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43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苗培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对大鱼和小鱼共同培育、能够更好利用资源的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包括有盛放框、盖板、螺栓、下料斗、放置箱、挂环;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盛放框的顶部,盖板上嵌有下料斗,放置箱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挂环,挂环上挂有挂钩,挂钩的上部挂在盖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盛放框与放置箱的配合,如此能够减小鱼苗培育时的空间占用,且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苗培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鱼苗的培育,从种鱼的选择到成功受孕而后孵出直至养成,需要时刻关注鱼苗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给予及时的应变对策,处理妥当方能成功培育。经检索,授权公开号为CN206699154U的专利,公开一种鱼苗培育网箱。其包括有网箱,所述网箱为圆柱形,由浮子、框架及网片制作,所述浮子采用浮球制作,浮球间隔装在浮球网袋内,浮球网袋设置于网箱框架的外层上圈上,在外层上圈的下方设置外层底圈。上述专利存在不足:针对鱼苗进行培育时,不能使大鱼和小鱼共同培育,而且鱼苗产生的代谢物和残饵不能更好的利用,较难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不能使大鱼和小鱼共同培育,而且鱼苗产生的代谢物和残饵不能更好的利用,较难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缺点,因此,本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对大鱼和小鱼共同培育、能够更好利用资源的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包括有盛放框和盖板,还包括有放置箱和L形板,所述放置箱设置在盛放框内,L形板固接在盛放框右侧面的上部,L形板的右侧面固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左部嵌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安装有滚珠丝杆,滚珠丝杆上设有螺母,螺母的外壁上焊接有压板,所述L形板顶部外壁固定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滚珠丝杆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盛放框的底部为网框状,盛放框的下部为实体状,盛放框的上部为网框状。进一步的,所述盛放框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嵌有第二轴承,左右两个第二轴承之间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连接有多个叶片,叶片上开有多个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板连接在盛放框的左侧面。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板为弧形网格板。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垫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压板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橡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盛放框与放置箱的配合,如此能够减小鱼苗培育时的空间占用,且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2、通过小鱼苗产生的代谢物和残饵能够为成鱼提供饵料,如此能够减少饵料的投放成本,且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3、本技术操作简便,如此能够节省劳动力成本,放置箱可随时移除和拆卸;通过弧形挡板能够缓解水流的冲击力,且能够为小鱼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放置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盛放框,2.盖板,3.螺栓,4.下料斗,5.放置箱,6.挂环,7.挂钩,8.L形板,9.安装板,10.第一轴承,11.滚珠丝杆,12.螺母,13.压板,14.滑轨,15.滑块,16.减速电机,17.第二轴承,18.第二转轴,19.叶片,20.通孔,21.弧形挡板,22.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盛放框1和盖板2,还包括有放置箱5和L形板8,放置箱5设置在盛放框1内,L形板8固接在盛放框1右侧面的上部,L形板8的右侧面固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左部嵌有第一轴承10,第一轴承10内安装有滚珠丝杆11,滚珠丝杆11上配合有螺母12,螺母12的外壁上焊接有压板13,L形板8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速电机16,减速电机16的输出轴与滚珠丝杆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本技术中,盛放框1的底部为网框状,盛放框1的下部为实体状,盛放框1的上部为网框状,还包括有第二轴承17,第二轴承17嵌在盛放框1下部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个第二轴承17之间连接有第二转轴18,第二转轴18上连接有多个叶片19,叶片19上开有多个通孔20,弧形挡板21,弧形挡板21连接在盛放框1的左侧面,弧形挡板21为弧形网格板,还包括有防滑垫22,防滑垫22为两个,两个防滑垫22分别设置在压板13的底部与安装板9的顶部,防滑垫22的材质为橡胶。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本技术对鱼苗进行培育时,用户将本技术放置在河堤旁合适的位置,并使盛放框1完全位于水中,同时使河堤旁的固定物位于压板13和安装板9之间,随后用户启动减速电机16使滚珠丝杆11顺时针转动,滚珠丝杆11顺时针转动能够使螺母12向下移动,螺母12向下移动能够带动压板13向下移动,如此通过压板13和安装板9的配合,从而能够将本技术固定在河堤旁,随后用户关闭减速电机16,用户转动螺栓3解除对盖板2的固定,随后用户将鱼苗放入放置箱5内,并将成鱼放置在盛放框1内,随后用户通过螺栓3对盖板2固定,通过盛放框1与放置箱5的配合,如此能够减小鱼苗培育时的空间占用,且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小鱼苗产生的代谢物和残饵能够为盛放框1内的成鱼提供饵料,如此能够减少饵料的投放成本,且能够更好对资源进行利用,由于放置箱5可随时移除和拆卸,如此能够方便用户对鱼苗进行培育,当需要移动本技术时,用户启动减速电机16使滚珠丝杆11逆时针转动,如此能够使压板13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解除对本技术的固定,随后用户关闭减速电机16,然后用户对本技术移动即可。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第二轴承17,盛放框1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嵌有第二轴承17,左右两个第二轴承17之间连接有第二转轴18,第二转轴18上连接有多个叶片19,叶片19上开有多个通孔20。通过水流的流动能够使叶片19转动,如此能够使饵料漂浮在盛放框1内,防止饵料沉积在盛放框1的底部,致使成鱼无法进行进食。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弧形挡板21,弧形挡板21连接在盛放框1的左侧面。通过弧形挡板21能够缓解水流的冲击力,且能够为小鱼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防滑垫22,防滑垫2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压板13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通过防滑垫22能够增加对固定物的摩擦力,从而能够防止压板13和安装板9从固定物上脱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包括有盛放框(1)和盖板(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放置箱(5)和L形板(8),所述放置箱(5)设置在盛放框(1)内,L形板(8)固接在盛放框(1)右侧面的上部,L形板(8)的右侧面固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左部嵌有第一轴承(10),第一轴承(10)内安装有滚珠丝杆(11),滚珠丝杆(11)上设有螺母(12),螺母(12)的外壁上焊接有压板(13),所述L形板(8)顶部外壁固定有减速电机(16),减速电机(16)的输出轴与滚珠丝杆(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包括有盛放框(1)和盖板(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放置箱(5)和L形板(8),所述放置箱(5)设置在盛放框(1)内,L形板(8)固接在盛放框(1)右侧面的上部,L形板(8)的右侧面固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左部嵌有第一轴承(10),第一轴承(10)内安装有滚珠丝杆(11),滚珠丝杆(11)上设有螺母(12),螺母(12)的外壁上焊接有压板(13),所述L形板(8)顶部外壁固定有减速电机(16),减速电机(16)的输出轴与滚珠丝杆(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盛放框(1)的底部为网框状,盛放框(1)的下部为实体状,盛放框(1)的上部为网框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箱内置悬挂式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二轴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良李福海
申请(专利权)人:永靖县发祥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