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喂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8335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美白对虾喂料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采用水溞作为投喂饵料或投喂饵料之一。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特殊的喂料方法培育出的南美白对虾比普通养殖的南美白对虾规格大,每尾体重是普通养殖的3倍以上。而且采用特殊的饵料及投喂方法,综合提高了对虾的产量,亩产量高1000kg以上;优化了对虾的品质,虾体表面光滑,活力好,无异味,药残检验合格、规格整齐,完全达到规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南美白对虾喂料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南美白对虾喂料方法。
技术介绍
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对虾,Penaeusvannamei。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外形酷似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成体最长可达24cm,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以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发展迅速,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增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根据据国家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2007年,中国海水养殖虾产量70.99万吨,占中国养殖虾类总量的37.6%,其中南美白虾产量50.99万吨,占海水养殖虾总的比重71.82%。2011年中国海水养殖对虾产量为89.5万吨,其中南美白对虾产量占73%,出口量为21.6万吨,出口额为18.87亿美元,占养殖水产品出口额的10.6%,成为水产品出口第一大品种。中国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主产区在中国南方沿海广东、广西、海南省。南美白对虾不耐低温,水温低于15℃时停止生长,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时间只有4个月左右。因此,普通养殖时,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慢,体重小,达到市售标准的时间长,产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产量及肉质的喂料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南美白对虾喂料方法,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采用水溞作为投喂饵料或投喂饵料之一,包括以下步骤:(1)在养殖前期,南美白对虾体长为1~5公分,投喂水溞和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作为饵料;(2)在养殖中期,南美白对虾体长为5~8公分,投喂水溞、田螺和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作为饵料;(3)在养殖后期,南美白对虾体长为8公分以上,投喂田螺和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作为饵料。优选地,所述水溞属于枝角类或桡足类。优选地,所述水溞为大型溞。优选地,所述大型溞成体平均个体大小在5.0mm以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大型溞成体平均个体大小在5.0~6.5mm之间。可滤食最大直径约80-160um的食物颗粒。所述大型溞的获得方式可以通过市售途径获得。也可通过驯化途径获得。本专利技术对于获得途径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所得所述大型溞成体平均个体大小在5.0mm以上即可。优选地,步骤(1)中,饵料的总投喂量为池虾总重量的1~2%。优选地,步骤(1)中,投喂时,以所述水溞为主,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为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溞与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例为:(90~95):(10~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为0#料。优选地,步骤(2)中,饵料的总投喂量为池虾总重量的2~3%。优选地,步骤(2)中,投喂时,以所述水溞和田螺为主,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为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溞、田螺、与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例为:(45~50):(40~50):(10~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为1#料。优选地,步骤(3)中,饵料的总投喂量为池虾总重量的3~5%。优选地,步骤(3)中,投喂时,以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为主,田螺为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田螺、与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例为:(10~5):(90~9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为2#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特殊的喂料方法培育出的南美白对虾比普通养殖的南美白对虾规格大,每尾体重是普通养殖的3倍以上。而且采用特殊的饵料及投喂方法,综合提高了对虾的产量,亩产量高1000kg以上;优化了对虾的品质,虾体表面光滑,活力好,无异味,药残检验合格、规格整齐,完全达到规格。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大型溞可以通过市售途径获得。也可以通过驯化获得。本专利技术对于大型溞的获得方式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采用申请号为2015101455719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大型溞的驯化方法及其应用》中的驯化方式获得大型溞。但不并限制于这种获得方式。其专利技术的构思是:将大型溞投放到驯化池中,采用特定的驯化食料培养一段时间,取优势种进行重复驯化、提纯、复壮,最终将大型溞驯化成为蓝藻的天敌。本专利技术的大型溞驯化改良有三层含义:对消化吸收蓝藻肠道改良;对摄食蓝藻团块口径改良;咸水种群稳定性淡水改良。经驯化,大型溞成体平均个体大小在5.0~6.5mm之间,最大个体体长6.7mm,最大体重可达8.8mg,可滤食最大直径约80-160um的食物颗粒。具体的,所述大型溞由以下驯化方法获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驯化食料投喂:将大型溞投入驯化池水中,每天投喂驯化食料;(2)筛选:从步骤(1)驯化食料投喂后的大型溞中选择出优势种,所述优势种为生长形势优良且个体相对较大的大型溞。(3)将经步骤(2)选出的大型溞多次循环重复采用步骤(1)和步骤(2)进行驯化食料投喂及再筛选,直至投喂驯化食料总天数至少为60天;(4)稳定:将步骤(3)得到的大型溞投放在特定水体50天以上,每天投喂驯化食料,以进行驯化改良特性的稳定及复壮。步骤(1)中,驯化池中的水体为一般水体。驯化池水温控制为适宜大型溞存活的温度,大型溞适宜存活的温度范围一般为4℃-30℃。较佳为15-26℃。步骤(1)中,大型溞驯化的密度最大可达50万个/m3,折合成载虫量2.5kg/m3。大型溞投放密度低并不会影响驯化效果,考虑到经济效益,一般可控制为30-40万个/m3。驯化食料的每次投放量一般为:20-40g/㎡,每天投喂3-5次。投喂时间为7-15天。较佳的,步骤(1)最初选育的大型溞为长度为2-4mm的个体大、有活力的健康野生大型溞。步骤(2)中,所述优势种生长状况好、蓝藻水体适应能力强、个体一般在3-6mm之间。一般情况下,可选出占待选大型溞总数量的20-40%的大型溞作为优势种。步骤(3)中,采用步骤(1)-(2)进行投喂筛选的循环总次数一般至少在5次以上。步骤(4)中,所述大型溞投放浓度范围为30-50万个/m3,优选为30-40万个/m3。所述特定水体是指pH值在5-10之间,溶解氧在2-8mg/l,温度范围为4℃到30℃的水体。驯化食料的投放量维持每次20-40g/㎡,每天投喂3-5次。稳定的时间在50天以上,可以为50-60天。用于驯化大型溞的驯化食料包含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成分:较佳的,所述蓝藻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南美白对虾喂料方法,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采用水溞作为投喂饵料或投喂饵料之一,包括以下步骤:/n(1)在养殖前期,南美白对虾体长为1~5公分,投喂水溞和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作为饵料;/n(2)在养殖中期,南美白对虾体长为5~8公分,投喂水溞、田螺和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作为饵料;/n(3)在养殖后期,南美白对虾体长为8公分以上,投喂田螺和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作为饵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南美白对虾喂料方法,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采用水溞作为投喂饵料或投喂饵料之一,包括以下步骤:
(1)在养殖前期,南美白对虾体长为1~5公分,投喂水溞和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作为饵料;
(2)在养殖中期,南美白对虾体长为5~8公分,投喂水溞、田螺和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作为饵料;
(3)在养殖后期,南美白对虾体长为8公分以上,投喂田螺和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作为饵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溞属于枝角类或桡足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溞为大型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溞成体平均个体大小在5.0m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投喂时,以所述大型溞为主,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为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投喂时,所述水溞与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例为:(90~9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开太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