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前端电路及眼科B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8205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前端电路及眼科B超系统,包括一电路板和探头,电路板上设置有单片机、隔离保护电路和超声前端电路;单片机输出第一脉冲发射信号、第二脉冲发射信号和第三脉冲发射信号,通过隔离保护电路隔离后输出第一脉冲发射控制信号、第二脉冲发射控制信号和第三脉冲发射控制信号;超声前端电路对第一脉冲发射控制信号、第二脉冲发射控制信号和第三脉冲发射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将正负激励电压加载后形成高压激励信号,激励探头中的换能器产生对应的超声波信号。采用正负激励电压激励换能器,激励电压减小一半,电源和超声前端电路的器件选择的通用性和可替换性大大增加,即可解决现有眼科B超只有正高压导致器件选择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前端电路及眼科B超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超声前端电路及眼科B超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眼科B超的超声前端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HV是发射的激励电压,MOS管是发射控制的电子开关,电容为高压电容。眼科B超发射控制单元给出脉冲发射信号来控制MOS管的通断,MOS管导通时激励电压加载到换能器TR上,由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从而完成一次超声发射。但是,由于眼科B超的探头采用的是单晶的换能器,直径为9mm,静态电容很大,需要很高的激励电压,理论要求是200V。现有技术采用单一的激励高压且只有正高压,这就要求电源和超声前端电路用到的所有器件都要可以承受这个高压,明显地,这个高压远远大于人体安全电压,这就使得电路和机器的设计复杂性大大提高。而市面上常用的电源(常用B超电源不超过100V)不能通用,需要单独设计和采购,成本也相对较高。同时,超声前端电路的功耗也相对比较大,影响便携式机器(即眼科B超设备)的电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高功耗也使得机器的散热更加复杂。另外,由于需要高压,MOS管和其他器件都要选择耐高压的,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前端电路,连接探头和隔离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平转换模块、高压激励模块和起振匹配模块:所述高压激励模块连接电平转换模块和起振匹配模块,电平转换模块连接隔离保护电路,起振匹配模块连接探头;/n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对第一脉冲发射控制信号、第二脉冲发射控制信号和第三脉冲发射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后输出第一脉冲发射驱动信号、第二脉冲发射驱动信号和第三脉冲发射驱动信号;高压激励模块检测第一脉冲发射驱动信号和第二脉冲发射驱动信号有效时,对应加载正负激励电压形成高压激励信号,还检测第三脉冲发射驱动信号有效时将激励电压泄放到地;起振匹配模块对高压激励信号进行起振匹配后输出给探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前端电路,连接探头和隔离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平转换模块、高压激励模块和起振匹配模块:所述高压激励模块连接电平转换模块和起振匹配模块,电平转换模块连接隔离保护电路,起振匹配模块连接探头;
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对第一脉冲发射控制信号、第二脉冲发射控制信号和第三脉冲发射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后输出第一脉冲发射驱动信号、第二脉冲发射驱动信号和第三脉冲发射驱动信号;高压激励模块检测第一脉冲发射驱动信号和第二脉冲发射驱动信号有效时,对应加载正负激励电压形成高压激励信号,还检测第三脉冲发射驱动信号有效时将激励电压泄放到地;起振匹配模块对高压激励信号进行起振匹配后输出给探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一磁珠;
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INA脚和INB脚均连接隔离保护电路;第一驱动芯片的VCC脚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一磁珠的一端和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一驱动芯片的OUTA脚和OUTB脚均连接高压激励模块;第二驱动芯片的VCC脚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和第一驱动芯片的VCC脚;第一磁珠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二电容的一端和供电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地;第二驱动芯片的INA脚连接INB脚和隔离保护电路,第二驱动芯片的OUTA脚连接OUTB脚和高压激励模块;第一驱动芯片的GND脚、第二驱动芯片的GND脚、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激励模块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第三电子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栅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第六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驱动芯片的OUTA脚,第一电子开关的源极连接负高压端和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子开关的漏极连接第二电子开关的源极、第三二极管的一端、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起振匹配模块,第二电子开关的栅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七电容的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第一驱动芯片的OUTB脚,第二电子开关的漏极连接正高压端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三电子开关的漏极,第三电子开关的栅极连接第二驱动芯片的OUTA脚和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浩然翟慎文李青松赵茂辉黄思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尔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