且造成人力资源浪费。鉴于医院目前的人力状况,大多数时候需要随行的亲属自行搬运病患。然而,对于一些突发的事故(例如交通事故),病患通常被急救人员直接送往医院,没有亲属能够立刻赶到现场协助医护人员对病患进行搬运(例如上、下检查设备),此时只能临时调动辅助医护人员协助搬运。但是,在这些突发事故中,病患同样受到非常严重的内、外伤(例如内脏损伤、肋骨骨折),在搬运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辅助医护人员顾忌到可能会承担医疗责任、造成医患纠纷等因素,通常承受很大的压力。再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家中主力劳动力常年在外。因此,家中老人因生病、意外伤害需要住院就医时,无人陪伴、无人照料,也无人帮助搬运(上、下检查设备或者转床),也成为日愈突出的问题。>此外,依靠人工手抬的方式来实现搬运、转床、挪移还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在应对传染疾病方面,人工手抬搬运,势必会增加接触人员的传染风险。2、人工手抬搬运无法做到搬运过程中的力度、速度均衡,容易增加病患的痛苦。基于此,提供一种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病患的床单,所述床单具有沿着边缘布置的多个吊环;能够固定于地面或者能够移动的支撑架;具有第一固定臂和第一移动臂的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固定臂竖直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移动臂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臂(31)竖直运动;具有第二固定臂和第二移动臂的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固定臂水平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臂上,所述第二移动臂能够沿所述第二固定臂水平运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臂上的张紧,所述张紧臂具有与多个所述吊环匹配的多个吊钩,所述张紧臂能够凭借全部的所述吊钩钩紧全部的所述吊环,以使得所述床单处于最大展平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的支撑架可以直接固定于地面,临近病床或者检测设备的检测台,也可以设计为可移动的形式从而增加适用范围。该辅助装置能够凭借第二支撑臂调整张紧臂的位置,使张紧臂吊钩钩紧全部的床单吊环,进而通过第一支撑臂将床单连通病患抬起再放置于另一张病床或者检查设备的检测台上。在此过程中,无需人工搬运。第一移动臂和第二移动臂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实现匀速运动,从而控制搬运过程中的力度,避免增加病患的痛苦和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能够移动,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底部的伸缩支撑腿。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架能够移动时,该辅助装置包括了可伸缩的支撑腿。该伸缩支撑腿能够在张紧臂连通床单搬运病患的过程中,将支撑架与地面固定,避免由于病患体重较大而造成支撑架移动,进而消除安全隐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包括具有第三固定臂和第三移动臂的第三支撑臂,所述第三固定臂水平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架水平地旋转,所述第三移动臂能够沿所述第三固定臂水平运动;所述第一固定臂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臂上。为了增加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的自由度,还可以在支撑架上设置第三支撑臂,该第三支撑臂可以带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水平面内旋转,进而使得设置于第二支撑臂上的张紧臂能够更好的对应于床单上吊环的位置,从而稳妥地实现对病患的搬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床体固定立柱;设置于所述床体固定立柱上用于铺设所述床单的床体;所述第三固定臂和所述床体固定立柱枢转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自身可以具有床体,其可以被当做临时病床或者固定病床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三移动臂枢转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枢转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能够通过相互枢转处于水平叠放的收纳状态,且三者水平叠放后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床体固定立柱的高度。为了节约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可以相互枢转地收纳于床体的底部,以使得病患可以自由的起身和躺卧,避免上述支撑臂或者张紧臂对病患造成磕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移动臂的端部弯折以形成第一弯折端;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端上的盘状的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扣合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上的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二固定臂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上;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上的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端上的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内;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分别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第一转换齿轮;所述第三移动臂的端部弯折以形成第二弯折端;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端上的盘状的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扣合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的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固定臂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上;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上的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端上的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分别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第二转换齿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床体至少包括与所述床体固定立柱固定连接的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一端枢转连接的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另一端枢转连接的第三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和所述第三承载板能够通过相互枢转形成座椅状态。当病患行动不便,不能直接躺卧于床体时,床体的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可以先枢转成座椅状态,使病患能够乘坐于第一承载板且背靠第三承载板。然后上述承载板再相互枢转成平板的床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承载病患的床单(1),所述床单(1)具有沿着边缘布置的多个吊环(11);/n能够固定于地面或者能够移动的支撑架(2);/n具有第一固定臂(31)和第一移动臂(32)的第一支撑臂(3),所述第一固定臂(31)竖直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所述第一移动臂(32)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臂(31)竖直运动;/n具有第二固定臂(41)和第二移动臂(42)的第二支撑臂(4),所述第二固定臂(41)水平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臂(32)上,所述第二移动臂(42)能够沿所述第二固定臂(41)水平运动;/n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臂(42)上的张紧臂(5),所述张紧臂(5)具有与多个所述吊环(11)匹配的多个吊钩(51),所述张紧臂(5)能够凭借全部的所述吊钩(51)钩紧全部的所述吊环(11),以使得所述床单(1)处于最大展平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承载病患的床单(1),所述床单(1)具有沿着边缘布置的多个吊环(11);
能够固定于地面或者能够移动的支撑架(2);
具有第一固定臂(31)和第一移动臂(32)的第一支撑臂(3),所述第一固定臂(31)竖直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所述第一移动臂(32)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臂(31)竖直运动;
具有第二固定臂(41)和第二移动臂(42)的第二支撑臂(4),所述第二固定臂(41)水平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臂(32)上,所述第二移动臂(42)能够沿所述第二固定臂(41)水平运动;
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臂(42)上的张紧臂(5),所述张紧臂(5)具有与多个所述吊环(11)匹配的多个吊钩(51),所述张紧臂(5)能够凭借全部的所述吊钩(51)钩紧全部的所述吊环(11),以使得所述床单(1)处于最大展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能够移动,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底部的伸缩支撑腿(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三固定臂(61)和第三移动臂(62)的第三支撑臂(6),所述第三固定臂(61)水平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架(2)水平地旋转,所述第三移动臂(62)能够沿所述第三固定臂(61)水平运动;
所述第一固定臂(31)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臂(6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的床体固定立柱(22);
设置于所述床体固定立柱(22)上用于铺设所述床单(1)的床体(7);
所述第三固定臂(61)和所述床体固定立柱(22)枢转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臂(31)与所述第三移动臂(62)枢转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臂(32)与所述第二固定臂(41)枢转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3)、第二支撑臂(4)和所述第三支撑臂(6)能够通过相互枢转处于水平叠放的收纳状态,且三者水平叠放后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床体固定立柱(22)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臂(32)的端部弯折以形成第一弯折端(321);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端(321)上的盘状的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322);
扣合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322)上的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323),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322)和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323)之间形成第一腔室(324),所述第二固定臂(41)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323)上;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323)上的第一从动齿轮(325),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5)位于所述第一腔室(324)内;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端(321)上的第一电动机(326),所述第一电动机(326)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322)进入所述第一腔室(324)内;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动机(326)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327);
位于所述第一腔室(324)内的分别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5)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327)的第一转换齿轮(328);
所述第三移动臂(62)的端部弯折以形成第二弯折端(621);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端(621)上的盘状的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622);
扣合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622)的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623),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622)和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623)之间形成第二腔室(624),所述第一固定臂(31)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623)上;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623)上的第二从动齿轮(625),所述第二从动齿轮(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会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会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