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迎庆专利>正文

一种大眼幼体放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43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眼幼体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眼幼体放流装置,解决了现有大眼幼体在放流养殖时的不便和在放流过程中幼苗之间挤压碰撞,受伤率高,成活率低的问题,它包括放流架、U型放流箱、支撑轴、驱动支撑轴和放流坡,所述U型放流箱通过共轴设置的支撑轴和驱动支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放流架上,在驱动支撑轴的外端设有转动轮,放流坡固定安装在放流架上,放流坡的高端与U型放流箱处于放流出苗状态时的出苗边对接,放流坡为梯形坡并在两侧固定设置有挡边,放流坡的上端宽度与U型放流箱的轴向宽度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便捷,放养方便,可以大大降低螃蟹幼苗的受伤死亡率,保证了螃蟹幼苗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眼幼体放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大眼幼体
,具体为一种大眼幼体放流装置。
技术介绍
大眼幼体是蟹类后期水蚤幼虫,相当于虾类的糠虾期幼体,在从浮游向底栖过渡期间,许多可发现于漂流的藻类上,大眼幼体的附肢几乎同成体的一样,非二枝型,腹部很发达,不向胸下折叠,而是伸向后方,五对腹肢用于游泳,此时后期水蚤幼虫上所能看到的背突和侧突已经消失。大眼幼体在放流养殖时按常规的放流方式流放既不便,损伤率高,现有的大眼幼体放流都是采用面盆或手勺类等手持容器来盛取幼苗,然后直接集中倒入水体中,在盛取过程中面盆或手勺容器经常会对幼体造成撞击,从而导致幼体受伤或死亡,且大眼幼体集中进入容器中后,相互过度挤压和力撒拍放流都会造成部分大眼幼体的损伤,在整个放流过程需要一次次盛取倾倒,操作不便,大大增加了流放的劳动强度。还有采取整盆幼体直接倒入水中的方式放流,大量的幼苗一次性向水中倾倒,导致大量幼体碰撞挤压,使得幼体受伤或死亡。现有的放流方式,在放流过程中容器与幼苗之间撞击、幼苗与幼苗之间过度挤压碰撞都会导致受伤率高,成活率低,大大增加了幼苗的受伤率和死亡率。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眼幼体放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流架(1)、U型放流箱(2)、支撑轴(3)、驱动支撑轴(4)和放流坡(5),所述U型放流箱(2)通过共轴设置的支撑轴(3)和驱动支撑轴(4)可转动地安装在放流架(1)上,在驱动支撑轴(4)的外端设有转动轮(6),放流坡(5)固定安装在放流架(1)上,放流坡(5)的高端与U型放流箱(2)处于放流出苗状态时的出苗边对接,放流坡(5)为梯形坡并在两侧固定设置有挡边(51),放流坡(5)的上端宽度与U型放流箱(2)的轴向宽度相对应,下端宽度大于U型放流箱(2)的轴向宽度,放流坡(5)的流淌出苗表面为光滑面表,在放流坡(5)上沿宽度方向设有均化大眼幼体流放的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眼幼体放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流架(1)、U型放流箱(2)、支撑轴(3)、驱动支撑轴(4)和放流坡(5),所述U型放流箱(2)通过共轴设置的支撑轴(3)和驱动支撑轴(4)可转动地安装在放流架(1)上,在驱动支撑轴(4)的外端设有转动轮(6),放流坡(5)固定安装在放流架(1)上,放流坡(5)的高端与U型放流箱(2)处于放流出苗状态时的出苗边对接,放流坡(5)为梯形坡并在两侧固定设置有挡边(51),放流坡(5)的上端宽度与U型放流箱(2)的轴向宽度相对应,下端宽度大于U型放流箱(2)的轴向宽度,放流坡(5)的流淌出苗表面为光滑面表,在放流坡(5)上沿宽度方向设有均化大眼幼体流放的调节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眼幼体放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7)为自动偏转的光滑弧形板(71)或为自由滚动的软质弹性滚筒(7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眼幼体放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迎庆徐俊华田荣伟张响付言言刘锁明胡涛孙春芳倪明辉杨国洪金国胜李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曹迎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